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为什么需要平台无关性?平台无关性又有哪些好处呢?

        java在网络环境中有一大好处,就是java编译后的字节码能够在一次编译之后可以在任意的操作系统的JVM平台上面运行,其实这个是一个最理想化的状态,需要考虑的东西有很多,但是如果一旦完全实现了平台无关性,即所谓的纯JAVA程序,就会摆脱对固定的操作系统的依赖,使得JAVA的程序不依赖与固定的操作系统的好处是,不会受到操作系统厂商的制约。

       那么JAVA为了支持平台无关性,在哪些方面做了努力呢:

          首先:对于JAVA程序设计语言规范来说,其用于计算的基本数据的位数,不依赖于其所处的平台。无论是在那一个平台中,int类型都是用32位的补码表示的,而long与double类型,都是使用64位的补码表示的。但是,这样并不能保证其计算结果的准确定,因为有一个精度位数的截取问题,如果在一个平台上面,计算的空间是一个80位的寄存器,那么在每次计算的时候,都会对每次计算的结果做一个64位的截取,这样一来,计算的结果就很有可能跟在一个始终有64位的计算空间的平台中计算的结果不相同,在精度要求非常高的项目中,会产生误差。所以,如果要保证在每个平台的运行结果都相同,则需要给这个运行的方法增加一个关键字“scrictfp”,表示完全按照最高精度去执行运算,中间不会做截取操作,在最终赋值的时候,才会去做64位的截取。这样就保证的平台的无关性。但是,虽然我没试过,但是我想这样做会使得运行的效率大大的降低了。

          其次:对于JAVA平台,JAVA平台又称作JAVA运行时环境,是由JAVA虚拟机和JAVA API组成的,JAVA虚拟机负责加载和运行编译后的字节码,可以是标准的字节码,但是有的虚拟机也可以运行非标准的字节码。JAVA API负责与底层的操作系统平台进行交互,负责从平台中获取资源和与平台进行IO的交互,这样依赖,JAVA程序就只需要与JAVA虚拟机平台进行交互。同时,JAVA的这个平台还是具有可伸缩性的,这个平台可以嵌入到一些移动设备等硬件设备中运行,但是这些设备有可能存储空间非常有限,内存很小,这样就要求有一个最为紧凑的,消耗资源最少的平台,由于这些环境的特殊性,使得有一些JAVA API在这样的环境中完全用不到,所以就可以把这部分API去掉,并且有一部分的虚拟机的指令也是用不到的,所以也可以去到。这样,就形成了一个JAVA平台的最小集,即JME(Java Micro Edition),是一个非常微小的JAVA平台,形成了一个java的标准平台,JSE(Java Standard Edition),具有标准的JAVA API与指令集,有一个完全的平台,JEE(Java Enterprise Edition),java企业级应用的平台,包含了所有的JAVA API与指令集以及一些其他的标准,比如servlet和EJB等等。这样,Java平台就有很强的可伸缩性,能够适用于很多不同的硬件,这样,就保证了低端的平台可以向高端平台迁移,如果要做到平台的无关性,则需要注意,哪些API与指令集在一些平台中是不支持的。

          再次:对于java编译器来说,负责编译JAVA源文件,将JAVA文件编译成为对于对于java虚拟机可识别的独特的二进制的文件,它有固定的格式,能够被JAVA虚拟机的类加载子系统识别并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