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内容:

1 根节点包含的属性

scan:

当此属性设置为true时,配置文件如果发生改变,将会被重新加载,默认值为true。

scanPeriod:

设置监测配置文件是否有修改的时间间隔,如果没有给出时间单位,默认单位是毫秒。当scan为true时,此属性生效。默认的时间间隔为1分钟。

debug:

当此属性设置为true时,将打印出logback内部日志信息,实时查看logback运行状态。默认值为false。

例如:

2 根节点的子节点

2.1 设置上下文名称:

每个logger都关联到logger上下文,默认上下文名称为“default”。但可以使用设置成其他名字,用于区分不同应用程序的记录。一旦设置,不能修改。(并没有感觉有什么作用呢)

myAppName

2.2 设置变量:

用来定义变量值的标签, 有两个属性,name和value;其中name的值是变量的名称,value的值时变量定义的值。通过定义的值会被插入到logger上下文中。定义变量后,可以使“${}”来使用变量。

例如使用定义上下文名称,然后在设置logger上下文时使用。

${APP_Name}

2.3 获取时间戳字符串:

两个属性 key:标识此 的名字;datePattern:设置将当前时间(解析配置文件的时间)转换为字符串的模式,遵循java.txt.SimpleDateFormat的格式。

例如将解析配置文件的时间作为上下文名称:

${bySecond}

2.4 设置loger节点

用来设置某一个包或者具体的某一个类的日志打印级别、以及指定。仅有一个name属性,一个可选的level和一个可选的addtivity属性。

name:

用来指定受此loger约束的某一个包或者具体的某一个类。

level:

用来设置打印级别,大小写无关:TRACE, DEBUG, INFO, WARN, ERROR, ALL 和 OFF,还有一个特殊值INHERITED或者同义词NULL,代表强制执行上级的级别。

如果未设置此属性,那么当前loger将会继承上级的级别。

这里自己总结下各个节点的优先级:ro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