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要明白的:
java虚拟机
无用内存自动回收器
java语言的特点
面向对象的编程思路
java编程规范
java类库帮助文档的浏览和生成
//呵呵,写一下java这个名词的由来:java是印尼的一个小岛,盛产咖啡,而程序员往往喜欢喝咖啡,因此取名为java语言。看来,目前java这杯咖啡已经飘香在世界各地。
看下下面这个图就知道java怎么做的:
JAVA改进了语言的设计,达成了下面的目标:
◇ 创建一种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而不是面向过程的语言;
◇ 提供一个解释执行的程序运行环境,是程序代码独立于平台;
◇ 吸收C和C++的优点,使程序员容易掌握;
◇ 去掉C和C++中影响程序健壮性的部分,使程序更安全,例如指针、内存申请和释放;
◇ 实现多线程,使得程序能够同时执行多个任务;
◇ 提供动态下载程序代码的机制;
◇ 提供代码校验机制以保证安全性;
1.2.2 无用内存自动回收机制
在程序的执行过程中,部分内存在使用过后就处于废弃状态,如果不及时进行无用内存的回收,就会导致内存泄漏,进而导致系统崩溃。在C++语言中是由程序员进行内存回收的,程序员需要在编写程序的时候把不再使用的对象内存释放掉;但是这种人为的管理内存释放的方法却往往由于程序员的疏忽而致使内存无法回收,同时也增加了程序员的工作量。而在java运行环境中,始终存在着一个系统级的线程,专门跟踪内存的使用情况,定期检测出不再使用的内存,并进行自动回收,避免了内存的泄露,也减轻了程序员的工作量。
1.2.3 代码安全性检查机制
字节码的执行需要经过三个步骤,首先由类装载器(class loader)负责把类文件(.class文件)加载到java虚拟机中,在此过程需要检验该类文件是否符合类文件规范;其次字节码校验器(bytecode verifier)检查该类文件的代码中是否存在着某些非法操作,例如applet程序中写本机文件系统的操作;如果字节码校验器检验通过,由java解释器负责把该类文件解释成为机器码进行执行。java虚拟机采用的是"沙箱"运行模式,即把java程序的代码和数据都限制在一定内存空间里执行,不允许程序访问该内存空间外的内存,如果是applet程序,还不允许访问客户端机器的文件系统。
JAVA与C/C++的比较
a. 全局变量
java程序不能定义程序的全局变量,而类中的公共、静态变量就相当于这个类的全局变量。这样就使全局变量封装在类中,保证了安全性,而在C/C++语言中,由于不加封装的全局变量往往会由于使用不当而造成系统的崩溃。
b. 条件转移指令
C/C++语言中用goto语句实现无条件跳转,而java语言没有goto语言,通过例外处理语句try、catch、finally来取代之,提高了程序的可读性,也增强了程序的鲁棒性。
c. 指针
指针是C/C++语言中最灵活,但也是最容易出错的数据类型。用指针进行内存操作往往造成不可预知的错误,而且,通过指针对内存地址进行显示类型转换后,可以类的私有成员,破坏了安全性。在java中,程序员不能进行任何指针操作,同时java中的数组是通过类来实现的,很好的解决了数组越界这一C/C++语言中不做检查的缺点。
d. 内存管理
在C语言中,程序员使用库函数malloc()和free()来分配和释放内存,C++语言中则是运算符new和delete。再次释放已经释放的内存块或者释放未被分配的内存块,会造成系统的崩溃,而忘记释放不再使用的内存块也会逐渐耗尽系统资源。在java中,所有的数据结构都是对象,通过运算符new分配内存并得到对象的使用权。无用内存回收机制保证了系统资源的完整,避免了内存管理不周而引起的系统崩溃。
e. 数据类型的一致性
在C/C++语言中,不同的平台上,编译器对简单的数据类型如int、float等分别分配不同的字节数。例如:int在IBM PC上为16位,在VAX-11上就为32位,导致了代码数据的不可移植。在java中,对数据类型的位数分配总是固定的,而不管是在任何的计算机平台上。因此就保证了java数据的平台无关性和可移植性。
f. 类型转换
在C/C++语言中,可以通过指针进行任意的类型转换,不安全因素大大增加。而在java语言中系统要对对象的处理进行严格的相容性检查,防止不安全的转换。
g. 头文件
在C/C++语言中使用头文件声明类的原型和全局变量及库函数等,在大的系统中,维护这些头文件是非常困难的。java不支持头文件,类成员的类型和访问权限都封装在一个类中,运行时系统对访问进行控制,防止非法的访问。同时,java中用import语句与其它类进行通信,以便访问其它类的对象。
h. 结构和联合
C/C++语言中用结构和联合来表示一定的数据结构,但是由于其成员均为公有的,安全性上存在问题。java不支持结构和联合,通过类把数据结构及对该数据的操作都封装在类里面。
i. 预处理
C/C++语言中有宏定义,而用宏定义实现的代码往往影响程序的可读性,而java不支持宏定义。
面向对象的第一个原则是把数据和对该数据的操作都封装在一个类中,在程序设计时要考虑多个对象及其相互间的关系。
1. 所有的东西都是对象
2. 程序是一大堆对象的组合。
3. 每个对象都有自己的存储空间.
4. 每个对象都属于某个类。
java开发工具包(JDK)提供了"java"、"javac"、"javadoc"、"appletviewer"等命令.理解这几个命令的作用。
还要说一下要写符合软件规范的程序.
源文件的命名规则:如果在源程序中包含有公共类的定义,则该源文件名必须与该公共类的名字完全一致,字母的大小写都必须一样。这是java语言的一个严格的规定,如果不遵守,在编译时就会出错。因此,在一个java源程序中至多只能有一个公共类的定义。如果源程序中不包含公共类的定义,则该文件名可以任意取名。如果在一个源程序中有多个类定义,则在编译时将为每个类生成一个.class文件。
今天就到这吧,好晚了,想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