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分布:

  • 什么是持续集成 1.集成  2.持续集成3.百度定义4.个人理解
  • 为什么要用持续集成  
  • 工具
  • 如何做
  • 概念扩展

 

1.1集成CI

集成(integration)就是一些孤立的

事物或元素通过某种方式改变原有的分散状态集中在一起,产生联系,从而构成一个

有机整体的过程。

集成,就是在一起:代码commit是集成(代码在一起),编译是集成(逻辑在一起);

部署是集成(部署包跟环境在一起),测试是集成(功能在一起),灰度是集成(系统在一起)

不断的做集成和集成结果的修正,就是持续集成;

1.2持续集成

1.2.1百度理解

持续集成是一种软件开发实践,即团队开发成员经常集成他们的工作,通常每个成员每天至少集成一次,也就意味着每天可能会发生多次集成。每次集成都通过自动化的构建(包括编译,发布,自动化测试)来验证,从而尽快发现集成错误。许多团队发现这个过程可以大大减少集成的问题,让团队能够更快的开发内聚的软件。

 

1.2.2个人理解

为解决程序代码提交质量低,提交内容导致原有系统的bug,按时或按需自动编译版本,自动进行自动化测试。持续集成指的是,频繁地(一天多次)将代码集成到主干

最简单的持续集成可以是一台旧电脑,每人提交完代码就到电脑那合并一下代码,然后编译,部署,跑一下测试,测试通过了就表示集成成功了。

 

2.1为什么要持续集成:

先说“集成”,举个栗子,系统有A、B两个模块,分别是甲、乙两个人在开发,当两人吭哧吭哧开发了1个月终于把各自的功能都完成了,这时需要把AB模块集成起来,但一集成就发现各种问题,编译报错,部署不了,测试发现bug,这些Bug不知道是A模块还是B模块的,这就是传统集成的问题。

集成包括代码的合并,编译完成,成功部署,测试通过,1个bug的修复代价随着发现的时间呈指数增长,比如bug在代码检入后就发现可能花几分钟就解决了,但等到了上测试环境或者生产环境可能要花几天甚至几个月的时间,所以越早进行集成就可以越早的发现问题。

 

2.2好处

浅显的好处

易于定位错误。也就是当你的持续集成失败了,说明你新加的代码或者修改的代码引起了错误,这样你很容易的就可以知道到底是谁犯了错误,可以找谁来讨论。

及早在项目里取得系统级的成果。因为代码已经被集成起来了,所以即使整个系统还不是那么可用,但至少你和你的团队都已经可以看到它已经在那了。

改善对进度的控制。这点非常明显,如果每天都在集成,当然每天都可以看到哪些功能可以使用,哪些功能还没有实现。如果你是程序员,你不用在汇报任务的时候说我完成了多少百分比而烦恼,而如果你是项目经理的话,那么你也不再烦恼程序员说完成了编码的50%到底是个什么概念。

更加充分地测试系统中的各个单元。这也是我们常讲的Daily Build与Smoke Test相结合带来的绝大好处。

能在更短的时间里建造整个系统。这点恐怕要你实施以后才能得出结论。就我们而言,持续集成并没有为每个项目都缩短时间,但却比没有实施时,项目更加可控,也更加有保证。

更深刻的好处

随着时间的推移,持续集成带来的更多好处,也逐渐被认识到了,比如说:

有助于项目的开发数据的收集。比如说,项目代码量的变化,经常出错的Tests,经常出错的sourcecode,等等。

与其它工具结合的持续代码质量改进。如与CheckStyle,PMD, FindBugs, Fxcop等等等等的结合。

与测试工具或者框架结合的持续测试。如与xUnit,SilkTest,LoadRunner等等的结合。

便于Code Review。在每个build里,我们都可以知道与前一个build之间有什么改动,然后针对这些改动,我们就可以实施CodeReview了。

便于开发流程的管理。比如说,要把一个开发的build提交给测试组作测试,测完满意了,再提交到发布组去发布。

怎么做持续集成

持续集成有很多很多的好处。可是持续集成要做好的话,本身就有很多的讲究。从持续集成工具的选择到持续集成具体实施,每一点都可能影响到你使用持续集成的效果。持续集成不是持续编译,也不是仅仅用来发发邮件的工具而已。

工具

讲了这么多概念,有没一种工具把这种实践实现呢?当然有,常见的持续集成工具如下:

jenkins

travis

gitlab

buddybuild

仅列举了一些典型的,Jenkins是传统型的工具,前身是 Hudson,04 年到现在已经有十多年的历史,后几个是最近几年出现的新一批,多少都和容器技术有点关系,这里我们主要介绍Jenkins,因为这个工具比较常用,各种开发实践都可以通过大量的插件来组合实现,可定制性好很多。

jenkins

jenkins是一个开源项目,提供了一种易于使用的持续集成系统,使开发者从繁杂的集成中解脱出来,专注于更为重要的业务逻辑实现上。同时 Jenkins 能实施监控集成中存在的错误,提供详细的日志文件和提醒功能,还能用图表的形式形象地展示项目构建的趋势和稳定性。— 维基百科

 

 Jenkins 有哪些功能呢?

1.定时拉取代码并编译

2.静态代码分析

3.定时打包发布测试版

4.自定义额外的操作,如跑单元测试等

5.出错提醒

基本上都是持续集成实践中的要求和周边的一些实现措施,如提醒功能等,出错后及时提醒开发者修复,Jenkins中通过配置 SMTP 配置信息(这个一般的邮件服务提供商都有提供),邮件模板等,创建事件触发器,在事件(如编译失败)发生时,及时发送邮件通知开发者,挺方便的。

Jenkins有很多种触发构建的方式,如 webhook,定时更新代码等,同时可以在触发构建后执行自定义的构建操作,通过编辑自定义的构建脚本,几乎可以进行任何构建操作。

怎么做

基本要求:要将这种实践付诸实际,需要一些必要的条件,如下

1.一个自动构建过程,包括自动编译、分发、部署和测试等

2.一个代码存储库,即需要版本控制软件来保障代码的可维护性,同时作为构建过程的素材库。

3.一个持续集成服务器。

自动化构建成过程,可帮助我们节省大量时间,完成这个过程的自动化后,在以后的开发过程中,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只是提交代码到版本库中,构建自动完成,基本不再需要人工干预。

代码仓库作为构建的素材库,构建所需的代码从代码库中获得。

最好有一台服务器单独作为持续集成服务器,一方面保证了环境的纯净,一方面不影响开发,而且持续集成服务器一般是随时准备开始构建的,所以一般也不关机。

1.开发人员必须及时向版本控制库中提交代码,也必须经常性地从版本控制库中更新代码到本地;

2.需要有专门的集成服务器来执行集成构建。根据项目的具体实际,集成构建可以被软件的修改来直接触发,也可以定时启动,如每半个小时构建一次;

3.必须保证构建的成功。如果构建失败,修复构建过程中的错误是优先级最高的工作。一旦修复,需要手动启动一次构建。

4.不更新构建失败的代码

开发人员及时的提交代码进行构建是符合上述实践的,及时拉取代码可以防止工作中的分支偏离主干分支太多。定时触发构建或者通过检测代码的修改情况在触发构建都是可以的,主要是根及时的构建新的代码。如果构建失败,则必要及时处理导致失败的问题,修复后重新构建。当然构建失败的代码就不要拉到本地了,会污染一个本来是可以运行的工作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