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理
源码中加锁lua代码
if (redis.call('exists', KEYS[1]) == 0) then
redis.call('hset', KEYS[1], ARGV[2], 1);
redis.call('pexpire', KEYS[1], ARGV[1]);
return nil;
end;
if (redis.call('hexists', KEYS[1], ARGV[2]) == 1) then
redis.call('hincrby', KEYS[1], ARGV[2], 1);
redis.call('pexpire', KEYS[1], ARGV[1]);
return nil;
end;
return redis.call('pttl', KEYS[1]);
封装在lua脚本中发送给redis,可以保证这段业务逻辑执行的原子性
KEYS[1]:表示你加锁的那个key
ARGV[1]:表示锁的有效期,默认30s
ARGV[2]:表示表示加锁的客户端ID,即UUID+threadId,类似于:8743c9c0-0795-4907-87fd-6c719a6b4586:1
加锁机制
lua中第一个if判断语句,就是用“exists myLock”命令判断一下,如果你要加锁的那个锁key不存在的话,你就进行加锁。
hset myLock 8743c9c0-0795-4907-87fd-6c719a6b4586:1 1
此时的myLock锁key的数据结构是:
myLock:
{
8743c9c0-0795-4907-87fd-6c719a6b4586:1 1
}
接着会执行“pexpire myLock 30000”命令,设置myLock这个锁key的生存时间是30秒(默认)
锁互斥机制
如果在这个时候,另一个客户端(客户端2)来尝试加锁,执行了同样的一段lua脚本,会怎样呢?
第一个if判断会执行“exists myLock”,发现myLock这个锁key已经存在了。
接着第二个if判断会执行“hexists mylock 客户端id”,来判断myLock锁key的hash数据结构中,是否包含客户端2的ID,但是明显不是的,因为那里包含的是客户端1的ID。
所以,客户端2会获取到pttl myLock返回的一个数字,这个数字代表了myLock这个锁key的剩余生存时间。
比如还剩15000毫秒的生存时间。此时客户端2会进入一个while循环,不停的尝试加锁。
可重入加锁机制
#重入加锁
RLock lock = redisson.getLock("myLock")
lock.lock();
//业务代码
lock.lock();
//业务代码
lock.unlock();
lock.unlock();
如果客户端1已经持有这把锁,可重入的加锁会怎么样呢
第一个if判断不成立,“exists myLock” 会显示锁key已经存在了
第二个if会成立,因为myLock的hash数据结构中包含的客户端1的ID,也就是“8743c9c0-0795-4907-87fd-6c719a6b4586:1”
此时就会执行可重入加锁的逻辑,用incrby这个命令,对客户端1的加锁次数,累加1:
incrby myLock 8743c9c0-0795-4907-87fd-6c71a6b4586:1 1
此时myLock数据结构变为下面这样:
myLock:
{
8743c9c0-0795-4907-87fd-6c719a6b4586:1 2
}
释放锁机制
if (redis.call('exists', KEYS[1]) == 0) then
redis.call('publish', KEYS[2], ARGV[1]);
return 1;
end;
if (redis.call('hexists', KEYS[1], ARGV[3]) == 0) then
return nil;
end;
local counter = redis.call('hincrby', KEYS[1], ARGV[3], -1);
if (counter > 0) then
redis.call('pexpire', KEYS[1], ARGV[2]);
return 0;
else redis.call('del', KEYS[1]);
redis.call('publish', KEYS[2], ARGV[1]);
return 1;
end;
return nil;
执行lock.unlock(),就可以释放分布式锁,此时的业务逻辑也是非常简单的。
就是每次都对myLock数据结构中的那个加锁次数减1。如果发现加锁次数是0了,说明这个客户端已经不再持有锁了,此时就会用:“del myLock”命令,从redis里删除这个key。
然后另外的客户端2就可以尝试完成加锁了。
watch dog自动延期机制
客户端1加锁的锁key默认生存时间才30秒,如果超过了30秒,客户端1还想一直持有这把锁,怎么办呢?
Redisson中客户端1一旦加锁成功,就会启动一个watch dog看门狗,他是一个后台线程,会每隔10秒检查一下,如果客户端1还持有锁key,那么就会不断的延长锁key的生存时间。
2、如果负责存储这个分布式锁的Redission节点宕机后,而且这个锁正好处于锁住的状态时,这个锁会出现锁死的状态,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Redisson提供了一个监控锁的看门狗,它的作用是在Redisson实例被关闭前,不断的延长锁的有效期。默认情况下,看门狗的续期时间是30s,也可以通过修改Config.lockWatchdogTimeout来另行指定。
另外Redisson 还提供了可以指定leaseTime参数的加锁方法来指定加锁的时间。超过这个时间后锁便自动解开了。不会延长锁的有效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