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Request与HTTPresponse
一、
1、互联网两台机器之间通行:ip、端口、协议
- 协议
- HTTP (80)
- HTTPS (443)
2、浏览器输入URL一回车返回页面发生了什么?
- 域名 -> DNS解析 -->ip地址 -> 找到服务端 ->服务端返回消息 -> 浏览器
- 浏览器 <-> 服务器
- 服务器把 写好的HTML页面,返回给浏览器,浏览器按照HTML格式渲染
「
」
3、请求和相应
- HTTP协议的特点:
- 浏览器给服务端发消息的过程叫请求(request)
- 服务器给浏览器回复消息的过程叫响应(response)
- 请求和相应的消息都必须遵循一个固定的格式
4、python中Web框架分类
- a、收发socket消息,按照HTTP协议解析消息 Web服务程序 wsgiref(模块)、gunicorn、uWSGI
- b、字符串替换,用来实现动态网页
- c、业务逻辑处理 Web应用程序
1- 自己实现abc的
- Tronado
2- 自己实现bc使用别人的a
- Django
3- 自己实现c使用别人的ab
- Flask
5、Web服务程序 <- WSGI协议 -> Web应用程序
5.5、Django版本
- LTS版本 (Long Team support)
6、创建第一个Django项目
安装: pip install django==1.11.11
pip install django==1.11.11 -i 指定源
- 1、命令行 Django-admin startproject first_Django
- 2、Pycharm创建
- file -> new Project ->右侧选Django -> 选好路径 ->选好环境 -> 名字app -> 在新的窗口打开文件
- 3、启动项目
- 命令行启动(切换到项目的根目录)
- python manage.py runserver 127.0.0.1:8090(改端口这样指定)
- pycharm启动
- 框中选项为项目名->让后点击启动按钮(右上角)(如果想改就在旁边点编辑-就可以改端口等)
- 目录介绍
- 和项目名一样的是根目录
-
---------------------
- 先来一份自己的理解
- 1、(与我们所创建文件名一致的目录)根目录
- manage.py
- 这是启动文件,程序入口。
- settings.py
- 包含了项目的一些设置,包括数据库信息、调试标志以及其他的一些工作的变量。
- BASE_DIR = 项目的根目录
- TIMELATES = templates去哪找
- DATABASES = 数据库
- 静态文件配置
- STATIC_URL = '/static/' # 请别名
- STATICFILES_DIRS = [os.path.join(BASE_DIR, 'static'),] # 配置去static下找静态文件
- urls.py
- 路径与视图函数的映射关系
- 2、templates - 这个文件夹存放的是HTML文件
- 3、static - 这个文件夹是存放静态文件,需要自己配置,用的时候的导入时用
/static/.. 来引入所用的静态文件
# Static files (CSS, JavaScript, Images)
# https://docs.djangoproject.com/en/1.11/howto/static-files/
# 这个static就代表了下面的路径 (寻找的时候就是去static下面的路径中挨个找)
STATIC_URL = '/static/' # 起别名, HTML中找静态文件都要以这个别名开始 (找到别名后就去这个别名的配置比文件中找对应的文件)
# 这个常量是固定格式
STATICFILES_DIRS = [
os.path.join(BASE_DIR, 'static'),
]
7、项目流程
- 先输入url
- 去Django的urls中匹配urlpatterns->匹配上调用后面匹配的函数->去找对应的函数
- 找到执行的函数->Django调用要执行的函数给函数传一个request参数,所有和请求相关的数据 都在request中
- render去templates文件夹找到HTML文件,打开读取内容,按照http响应格式给浏览器返回读取的内容
- 浏览器收到Django返回的响应消息,按照HTML格式显示这个消息
其他:
- from django.shortcuts import HttpResponse, render
- HttpResponse (封装了协议头等-有待商议)
- render (渲染)
- 文件的上传(form表单的提交, 必须用POST)
def index(request):
print(request.GET)
print(request.POST)
print(request.FILES)
for item in request.FILES:
fileobj = request.FILES.get(item)
f = open('upload/%s' % fileobj.name, 'wb')
item_file = fileobj.chunks()
for line in item_file:
f.write(line)
f.close()
return HttpResponse("成功")
- form表单上传文件时需要注意的事情
- action 最后加 / 或者 修改settings:APPEND_SLASH=False
- method 必须为post
- enctype = “multipart/form-data” 必须写
- 指定IP登录
默认IP和端口
python manage.py runserver
指定端口:
python manage.py runserver 192.168.12.12:8080
此时会报错,我们需要修改配置文件:
修改settings.py,将192.168.12.12添加到ALLOWED_HOSTS中
ALLOWED_HOSTS=['172.31.169.182','127.0.0.1','192.168.1.50','192.168.1.115']
也可以将ALLOWED_HOSTS改成通配符 *
ALLOWED_HOSTS = ["*"]
二、
1、表单的提交(登录)
- submit -> action -> 对应函数(参数request(数据信息))-> 处理
注意:必须要有name属性 *****
- 提交到服务器的是QueryDict对象,可以通过get获取值
2、form表单提交的三个要素
- form标签必须有action和method属性
- 所有获取用户输入的标签必须放在form表单中,必须有name属性(input,select,textarea)
- 必须有submit按钮
3、redirect 跳转,改变方向
- 跳转到别人的页面,自己的页面
- 跳转比人页面
redirect("https://baidu.com")
- 跳转自己页面
redirect("/相对路径/")
4、Django必会三件套 from django.shortcuts import
- HttpRequest 返回一个指定的字符串
(把字符串转为而二进制,然后按照HTTP响应格式要求返回)
- render 返回一个HTML文件 HTML文件 模板语言
(第一个参数为request, 第二个参数为render的页面,第三个参数为字典,将render页面中的特殊符号替换{字典的键为html的变量,值为给页面展示的值})
- redirect 跳转 路径 URL
(redirect(/index/) -> 在同网站不同地址间跳转(返回重定向响应)
redirect('https://wwww.baidu.com') -> 访问指定的网址)
5、request相关属性 (所有和请求相关的数据都封装在request对象中)
- POST 取到POST提交的数据(form表单提交的)
- GET 取到URL携带的参数
- method 当前这次请求的方法(GET/POST)
6、Django的模板语言
{{ 变量 }}
7、Django项目project
- app(应用) -> 不同的功能放在不同的app中
- 命令 :
- 创建app
python manage.py startapp app01(应用名)
- 注册app(告诉Django创建了app)
在settings中的 INSTALLED_APPS 添加新创建的app(app名.apps.apps中的类)
8、程序链接mysql
- 使用pymysql模块
- 导入pymysql
- 创建链接
- 获取执行命令的游标
- 用游标执行SQL语句
- 获取SQL语句的执行结果
- 关闭游标
- 关闭链接
- ORM - Object Relationship Mapping (对象关系映射)
- 这时,创建一种工具 帮助我们翻译SQL语句(ORM - 面向对象的思想)
- 优点
- 开发效率高
- 开发不用直接写SQL语句
- 缺点
- 执行效率低
- 对应关系
ORM DB
类 数据表
属性 字段
对象 数据行
- Django项目project
- app(应用) -> 不同的功能放在不同的app中
- 命令 :
- 创建app
python manage.py startapp app01(应用名)
- 告诉Django创建了app
在settings中的 INSTALLED_APPS 添加新创建的app(app名.apps.apps中的类)
- Django中ORM使用
- 用处:
- 操作数据表
- 操作数据行
- 使用
- 手动创建数据库
- 告诉Django连那个数据库
- settings中配置DATABASES
DATABASES = {
'default': {
'ENGINE': 'django.db.backends.mysql', # 链接数据库的类型
'NAME': 'db', # 链接数据库的名字
'HOST': '127.0.0.1', # 数据库主机地址
'PORT': 3306, # 数据库端口
'USER': 'root', # 数据库用户名
'PASSWORD': '123456', # 数据库密码
}
}
- 用什么链接数据库?
- 利用第三方包 pymysql 和 MySQLdb(py2中)
- 告诉Django用pymysql模块代替默认的MySQLdb链接MySQL数据库
和settings.py同级的__init__.py文件,写上
import pymysql
pymysql.install_as_MySQLdb()
- 在app/models.py的文件中创建类
类必须继承models.Model
- 两个命令
- python manage.py makemigrations -> 生成脚本文件存放在app文件夹应用下的migrations文件夹中(相当于拿个小本本把models.py的变更记录下来)
- python manage.py migrate -> 把上面的变更记录翻译成sql语句,去数据库执行
- ORM查询
modules.User.object.filter(email='', pwd='')
三、
1、图书管理系统
- 出版社
id name
- 作者
id name
- 书
id title 出版社_id
- 书_作者关系表
id 书_id 作者_id
2.ORM增删改查
models.表名.object./filter()/all()/create()
- filter() 按照指定内容筛选 (字段=值) 放回一个列表
- all() 查询出数据库所有信息(属性order_by(id)排序) 返回一个列表
- create() 向数据库添加信息 (字段=值)创建一个对象 返回一个创建的对象
- get() 返回一个对象
- filter(id='').delete() 删除
- obj = 类名.object.get(id='')
obj.name = '新值' 修改对象的属性(修改数据行某个字段的值)
obj.save() 把修改同步到数据库
3、模板语言
- for循环
{% for i in ret %}
{{ i }}
{{ forloop.counter }} for循环从1开始计数
{{ forloop.counter0 }} for循环从0开始计数
{% endfor %}
总结:ORM的 查、增、删、改
- 查
- client
- 有一个展示页面(xxx_show.html)
- 这一个页面一输入执行后,get请求向server端发送
- 这个展示页面有添加按钮、删除按钮、编辑按钮
- 这个页面要展示内容
- 是server端收到第一次的get请求而做出的response
- 页面需要用到模板语言for循环
{% for i in result %}
{{ i.xx }} #获取result中的每个值(也就是server端传来的东西)
{% endfor %}
- server
- 首先会收到一开始访问页面的GET请求
- 收到请求后到urls中找匹配的url,找到对应的url后,执行后面所对应的视图函数
- 找到对应的视图函数后就行执行响应的逻辑,也就是拿出数据库中的东西,发送给server
- 可以通过 models.表名.objects.all() 获取数据库这张表中的所有内容(返回一个列表)
- data = models.表名.objects.all()
- 拿到数据后将这些数据给展示(通过render方法)
- return render(request, 'xxx_show.html', 'result':data)
#这里的result就是要传给xxx_show.html的一个变量(其中的值就是data的数据)
- 增
- client
- 有一个展示页面(xxx_show.html)
- 这个页面有一个添加按钮(a标签)
- 点击这个按钮(a标签),client会发送一个get请求,会用a标签的路径去访问server
- 这时会跳转到a标签所指的url(/add_xxx/)
- 然后server给出response(这里的业务逻辑就都得在server)
- 第一次get请求server会返回一个add_xxx.html页面
- 这是可以添加数据
- 用form表单,action为add_xxx这个url,method为post
- 点击提交之后client向server发送一个请求
- server收到请求后回复一个response
- server
- 收到a标签跳转的url(get请求响应)
- 收到add_xxx这个url进入urls中匹配,匹配到就去他对应的视图函数
- 这个视图函数处理响应的业务逻辑
- 首先第一次来的时候时GET请求,这个时候应该将add_xxx.html这个页面返回给client
- return render(request, add_xxx.html)
- 然后server收到提交的POST请求
- 从POST请求中拿出client发送来的数据
- data = request.POST.get("input标签的name")
- 将数据存入数据库
- models.tablename.objects.create(字段=data)
- 将数据库中的结果重新返回(也就是xxx_show。html)
- return redirect('/xxx_show/')
- 删
- client
- 有一个展示页面(xxx_show.html)
- 有一个删除按钮(a标签)
- 点击这个按钮(a标签),client会发送一个get请求,会用a标签的路径去访问server
- 点击这个a标签(按钮)会跳转到他对应的url('/del_xxx/')
- 这时需要将这个按钮对应的数据传到server,server才能按照这个数据去删除
- <a href="/del_xxx/?id={{ i.id }}"><button>del</button></a>
- ?是一个固定格式,而后面就是一些参数(服务端要用的一些参数)
- server收到这个参数后就可以按照他进行相应的操作
- 然后server会返回一个response(这里的业务逻辑在server端)
- server
- 收到a标签跳转的url(get请求响应)
- 收到del_xxx这个url进入urls中匹配,匹配到就去他对应的视图函数
- 这个视图函数处理响应的业务逻辑
- 通过client传来的参数来锁定删除的id
- del_id = request.GET.get("id")
- 删除数据库中del_id对应的值
- models.tablename.objects.fileter(id=del_id).delete()
- 删除成功后返回删除后的页面('/xxx_show/')(重定性)
- return redirect('/xxx_show/')
- 改
- client
- 有一个展示页面(xxx_show.html)
- 有一个编辑(edit)按钮(a标签)
- 点击这个按钮(a标签),client会发送一个get请求,会用a标签的路径去访问server
- 点击这个a标签(按钮)会跳转到他对应的url('/edit_xxx/')
- 这时需要将这个按钮对应的数据传到server,server才能更改这个数据
- <a href="/edit_xxx/?id={{ i.id }}"><button>del</button></a>
- ?是一个固定格式,而后面就是一些参数(服务端要用的一些参数)
- server收到这个参数后就可以按照他进行相应的操作
- 然后server会返回一个response(这里的业务逻辑在server端)
- 第一次发送get请求时会跳转到edit_xxx.html这个页面,这里面是该行对应的数据
- 第二次发送post请求,这里面会有修改后的数据然后发送给server处理
- <form action="/edit_press/?id={{ result.id }}" method="post">
<input type="text" name="updata_name" value="{{ result.name }}">
<input type="submit">
</form>
- input中的数据都是在server查出的数据展现出来的
- id是通过点击edit按钮的时候将这个按钮对应的id值记录了下来
- 处理完后返回原来的xxx_show
- server
- 收到a标签跳转的url(get请求响应)
- 收到edit_xxx这个url进入urls中匹配,匹配到就去他对应的视图函数
- 这个视图函数处理响应的业务逻辑
- 第一遍的GET请求
- 通过client传来的参数来锁定编辑(edit)的id
- edit_id = request.GET.get("id")
- 会返回当前编辑行的内容
- 从数据库中拿出这个值,将这个值展现在edit_xxx.html页面中
- result = models.tablename.objects.filter(id="")[0]
- 返回当前编辑的页面
- return render(request, 'edit_xxx.html', {'resule': result})
- 第二遍请求是提交数据后的POST请求,
- form表单中的action为这个编辑页面,
- 这个页面后面的参数为第一次get请求得到的数据
- 可以通过GET方法来获取URL上的参数的值
- 这个时候form表单对应的url来urls中找对应的视图函数
- 这个视图函数就会执行POST请求的逻辑
- 用这个新数据把数据库中的旧数据掩盖
- 获取更改后的值
- data = request.POST.get("updata_name")
- 更改数据库中的值
- 从数据库找到id对应的对象
- #这里的id就是第一次点击编辑的时候得到的id值(--对应的)
- new_obj = models.tablename.objects.filter(id='edit_id')[0]
- new_obj.name = data #将新的值赋值给数据库中的变量
- new_obj.save() #这个事务必须save数据库中的数据才会更改
- 更改完成后返回,xxx_show页面
- return redirect('/xxx_show/')
注意:
通过GET来获取URL中的值(和请求无关),POST获取表单提交的值。
四、
1、 a标签
- href属性
- 相对路径
- 绝对路径
- target = "_blank" 跳转到新页面, 不写默认覆盖自己的页面
- 锚点(同网站标签的跳转(#id名))
2、
# 出版社
class Press(models.Model):
id = models.AutoField(primary_key=True)
name = models.CharField(max_length=32)
def __str__(self): # print的时候测试使用
return self.name
# 书
class Book(models.Model):
id = models.AutoField(primary_key=True)
title = models.CharField(max_length=32)
# Django1.1默认就是级联删除,2.0必须指定
# 可以通过字符串的反射找Press,如果在代码前面就可以直接用,to=关联的表名
# 外键字段ORM会给他默认加一个_id (加上_id后他的值就是对应关联表的主键值)
press = models.ForeignKey(to='Press', on_delete=models.CASCADE)
- 一对多
- 一个出版社对应多本书(外键设置在多的一方)
- 书的属性有一个外键为链接出版社的press_id
书籍的增删改查
- 增
- 删
- 改
- 查
注意:
- 增的时候,出版社就是表中的固定出版社,用一个select标签将数据展示,而不是用户自己填
<form action="/add_book/" method="post">
书名:<input type="text" name="book_title">
<select name="title_name" id="">
{% for press in data %}
<option value="{{ press.id }}">
{{ press.name }}
</option>
{% endfor %}
</select>
<input type="submit">
</form>
- 改的实时,出版社的内容需要先选定好。需要用模板语言来判断
# 这中情况form表单不指定action他默认会提交当前的页面(这是的页面是点击编辑时的页面)
<form action="/edit_book/?id={{ data.id }}" method="post">
<input type="text" name="title_name" value="{{ data.title }}">
<select name="press_name" id="">
{% for press in data_list %}
{% if data.press == press %}
<option value="{{ press.id }}" selected>
</option>
{{ press.name }}
{% else %}
<option value="{{ press.id }}">
{{ press.name }}
</option>
{% endif %}
{% endfor %}
</select>
<input type="submit">
</form>
五、
- 给数据库中已经存在的表添加另外一个字段,ORM不知道如何处理
- 1) 输入 1 会让用户自己填写一个默认值(在命令行中)
- 2) 输入 2 自己在ORMclass中指定字段自己加默认值(退出命令行)在modules中修改
- null = True
- default = 默认值
1. 多对多关系
作者 <--> 书籍
1. 表结构设计
1. SQL版
-- 创建作者表
create table author(
id int primary key auto_increment,
name varchar(32) not null
);
-- 创建作者和书的关系表
create table author2book(
id int primary key auto_increment,
author_id int not null,
book_id int not null,
constraint fk_author foreign key (author_id) references author(id) on delete cascade on update cascade,
constraint fk_book foreign key (book_id) references book(id) on delete cascade on update cascade
);
2. ORM版
1. 第一版:
自己创建第三张表
2. 第二版
让ORM帮我们创建第三张表
models.ManyToManyField()
3. 第三版
待补充...(ORM进阶操作的时候)
2. 作者的增删改查
1. 查询
author_obj.books --> 得到的只是一个关联关系,并不能拿到数据
author_obj.books.all() --> 得到和我这个作者关联的所有书籍对象列表
2. 添加
1. getlist() # 得到同一name的列表对象
2. add()
3. set()
3. 删除
4. 编辑
1. 模板语言中
{% if book in author.books.all %}
2. ORM编辑多对多
1. 不能直接操作第三张关系表
2. 借助ORM给提供的方法
1. all()
2. add(id1,id2)
3. set([id1, id2])
4. clear()
3. Django模板语言
1. for循环
1. forloop.last
{% if forloop.last %}
...
2. empty
{% for i in x %}
...
{% empty %}
...
{% endfor %}
4. 上传文件
form表单上传文件
# 文件的上传
def index(request):
print(request.FILES) # 上传的文件列表对象
for item in request.FILES:
fileobj = request.FILES.get(item) # 挨个获取列表中每个对象
f = open('upload/%s' % fileobj.name, 'wb')
item_file = fileobj.chunks()
for line in item_file:
f.write(line)
f.close()
return HttpResponse("成功")
2. 学生管理系统
- 老师 和 班级 是多对多的关系
六、Django模板系统(模板语言)(very important)
- 基础语法
- 跟变量相关 {{ }}
在Django的模板语言中按此语法使用:{{ 变量名 }}。
当模版引擎遇到一个变量,它将计算这个变量,然后用结果替换掉它本身。
变量的命名包括任何字母数字以及下划线 ("_")的组合。 变量名称中不能有空格或标点符号。
点(.)在模板语言中有特殊的含义。当模版系统遇到点("."),它将以这样的顺序查询:
***** 属性->方法->索引
字典查询(Dictionary lookup)
属性或方法查询(Attribute or method lookup)
数字索引查询(Numeric index lookup)
注意事项:
如果计算结果的值是可调用的,它将被无参数的调用。 调用的结果将成为模版的值。
如果使用的变量不存在, 模版系统将插入 string_if_invalid 选项的值, 它被默认设置为'' (空字符串) 。
{# 取l中的第一个参数 #}
{{ l.0 }}
{# 取字典中key的值 #}
{{ d.name }}
{# 取对象的name属性 #}
{{ person_list.0.name }}
{# .操作只能调用不带参数的方法 #}
{{ person_list.0.dream }}
- Filter过滤器
在Django的模板语言中,通过使用 过滤器 来改变变量的显示。
过滤器的语法: {{ value|filter_name:参数 }}
使用管道符"|"来应用过滤器。
例如:{{ name|lower }}会将name变量应用lower过滤器之后再显示它的值。lower在这里的作用是将文本全都变成小写。
注意事项:
过滤器支持“链式”操作。即一个过滤器的输出作为另一个过滤器的输入。
过滤器可以接受参数,例如:{{ sss|truncatewords:30 }},这将显示sss的前30个词。
过滤器参数包含空格的话,必须用引号包裹起来。比如使用逗号和空格去连接一个列表中的元素,如:{{ list|join:', ' }}
'|'左右 没有空格没有空格没有空格 ******
Django的模板语言中提供了大约六十个内置过滤器
- 一些常用的过滤器
- default
如果一个变量是false或者为空,使用给定的默认值。 否则,使用变量的值。
{{ value|default:"nothing"}}
如果value没有传值或者值为空的话就显示nothing
注:TEMPLATES的OPTIONS可以增加一个选项:string_if_invalid:'找不到',可以替代default的的作用。
- length
返回值的长度,作用于字符串和列表。
{{ value|length }}
返回value的长度,如 value=['a', 'b', 'c', 'd']的话,就显示4.
- filesizeformat
将值格式化为一个 “人类可读的” 文件尺寸 (例如 '13 KB', '4.1 MB', '102 bytes', 等等)。例如:
{{ value|filesizeformat }}
如果 value 是 1234567890,输出将会是 1.1GB。
- slice
切片
{{value|slice:"2:-1"}}
- add
给变量加参数
{{ value|add:"2" }}
value是数字4,则输出结果为6。
{{ first|add:second }}
如果first是 [1,.2,3] ,second是 [4,5,6] ,那输出结果是 [1,2,3,4,5,6] 。
- data
格式化
{{ value|date:"Y-m-d H:i:s"}}
可用的参数:
格式化字符 描述 示例输出
a 'a.m.'或'p.m.'(请注意,这与PHP的输出略有不同,因为这包括符合Associated Press风格的期间) 'a.m.'
A 'AM'或'PM'。 'AM'
b 月,文字,3个字母,小写。 'jan'
B 未实现。
c ISO 8601格式。 (注意:与其他格式化程序不同,例如“Z”,“O”或“r”,如果值为naive datetime,则“c”格式化程序不会添加时区偏移量(请参阅datetime.tzinfo) 。 2008-01-02T10:30:00.000123+02:00或2008-01-02T10:30:00.000123如果datetime是天真的
d 月的日子,带前导零的2位数字。 '01'到'31'
D 一周中的文字,3个字母。 “星期五”
e 时区名称 可能是任何格式,或者可能返回一个空字符串,具体取决于datetime。 ''、'GMT'、'-500'、'US/Eastern'等
E 月份,特定地区的替代表示通常用于长日期表示。 'listopada'(对于波兰语区域,而不是'Listopad')
f 时间,在12小时的小时和分钟内,如果它们为零,则分钟停留。 专有扩展。 '1','1:30'
F 月,文,长。 '一月'
g 小时,12小时格式,无前导零。 '1'到'12'
G 小时,24小时格式,无前导零。 '0'到'23'
h 小时,12小时格式。 '01'到'12'
H 小时,24小时格式。 '00'到'23'
i 分钟。 '00'到'59'
I 夏令时间,无论是否生效。 '1'或'0'
j 没有前导零的月份的日子。 '1'到'31'
l 星期几,文字长。 '星期五'
L 布尔值是否是一个闰年。 True或False
m 月,2位数字带前导零。 '01'到'12'
M 月,文字,3个字母。 “扬”
n 月无前导零。 '1'到'12'
N 美联社风格的月份缩写。 专有扩展。 'Jan.','Feb.','March','May'
o ISO-8601周编号,对应于使用闰年的ISO-8601周数(W)。 对于更常见的年份格式,请参见Y。 '1999年'
O 与格林威治时间的差异在几小时内。 '+0200'
P 时间为12小时,分钟和'a.m。'/'p.m。',如果为零,分钟停留,特殊情况下的字符串“午夜”和“中午”。 专有扩展。 '1 am','1:30 pm' / t3>,'midnight','noon','12:30 pm' / T10>
r RFC 5322格式化日期。 'Thu, 21 Dec 2000 16:01:07 +0200'
s 秒,带前导零的2位数字。 '00'到'59'
S 一个月的英文序数后缀,2个字符。 'st','nd','rd'或'th'
t 给定月份的天数。 28 to 31
T 本机的时区。 'EST','MDT'
u 微秒。 000000 to 999999
U 自Unix Epoch以来的二分之一(1970年1月1日00:00:00 UTC)。
w 星期几,数字无前导零。 '0'(星期日)至'6'(星期六)
W ISO-8601周数,周数从星期一开始。 1,53
y 年份,2位数字。 '99'
Y 年,4位数。 '1999年'
z 一年中的日子 0到365
Z 时区偏移量,单位为秒。 UTC以西时区的偏移量总是为负数,对于UTC以东时,它们总是为正。 -43200到43200
- safe
Django的模板中会对HTML标签和JS等语法标签进行自动转义,原因显而易见,这样是为了安全。
但是有的时候我们可能不希望这些HTML元素被转义,比如我们做一个内容管理系统,后台添加的
文章中是经过修饰的,这些修饰可能是通过一个类似于FCKeditor编辑加注了HTML修饰符的文本,
如果自动转义的话显示的就是保护HTML标签的源文件。为了在Django中关闭HTML的自动转义有
两种方式,如果是一个单独的变量我们可以通过过滤器“|safe”的方式告诉Django这段代码是安
全的不必转义。
比如:
value = "<a href='#'>点我</a>"
{{ value|safe}}
- truncchars
如果字符串字符多于指定的字符数量,那么会被截断。截断的字符串将以可翻译的省略号序列(“...”)结尾。
参数:截断的字符数
{{ value|truncatechars:9}}
- truncatewords
在一定数量的字后截断字符串。
{{ value|truncatewords:9}}
- cut
移除value中所有的与给出的变量相同的字符串
{{ value|cut:' ' }}
如果value为'i love you',那么将输出'iloveyou'.
- join
使用字符串连接列表,例如Python的str.join(list)
- timesince
将日期格式设为自该日期起的时间(例如,“4天,6小时”)。
采用一个可选参数,它是一个包含用作比较点的日期的变量(不带参数,比较点为现在)。
例如,如果blog_date是表示2006年6月1日午夜的日期实例,并且comment_date是2006年6月1日08:00的日期实例,则以下将返回“8小时”:
{{ blog_date|timesince:comment_date }}
分钟是所使用的最小单位,对于相对于比较点的未来的任何日期,将返回“0分钟”。
- timeuntil
似于timesince,除了它测量从现在开始直到给定日期或日期时间的时间。
例如,如果今天是2006年6月1日,而conference_date是保留2006年6月29日的日期实例,则{{ conference_date | timeuntil }}将返回“4周”。
使用可选参数,它是一个包含用作比较点的日期(而不是现在)的变量。 如果from_date包含2006年6月22日,则以下内容将返回“1周”:
{{ conference_date|timeuntil:from_date }}
- 自定义filter
- 自定义过滤器只是带有一个或两个参数的Python函数:
变量(输入)的值 - -不一定是一个字符串
参数的值 - 这可以有一个默认值,或完全省略
例如,在过滤器{{var | foo:'bar'}}中,过滤器foo将传递变量var和参数“bar”。
- 创建 (步骤)
- 先在app目录下创建一个templatetagspython包(名字必须这个)
- 在目录中创建一个py文件
- 在py文件中按照固定的格式自定义一个filter(就是一个函数)
- 需要先导入 from django import template
# 固定写法,生成一个注册实例对象
register = template.Library()
@register.filter() # 告诉Django的模板语言我现在注册一个自定义的filter
def add_str():pass # 第一个参数是变量名, 第二个参数为参数(最多一个)
- 使用:
- 重启DJango项目
- 在HTML页面中:{% load python文件名 %}
- {{ name|add_str:'好人啊' }}
- 例子:
- 自定义过滤器只是带有一个或两个参数的Python函数:
变量(输入)的值 - -不一定是一个字符串
参数的值 - 这可以有一个默认值,或完全省略
例如,在过滤器{{var | foo:“bar”}}中,过滤器foo将传递变量var和参数“bar”。
- 自定义filter代码文件摆放位置:
app01/
__init__.py
models.py
templatetags/ # 在app01下面新建一个package package
__init__.py
app01_filters.py # 建一个存放自定义filter的py文件
views.py
- 编写自定义filter
from django import template
register = template.Library()
@register.filter
def fill(value, arg):
return value.replace(" ", arg)
@register.filter(name="addSB")
def add_sb(value):
return "{} SB".format(value)
- 使用自定义filter
{# 先导入我们自定义filter那个文件 #}
{% load app01_filters %}
{# 使用我们自定义的filter #}
{{ somevariable|fill:"__" }}
{{ d.name|addSB }}
- 注意:过滤器可以链接
{{ text|escape|linebreaks }} 就是一个常用的过滤器链,它编码文本内容,然后把行打破转成<p> 标签。
- 跟逻辑相关 {% %}
- 语法为:{% tag %}
- for
<ul>
{% for user in user_list %}
<li>{{ user.name }}</li>
{% endfor %}
</ul>
for循环可用的一些参数:
Variable Description
forloop.counter 当前循环的索引值(从1开始)
forloop.counter0 当前循环的索引值(从0开始)
forloop.revcounter 当前循环的倒序索引值(从1开始)
forloop.revcounter0 当前循环的倒序索引值(从0开始)
forloop.first 当前循环是不是第一次循环(布尔值)
forloop.last 当前循环是不是最后一次循环(布尔值)
forloop.parentloop 本层循环的外层循环(是个字典)
forloop是一个字典
- for ... empty
<ul>
{% for user in user_list %}
<li>{{ user.name }}</li>
{% empty %}
<li>空空如也</li>
{% endfor %}
</ul>
- if,elif和else
{% if user_list %}
用户人数:{{ user_list|length }}
{% elif black_list %}
黑名单数:{{ black_list|length }}
{% else %}
没有用户
{% endif %}
当然也可以只有if和else
{% if user_list|length > 5 %}
七座豪华SUV
{% else %}
黄包车
{% endif %}
注:
- if语句支持 and 、or、==、>、<、!=、<=、>=、in、not in、is、is not判断。
- with (就相当于起了一个别名)
- {% with p1.dream as dream %}
{{ dream }} # dream 代替p1.dream
{% endwith %}
- 定义一个中间变量
{% with total=business.employees.count %}
{{ total }} employee{{ total|pluralize }}
{% endwith %}
- csrf_token
- 这个标签用于跨站请求伪造保护。
- 在页面的form表单里面写上{% csrf_token %}
- 用这个后就可以将中间件打开(这样就安全了,知道是我能够收取的)
- 在表单中添加了一个隐藏的input标签
- name csrfmiddlewaretoken
- value asksdasdas(64位)
- # 注释
- {# ... #}
- 母版(一个普通的html文件) block extends
- 减少代码的重复
- 母版写好
- 不同的地方用以下占位
- {{ block contenter(name) }}
{{ endblock }}
- 子文件
- {% extends '母版html' %} # 继承母版
- {% block contenter(name) %} # 将母版中的站好位置额contenter填充
自己的html文件
{% endblock %}
- 注意事项:
- {% extends '母版html' %} # 继承母版 必须写在开头
- {% extends name %} name写继承的模板的名字字符串
- 自定义的内容写在block中
- 定义多个block块,一般要有js css
- 注意事项
- Django的模板语言不支持连续判断,即不支持以下写法:
{% if a > b > c %}
...
{% endif %}
- Dja的模板语言中属性的优先级大于方法
def xx(request):
d = {"a": 1, "b": 2, "c": 3, "items": "100"}
return render(request, "xx.html", {"data": d})
如上我们在使用render方法渲染一个页面的时候,传的字典d有一个key是items并且还有默认的 d.items()
方法,此时在模板语言中:
{{ data.items }}
默认会取d的items key的值。
- 组件 include
- 可以将常用的页面内容如导航条,页尾信息等组件保存在单独的文件中,然后在需要使用的地方按如下语法导入即可。
{% include 'navbar.html' %}
- 静态文件相关(动态拿取STATIC_URL配置的名字)
-
{% load static %}
<img src="{% static "images/hi.jpg" %}" alt="Hi!" />
引用JS文件时使用:
{% load static %}
<script src="{% static "mytest.js" %}"></script>
某个文件多处被用到可以存为一个变量
{% load static %}
{% static "images/hi.jpg" as myphoto %}
<img src="{{ myphoto }}"></img>
- get_static_prefix
{% load static %}
<img src="{% get_static_prefix %}images/hi.jpg" alt="Hi!" />
或者
{% load static %}
{% get_static_prefix as STATIC_PREFIX %}
<img src="{{ STATIC_PREFIX }}images/hi.jpg" alt="Hi!" />
<img src="{{ STATIC_PREFIX }}images/hi2.jpg" alt="Hello!" />
- 自定义simpletag
和自定义filter类似,只不过接收更灵活的参数。
定义注册simple tag
@register.simple_tag
@register.simple_tag(name="plus")
def plus(a, b, c):
return "{} + {} + {}".format(a, b, c)
使用自定义simple tag
{% load app01_demo %}
{# simple tag #}
{% plus "1" "2" "abc" %}
- inclusion_tag
- 多用于返回html代码片段
- 步骤
- 在app下创建templatetags的python包
- 在包下写py文件 mytags
- 编辑文件
- from django import template
- register = template.Library()
- 定义函数
- 可接受参数
- 返回一个字典
- 函数加装饰器
- @register.inclusion_tag('result.html')
示例:
templatetags/my_inclusion.py
from django import template
register = template.Library()
@register.inclusion_tag('result.html')
def show_results(n):
n = 1 if n < 1 else int(n)
data = ["第{}项".format(i) for i in range(1, n+1)]
return {"data": data}
templates/result.html
<ul>
{% for choice in data %}
<li>{{ choice }}</li>
{% endfor %}
</ul>
templates/index.html
<!DOCTYPE html>
<html lang="en">
<head>
<meta charset="UTF-8">
<meta http-equiv="x-ua-compatible" content="IE=edge">
<meta name="viewport" content="width=device-width, initial-scale=1">
<title>inclusion_tag test</title>
</head>
<body>
{% load my_inclusion %}
{% show_results 10 %}
</body>
</html>
- 细节
input data属性 value='是一个“-”链接的字符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