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if)语句
if 语句体验
if 判断语句基本语法
在 Python
中,if 语句 就是用来进行判断的,格式如下:
if 要判断的条件:
条件成立时,要做的事情
……
注意:代码的缩进为一个 tab
键,或者 4 个空格 —— 建议使用空格——在 Python 开发中,Tab 和空格不要混用!
if
语句以及缩进部分是一个 完整的代码块
else 处理条件不满足的情况
else
,格式如下:
if 要判断的条件:
条件成立时,要做的事情
……
else:
条件不成立时,要做的事情
……
注意:if
和 else
语句以及各自的缩进部分共同是一个 完整的代码块
逻辑运算
and
条件1 and 条件2
- 与/并且
- 两个条件同时满足,返回
True
- 只要有一个不满足,就返回
False
or
条件1 or 条件2
- 或/或者
- 两个条件只要有一个满足,返回
True
- 两个条件都不满足,返回
False
not
not 条件
- 非/不是
if 语句进阶
elif
- 在开发中,使用
if
可以 判断条件 - 使用
else
可以处理 条件不成立 的情况 - 但是,如果希望 再增加一些条件,条件不同,需要执行的代码也不同 时,就可以使用
elif
- 语法格式如下:
if 条件1:
条件1满足执行的代码
……
elif 条件2:
条件2满足时,执行的代码
……
elif 条件3:
条件3满足时,执行的代码
……
else:
以上条件都不满足时,执行的代码
……
- 对比逻辑运算符的代码
if 条件1 and 条件2:
条件1满足 并且 条件2满足 执行的代码
……
注意
elif
和else
都必须和if
联合使用,而不能单独使用- 可以将
if
、elif
和else
以及各自缩进的代码,看成一个 完整的代码块
if 的嵌套
elif 的应用场景是:同时 判断 多个条件,所有的条件是 平级 的
- 在开发中,使用
if
进行条件判断,如果希望 在条件成立的执行语句中 再 增加条件判断,就可以使用 if 的嵌套 - if 的嵌套 的应用场景就是:在之前条件满足的前提下,再增加额外的判断
- if 的嵌套 的语法格式,除了缩进之外 和之前的没有区别
- 语法格式如下:
if 条件 1:
条件 1 满足执行的代码
……
if 条件 1 基础上的条件 2:
条件 2 满足时,执行的代码
……
# 条件 2 不满足的处理
else:
条件 2 不满足时,执行的代码
# 条件 1 不满足的处理
else:
条件1 不满足时,执行的代码
……
随机数的处理
- 在
Python
中,要使用随机数,首先需要导入 随机数 的 模块 —— “工具包”
import random
- 导入模块后,可以直接在 模块名称 后面敲一个
.
然后按Tab
键,会提示该模块中包含的所有函数 random.randint(a, b)
,返回[a, b]
之间的整数,包含a
和b
- 例如:
random.randint(12, 20) # 生成的随机数n: 12 <= n <= 20
random.randint(20, 20) # 结果永远是 20
random.randint(20, 10) # 该语句是错误的,下限必须小于上限
运算符
算数运算符
是完成基本的算术运算使用的符号,用来处理四则运算
运算符 | 描述 | 实例 |
+ | 加 | 10 + 20 = 30 |
- | 减 | 10 - 20 = -10 |
* | 乘 | 10 * 20 = 200 |
/ | 除 | 10 / 20 = 0.5 |
// | 取整除 | 返回除法的整数部分(商) 9 // 2 输出结果 4 |
% | 取余数 | 返回除法的余数 9 % 2 = 1 |
** | 幂 | 又称次方、乘方,2 ** 3 = 8 |
- 在 Python 中
*
运算符还可以用于字符串,计算结果就是字符串重复指定次数的结果
In [1]: "-" * 50
Out[1]: '----------------------------------------'
比较(关系)运算符
运算符 | 描述 |
== | 检查两个操作数的值是否 相等,如果是,则条件成立,返回 True |
!= | 检查两个操作数的值是否 不相等,如果是,则条件成立,返回 True |
> | 检查左操作数的值是否 大于 右操作数的值,如果是,则条件成立,返回 True |
< | 检查左操作数的值是否 小于 右操作数的值,如果是,则条件成立,返回 True |
>= | 检查左操作数的值是否 大于或等于 右操作数的值,如果是,则条件成立,返回 True |
<= | 检查左操作数的值是否 小于或等于 右操作数的值,如果是,则条件成立,返回 True |
Python 2.x 中判断 不等于 还可以使用
<>
运算符
!=
在 Python 2.x 中同样可以用来判断 不等于
逻辑运算符
运算符 | 逻辑表达式 | 描述 |
and | x and y | 只有 x 和 y 的值都为 True,才会返回 True 否则只要 x 或者 y 有一个值为 False,就返回 False |
or | x or y | 只要 x 或者 y 有一个值为 True,就返回 True 只有 x 和 y 的值都为 False,才会返回 False |
not | not x | 如果 x 为 True,返回 False 如果 x 为 False,返回 True |
赋值运算符
- 在 Python 中,使用
=
可以给变量赋值 - 在算术运算时,为了简化代码的编写,
Python
还提供了一系列的 与 算术运算符 对应的 赋值运算符 - 注意:赋值运算符中间不能使用空格
运算符 | 描述 | 实例 |
= | 简单的赋值运算符 | c = a + b 将 a + b 的运算结果赋值为 c |
+= | 加法赋值运算符 | c += a 等效于 c = c + a |
-= | 减法赋值运算符 | c -= a 等效于 c = c - a |
*= | 乘法赋值运算符 | c *= a 等效于 c = c * a |
/= | 除法赋值运算符 | c /= a 等效于 c = c / a |
//= | 取整除赋值运算符 | c //= a 等效于 c = c // a |
%= | 取 模 (余数)赋值运算符 | c %= a 等效于 c = c % a |
**= | 幂赋值运算符 | c = a 等效于 c = c a |
运算符的优先级
以下表格的算数优先级由高到最低顺序排列
运算符 | 描述 |
** | 幂 (最高优先级) |
* / % // | 乘、除、取余数、取整除 |
+ - | 加法、减法 |
<= < > >= | 比较运算符 |
== != | 等于运算符 |
= %= /= //= -= += *= **= | 赋值运算符 |
not or and | 逻辑运算符 |
while 循环基本使用
while 语句基本语法
初始条件设置 —— 通常是重复执行的 计数器
while 条件(判断 计数器 是否达到 目标次数):
条件满足时,做的事情1
条件满足时,做的事情2
条件满足时,做的事情3
...(省略)...
处理条件(计数器 + 1)
注意:
while
语句以及缩进部分是一个 完整的代码块
第一个 while 循环
需求
- 打印 5 遍 Hello Python
# 1. 定义重复次数计数器
i = 1
# 2. 使用 while 判断条件
while i <= 5:
# 要重复执行的代码
print("Hello Python")
# 处理计数器 i
i = i + 1
print("循环结束后的 i = %d" % i)
注意:循环结束后,之前定义的计数器条件的数值是依旧存在的
赋值运算符
- 在 Python 中,使用
=
可以给变量赋值 - 在算术运算时,为了简化代码的编写,
Python
还提供了一系列的 与 算术运算符 对应的 赋值运算符 - 注意:赋值运算符中间不能使用空格
运算符 | 描述 | 实例 |
= | 简单的赋值运算符 | c = a + b 将 a + b 的运算结果赋值为 c |
+= | 加法赋值运算符 | c += a 等效于 c = c + a |
-= | 减法赋值运算符 | c -= a 等效于 c = c - a |
*= | 乘法赋值运算符 | c *= a 等效于 c = c * a |
/= | 除法赋值运算符 | c /= a 等效于 c = c / a |
//= | 取整除赋值运算符 | c //= a 等效于 c = c // a |
%= | 取 模 (余数)赋值运算符 | c %= a 等效于 c = c % a |
**= | 幂赋值运算符 | c = a 等效于 c = c a |
Python 中的计数方法
常见的计数方法有两种,可以分别称为:
- 自然计数法(从
1
开始)—— 更符合人类的习惯 - 程序计数法(从
0
开始)—— 几乎所有的程序语言都选择从 0 开始计数
因此,大家在编写程序时,应该尽量养成习惯:除非需求的特殊要求,否则 循环 的计数都从 0 开始
循环计算
在程序开发中,通常会遇到 利用循环 重复计算 的需求
遇到这种需求,可以:
- 在
while
上方定义一个变量,用于 存放最终计算结果 - 在循环体内部,每次循环都用 最新的计算结果,更新 之前定义的变量
需求——计算 0 ~ 100 之间所有数字的累计求和结果
# 计算 0 ~ 100 之间所有数字的累计求和结果
# 0. 定义最终结果的变量
result = 0
# 1. 定义一个整数的变量记录循环的次数
i = 0
# 2. 开始循环
while i <= 100:
print(i)
# 每一次循环,都让 result 这个变量和 i 这个计数器相加
result += i
# 处理计数器
i += 1
print("0~100之间的数字求和结果 = %d" % result)
break 和 continue
break
和continue
是专门在循环中使用的关键字
break
某一条件满足时,退出循环,不再执行后续重复的代码continue
某一条件满足时,不执行后续重复的代码
break
和continue
只针对 当前所在循环 有效
字符串中的转义字符
\t
在控制台输出一个 制表符,协助在输出文本时 垂直方向 保持对齐\n
在控制台输出一个 换行符
制表符 的功能是在不使用表格的情况下在 垂直方向 按列对齐文本
转义字符 | 描述 |
\\ | 反斜杠符号 |
\' | 单引号 |
\" | 双引号 |
\n | 换行 |
\t | 横向制表符 |
\r | 回车 |
函数
函数的快速体验
所谓函数,就是把 具有独立功能的代码块 组织为一个小模块,在需要的时候 调用
函数的使用包含两个步骤:
- 定义函数 —— 封装 独立的功能
- 调用函数 —— 享受 封装 的成果
函数的作用,在开发程序时,使用函数可以提高编写的效率以及代码的 重用
函数基本使用
函数的定义
定义函数的格式如下:
def 函数名():
函数封装的代码
……
def
是英文 define
的缩写
函数名称 应该能够表达 函数封装代码 的功能,方便后续的调用
函数名称 的命名应该 符合 标识符的命名规则
- 可以由 字母、下划线 和 数字 组成
- 不能以数字开头
- 不能与关键字重名
函数的参数
函数参数的使用
在函数名的后面的小括号内部填写 参数
多个参数之间使用 ,
分隔
def sum_2_num(num1, num2):
result = num1 + num2
print("%d + %d = %d" % (num1, num2, result))
sum_2_num(50, 20)
形参和实参
形参:定义 函数时,小括号中的参数,是用来接收参数用的,在函数内部 作为变量使用
实参:调用 函数时,小括号中的参数,是用来把数据传递到 函数内部 用的
函数的返回值
在程序开发中,有时候,会希望 一个函数执行结束后,告诉调用者一个结果,以便调用者针对具体的结果做后续的处理
返回值 是函数 完成工作后,最后 给调用者的 一个结果
在函数中使用 return
关键字可以返回结果
调用函数一方,可以 使用变量 来 接收 函数的返回结果
注意:
return
表示返回,后续的代码都不会被执行
def sum_2_num(num1, num2):
"""对两个数字的求和"""
return num1 + num2
# 调用函数,并使用 result 变量接收计算结果
result = sum_2_num(10, 20)
print("计算结果是 %d" % result)
使用模块中的函数
模块是 Python 程序架构的一个核心概念
模块 就好比是 工具包,要想使用这个工具包中的工具,就需要 导入 import 这个模块
每一个以扩展名 py
结尾的 Python
源代码文件都是一个 模块
在模块中定义的 全局变量 、 函数 都是模块能够提供给外界直接使用的工具
模块名也是一个标识符
标示符可以由 字母、下划线 和 数字 组成
不能以数字开头
不能与关键字重名
注意:如果在给 Python 文件起名时,以数字开头 是无法在
PyCharm
中通过导入这个模块的
Pyc 文件(了解)
C
是compiled
编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