基本类型
字符串 string
通过key获取值,一般将对象序列化成字符串后存储。
redis中的字符串是动态字符串,可修改,类似于java中的ArrayList数据结构,采用预分配冗余空间的方式来减少频繁扩容行为。
当字符串长度小于1M时,加倍现有空间(与java中容器扩容类似)。如果超过1M,扩容一次只会多扩1M空间,最大512M
列表List
Redis中的List相当于Java中的双向链表,所以插入、删除很快,时间复杂度O(1);索引定位慢,时间复杂度O(N)。当列表中最后一个元素弹出时,自动删除该列表(Redis中容器都是如此)。一般用作异步队列。
因为索引定位慢,lindex(类似于Java中的get(int index))性能很差,慎用。
如果再深入一点, Redis 底层存储的还不是一个简单的 linkedlist,而是称之为快速链表 quicklist 的一个结构。
首先在列表元素较少的情况下会使用一块连续的内存存储,这个结构是 ziplist,也即是压缩列表。它将所有的元素紧挨着一起存储,分配的是一块连续的内存。当数据量比较多的时候才会改成 quicklist。因为普通的链表需要的附加指针空间太大,会比较浪费空间,而且会加重内存的碎片化。比如这个列表里存的只是 int 类型的数据,结构上还需要两个额外的指针 prev 和 next 。所以 Redis 将链表和 ziplist 结合起来组成了 quicklist。也就是将多个 ziplist 使用双向指针串起来使用。这样既满足了快速的插入删除性能,又不会出现太大的空间冗余。
hash字典
与Java中的Hashmap很像,都是数组加链表的形式。区别是,Redis中rehash的方式和Java中不太一样,Java中rehash是所有元素一起进行,是很耗时的操作,redis也这样的做的话,会阻塞服务,所以redis中是渐进式 rehash 策略。
渐进式 rehash 会在 rehash 的同时,保留新旧两个 hash 结构,查询时会同时查询两个 hash 结构,然后在后续的定时任务中以及 hash 操作指令中,循序渐进地将旧 hash 的内容一点点迁移到新的 hash 结构中。当搬迁完成了,就会使用新的hash结构取而代之。
当 hash 移除了最后一个元素之后,该数据结构自动被删除,内存被回收。
Set 集合
和Java中的HashSet一样。
zset (有序集合)
zset 可能是 Redis 提供的最为特色的数据结构,它类似于 Java 的 SortedSet 和 HashMap 的结合体,一方面它是一个 set,保证了内部 value 的唯一性,另一方面它可以给每个 value 赋予一个 score,代表这个 value 的排序权重。它的内部实现用的是一种叫做「跳跃列表」的数据结构。
zset 中最后一个 value 被移除后,数据结构自动删除,内存被回收。
zset 内部的排序功能是通过「跳跃列表」数据结构来实现的,它的结构非常特殊,也比较复杂。
跳跃列表就层级制,最下面一层所有的元素都会串起来。然后每隔几个元素挑选出一个代表来,再将这几个代表使用另外一级指针串起来。然后在这些代表里再挑出二级代表,再串起来。最终就形成了金字塔结构。
跳跃列表采取一个随机策略来决定新元素可以兼职到第几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