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 文件管理与I/O流
- 文件管理
- File类
- 案例:文件过滤
- I/O流简介
- 流类继承层次
- 字节输入流
- 字节输出流
- 字符输入流
- 字符输出流
- 字节流
- InputStream
- OutputStream
- 案例:文件复制
- 使用字节缓冲流
- 字符流
- Reader抽象类
- Writer抽象类
- 案例:文件复制
- 使用字符缓冲流
- 字节流转换字符流
就是在抄书,啊啊啊啊啊…
文件管理与I/O流
文件管理
java语言使用File类对文件和目录进行操作,查找文件时需要实现FilenameFilter或FileFilter接口。
读写文件内容可以通过FileInputStream、FileOutputStream、FileReader和FileWriter类实现,它们属于I/O流。
这些类和接口全部来源于java.io包。
File类
File类表示一个与平台无关的文件或目录。
构造方法:
File(String path) 如果path是实际存在的路径,则该File对象表示的是目录;如果path是文件名,则该File对象表示的是文件。
File(String path, String name) path是路径名,name是文件名。
File(File dir, String name) dir是路径对象,name是文件名。
获得文件名:
String getName() 获得文件的名称,不包括路径。
String getPath() 获得文件的路径。
String getAbsolutePath() 获得文件的绝对路径。
String getParent() 获得文件的上一级目录名。
文件属性测试:
boolean exists() 测试当前File对象所表示的文件是否存在。
boolean canWrite() 测试当前文件是否可写。
boolean canRead() 测试当前文件是否可读。
boolean isFile() 测试当前文件是否是文件。
boolean isDirectory() 测试当前文件是否是目录。
文件操作:
long lastModified() 获得文件最近一次修改的时间。
long length() 获得文件的长度,以字节为单位。
boolean delete() 删除当前文件。成功返回true,否则返回false。
boolean renameTo(File dest) 将重新命名当前File对象所表示的文件。成功返回true,否则返回false。
目录操作:
boolean mkdir() 创建当前File对象指定的目录。
String[] list() 返回当前目录下的文件和目录,返回值是字符串数组。
String[] list(FilenameFilter filter) 返回当前目录下满足指定过滤器的文件和目录,参数是实现FilenameFilter接口对象,返回值是字符串数组。
File[] listFiles() 返回当前目录下的文件和目录,返回值是File数组。
File[] listFiles(FilenameFilter filter) 返回当前目录下满足指定过滤器的文件和目录,参数是实现FilenameFilter接口对象,返回值是File数组。
File[] listFiles(FileFilter filter) 返回当前目录下满足指定过滤器的文件和目录,参数是实现FileFilter接口对象,返回值是File数组。
路径中会用到路径分隔符,路径分隔符在不同平台上是有区别的:
UNIX、Linux、macOS中使用正斜杠“/”,Windows中使用反斜杠“\”。
java支持两种写法,但是“\”属于特殊字符,前面要加转义符。
对目录操作有两个过滤器接口:FilenameFilter和FileFilter。它们都只有一个抽象方法accept:
- FilenameFilter接口中的accept方法:
boolean accept(File dir, String name) 测试指定dir目录中是否包含文件名为name的文件 - FileFilter接口中的accept方法:
boolean accept(File pathname) 测试指定路径名是否应该包含在某个路径名列表中。
案例:文件过滤
从指定的目录中列出文件信息。
import java.io.File;
import java.io.FilenameFilter;
public class HelloWorld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用File对象表示一个目录,.表示当前目录
File dir = new File("./TestDir")
// 创建HTML文件过滤器
Filter filter = new Filter("html");
System.out.println("HTML文件目录:" + dir);
// 列出目录TestDir下,文件后缀名为HTML的所有文件
String files[] = dir.list(filter); //dir.list();
// 遍历文件列表
for (String fileName : files) {
// 为目录TestDir下的文件或目录创建File对象
File f = new File(dir, fileName);
// 如果该f对象是文件,则打印文件名
if (f.isFile()) {
System.out.println("文件名:" + f.getName());
System.out.println("文件绝对路径:" + f.getAbsolutePath());
System.out.println("文件路径:" + f.getPath());
} else {
System.out.println("子目录:" + f);
}
}
}
}
// 自定义基于文件扩展名的文件过滤器
class Filter implements FilenameFilter {
// 文件扩展名
String extent;
// 构造方法
Filter(String extent) {
this.extent = extent;
}
@Override
public boolean accept(File dir, String name) {
// 测试文件扩展名是否为extent所指定的
return name.endsWith("." + extent);
}
}
在编程时尽量使用相对路径(带点“.”的),尽量不要使用绝对路径。
在目录中一个点“.”表示当前目录,两个点“…”表示父目录。
在Eclipse中,当前目录就是工程的根目录。
I/O流简介
Java将数据的输入输出(I/O)操作当作“流”来处理,“流”是一组有序的数据序列。“流”分为两种形式:
输入流:从数据源中读取数据;input
输出流:将数据写入到目的地。output
流类继承层次
以字节为单位的流称为字节流,以字符为单位的流称为字符流。
Java SE提供4个顶级抽象类,
两个字节流抽象类:InputStream和OutputStream;
两个字符流抽象类:Reader和Writer。
字节输入流
字节输入流根类是InputStream,它有很多子类:
FileInputStream 文件输入流
ByteArrayInputStream 面向字节数组的输入流
PipedInputStream 管道输入流,用于两个线程之间的数据传递
FilterInputStream 过滤输入流,它是一个装饰器扩展其他输入流
BufferedInputStream 缓冲区输入流,它是FilterInputStream的子类
DataInputStream 面向基本数据类型的输入流,它是FilterInputStream的子类
字节输出流
字节输出流根类是OutputStream,它有很多子类:
FileOutputStream 文件输出流
ByteArrayOutputStream 面向字节数组的输出流
PipedOutputStream 管道输出流,用于两个线程之间的数据传递
FilterOutputStream 过滤输出流,它是一个装饰器扩展其他输出流
BufferedOutputStream 缓冲区输出流,它是FilterOutputStream的子类
DataOutputStream 面向基本数据类型的输出流,它是FilterOutputStream的子类
字符输入流
字符输入流根类是Reader,这类流以16位的Unicode编码表示的字符为基本处理单位。它有很多子类:
FileReader 文件输入流
CharArrayReader 面向字符数组的输入流
PipedReader 管道输入流,用于两个线程之间的数据传递
FilterReader 过滤输入流,它是一个装饰器扩展其他输入流
BufferedReader 缓冲区输入流,它不是FilterReader的子类
InputStreamReader 把字节流转换为字符流,它也是一个装饰器,是FilterReader的父类
字符输出流
字符输出流根类是Writer,这类流以16位的Unicode编码表示的字符为基本处理单位。它有很多子类:
FileWriter 文件输出流
CharArrayWriter 面向字符数组的输出流
PipedWriter 管道输出流,用于两个线程之间的数据传递
FilterWriter 过滤输出流,它是一个装饰器扩展其他输出流
BufferedWriter 缓冲区输出流,它不是FilterWriter的子类
OutputStreamWriter 把字节流转换为字符流,它也是一个装饰器,是FilterWriter的父类
字节流
掌握字节流的API先要熟悉它的两个抽象类:InputStream和OutputStream
InputStream
InputStream是字节输入流的根类,它定义了很多方法:
int read() 读取一个字节,返回0到255范围内的int字节值。如果已经到达流末尾,而且没有可用的字节,返回-1。
int read(byte b[]) 读取多个字节,数据放到字节数组b中,返回值为实际读取的字节的数量,如果已经到达流尾,而且没有可用的字节,返回-1。
int read(byte b[], int off, int len) 最多读取len个字节,数据放到以下标off开始字节数组b中,将读取的第一个字节存储在元素b[off]中,下一个存储在b[off+1]中,依次类推。返回值为实际读取的字节数量,如果已经到达流尾,而且没有可用的字节,返回-1。
void close() 流操作完毕后必须关闭。
上述所有方法都可能会抛出IOException,因此使用时要注意处理异常。
OutputStream
OutputStream是字节输出流的根类,它定义了很多方法:
void write(int b) 将b写入到输出流,b是int类型占有32位,写入过程是写入b的8个低位,b的24个高位将被忽略。
void write(byte b[]) 将b.length个字节从指定字节数组b写入到输出流。
void write(byte b[], int off, int len):把字节数组b中从下标off开始,长度为len的字节写入到输出流。
void flush() 刷空输出流,并输出所有被缓存的字节。由于某些流支持缓存功能,该方法将把缓存中所有内容强制输出到流中。
void close( ) 流操作完毕后必须关闭。
上述所有方法都声明抛出IOException,因此使用时要注意处理异常。
注意!流(包括输入流和输出流)所占用的资源,不能通过JVM的垃圾收集器回收,需要程序员自己释放。
一种方法是可以在finally代码块调用close()方法关闭流,释放流所占用的资源。
另一种方法通过自动资源管理技术管理这些流,流(包括输入流和输出流)都实现了AutoCloseable接 口,可以使用自动资源管理技术。
案例:文件复制
/*
* 将./TestDir/build.txt文件内容复制到./TestDir/subDir/build.txt。
* ./TestDir/build.txt文件内容是AI-162.3764568
*/
import java.io.FileInputStream;
import java.io.FileNotFoundException;
import java.io.FileOutputStream;
import java.io.IOException;
public class FileCopy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try (FileInputStream in = new FileInputStream("./TestDir/build.txt");
FileOutputStream out =
new FileOutputStream("./TestDir/subDir/build.txt")) {
// 准备一个缓冲区
byte[] buffer = new byte[10];
// 首先读取一次
int len = in.read(buffer);
while (len != -1) {
String copyStr = new String(buffer); // 使用字节数组构造字符串
// 打印复制的字符串
System.out.println(copyStr);
// 开始写入数据
out.write(buffer, 0, len);
// 再读取一次
len = in.read(buffer);
}
} catch (FileNotFound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catch (IO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
}
// 控制台输出结果
// AI-162.376
// 456862.376
19行,准备一个缓冲区,它是字节数组。读取输入流的数据保存到缓冲区中,然后将缓冲区中的数据再写入到输出流中。
缓冲区大小(字节数组长度)多少合适?
缓冲区大小决定了一次读写操作的最多字节数, 缓冲区设置的很小,会进行多次读写操作才能完成。所以如果当前计算机内存足够大,而不影响其它应用运行情况下,当然缓冲区是越大越好。本例中缓冲区大小设置的10,源文件中内容是AI162.3764568,共有14个字符,由于这些字符都属于ASCII字符,因此14个字符需要14字节描述, 需要读写两次才能完成复制。
21行是第一次从输入流中读取数据,数据保存到buffer中,len是实际读取的字节数。代码29行也从输入流中读取数据。由于本例中缓冲区大小设置为10,因此这两次读取数据会把数据读完,第 一次读了10个字节,第二次读了4个字节。
代码27行out.write(buffer, 0, len)是向输出流写入数据,与读取数据对应,数据写入也调用了两次,第一次len为10,将缓冲区buffer所有元素全部写入输出流;第二次len为4,将缓冲区buffer所有前4个元素写入输出流。
注意这里不要使用void write(byte b[])方法,因为它没法控制第二次写入的字节数。
使用字节缓冲流
BufferedInputStream和BufferedOutputStream
使用字节缓冲流内置了一个缓冲区,第 一次调用read方法时尽可能多地从数据源读取数据到缓冲区,后续再到用read方法时先看看缓冲区中是否有数据,如果有则读缓冲区中的数据,如果没有再将数据源中的数据读入到缓冲区,这样可以减少直接读数据源的次数。通过输出流调用write方法写入数据时,也先将数据写入到缓冲区,缓冲区满了之后再写入数据目的地,这样可以减少直接对数据目的地写入次数。
使用了缓冲字节流可以减少I/O操作次数,提高效率。
BufferedInputStream的父类是FilterInputStream
BufferedOutputStream的父类是 FilterOutputStream
FilterInputStream和FilterOutputStream称为过滤流。过滤流的作用是扩展其他流, 增强其功能。
过滤流实现了装饰器(Decorator)设计模式,这种设计模式能够在运行时扩充一个类的功能。而继承在编译时扩充一个类的功能。
BufferedInputStream和BufferedOutputStream增强了缓冲能力
BufferedInputStream构造方法:
BufferedInputStream(InputStream in) 通过一个底层输入流in对象创建缓冲流对象,缓冲区大小是默认的,默认值8192。
BufferedInputStream(InputStream in, int size) 通过一个底层输入流in对象创建缓冲流对象,size 指定缓冲区大小,缓冲区大小应该是2的n次幂,这样可提供缓冲区的利用率。
BufferedOutputStream构造方法:
BufferedOutputStream(OutputStream out) 通过一个底层输出流out 对象创建缓冲流对象,缓冲区大小是默认的,默认值8192。
BufferedOutputStream(OutputStream out, int size) 通过一个底层输出流out对象创建缓冲流对象,size指定缓冲区大小,缓冲区大小应该是2的n次幂,这样可提高缓冲区的利用率。
案例改造成缓冲流实现:
import java.io.BufferedInputStream;
import java.io.BufferedOutputStream;
import java.io.FileInputStream;
import java.io.FileNotFoundException;
import java.io.FileOutputStream;
import java.io.IOException;
public class FileCopyWithBuffer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try (FileInputStream fis = new FileInputStream("./TestDir/src.zip");
BufferedInputStream bis = new BufferedInputStream(fis);
FileOutputStream fos =
new FileOutputStream("./TestDir/subDir/src.zip");
BufferedOutputStream bos = new BufferedOutputStream(fos)) {
//开始时间
long startTime = System.nanoTime(); // 获得当前系统时间,单位纳秒
// 准备一个缓冲区
byte[] buffer = new byte[1024];
// 首先读取一次
int len = bis.read(buffer);
while (len != -1) {
// 开始写入数据
bos.write(buffer, 0, len);
// 再读取一次
len = bis.read(buffer);
}
//结束时间
long elapsedTime = System.nanoTime() - startTime;
System.out.println("耗时:" + (elapsedTime / 1000000.0) + " 毫秒");
} catch (FileNotFound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catch (IO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
}
12行是创建文件输入流,它是一个底层流,通过它构造缓冲输入流(13行)
在程序代码第20行也指定了缓冲区buffer,这个缓冲区与缓冲流内置缓冲区不同,决定是否进行I/O操作次数的是缓冲流内置缓冲区,不是这个缓冲区。
这两个代码相比,使用缓冲流的FileCopyWithBuffer(94.927181)明显要比不使用缓冲流的FileCopy(206.087523毫秒)速度快。
字符流
掌握字符流的API先要熟悉它的两个抽象类:Reader和Writer。
Reader抽象类
字符输入流的根类。
int read() 读取一个字符,返回值范围在0~65535(0x00~0xffff)之间。如果因为已经到达流末尾,返回-1。
int read(char[] cbuf) 将字符读入到数组cbuf中,返回值为实际读取的字符的数量,如果因为已经到达流末尾,返回-1。
int read(char[] cbuf, int off, int len) 最多读取len个字符,数据放到以下标off开始字符数组cbuf 中,将读取的第一个字符存储在元素cbuf[off]中,下一个存储在cbuf[off+1]中,依次类推。返回值为实际读取的字符的数量,如果因为已经到达流末尾,返回-1。
void close():流操作完毕后必须关闭。
上述所有方法都声明了抛出IOException,因此使用时要注意处理异常。
Writer抽象类
字符输出流的根类。
void write(int c) 将整数值为c的字符写入到输出流,c是int类型占有32位,写入过程是写入c的16个低位,c的16个高位将被忽略。
void write(char[] cbuf) 将字符数组cbuf写入到输出流。
void write(char[] cbuf, int off, int len) 把字符数组cbuf中从下标off开始,长度为len的字符写入到输出流。
void write(String str) 将字符串str中的字符写入输出流。
void write(String str, int off, int len) 将字符串str 中从索引off开始处的len个字符写入输出流。
void flush() 刷空输出流,并输出所有被缓存的字符。由于某些流支持缓存功能,该方法将把缓存中所有内容强制输出到流中。
void close( ) 流操作完毕后必须关闭。
上述所有方法都可以会抛出IOException,因此使用时要注意处理异常。
Reader和Writer都实现了AutoCloseable接口,可以使用自动资源管理技术自动关闭它们。
案例:文件复制
数据源是文件,所以会用到文件输入流FileReader,数据目的地也是文件,所以会用到文件输出流 FileWriter。
FileReader构造方法:
FileReader(String fileName) 创建FileReader对象,fileName是文件名。如果文件不存在则抛出FileNotFoundException异常。
FileReader(File file) 通过File对象创建FileReader对象。如果文件不存在则抛出FileNotFoundException异常。
FileWriter构造方法:
FileWriter(String fileName) 通过指定fileName文件名创建FileWriter对象。如果fileName文件存在,但如果是一个目录或文件无法打开则抛出FileNotFoundException异常。
FileWriter(String fileName, boolean append) 通过指定fileName文件名创建FileWriter对象,append参数如果为 true,则将字符写入文件末尾处。如果fileName文件存在,但如果是一个目录或文件无法打开则抛出FileNotFoundException异常。
FileWriter(File file) 通过File对象创建FileWriter对象。如果file文件存在,但如果是一个目录或文件无法打开则抛出FileNotFoundException异常。
FileWriter(File file, boolean append) 通过File对象创建FileWriter对象,append参数如果为true,则将字符写入文件末尾处,而不是写入文件开始处。如果file文件存在,但如果是一个目录或文件无法打开则抛出FileNotFoundException异常。
字符文件流只能复制文本文件,不能是二进制文件。
// 还是那个复制案例...只是换了字符流
import java.io.FileNotFoundException;
import java.io.FileReader;
import java.io.FileWriter;
import java.io.IOException;
public class FileCopy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try (FileReader in = new FileReader("./TestDir/build.txt");
FileWriter out = new FileWriter("./TestDir/subDir/build.txt")) {
// 准备一个缓冲区
char[] buffer = new char[10];
// 首先读取一次
int len = in.read(buffer);
while (len != -1) {
String copyStr = new String(buffer);
// 打印复制的字符串
System.out.println(copyStr);
// 开始写入数据
out.write(buffer, 0, len);
// 再读取一次
len = in.read(buffer);
}
} catch (FileNotFound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catch (IO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
}
使用字符缓冲流
BufferedReader和BufferedWriter称为字符缓冲流。
BufferedReader特有方法和构造方法:
String readLine() 读取一个文本行,如果因为已经到达流末尾,返回null。
BufferedReader(Reader in) 构造方法,通过一个底层输入流in对象创建缓冲流对象,缓冲区大小是默认的,默认值8192。
BufferedReader(Reader in, int size) 构造方法,通过一个底层输入流in对象创建缓冲流对象,size 指定缓冲区大小,缓冲区大小应该是2的n次幂,这样可提高缓冲区的利用率。
BufferedWriter特有方法和构造方法:
void newLine() 写入一个换行符。
BufferedWriter(Writerout) 构造方法,通过一个底层输出流out 对象创建缓冲流对象,缓冲区大小是默认的,默认值8192。
BufferedWriter(Writerout, int size) 构造方法,通过一个底层输出流out对象创建缓冲流对象,size指定缓冲区大小,缓冲区大小应该是2的n次幂,这样可提高缓冲区的利用率。
import java.io.BufferedReader;
import java.io.BufferedWriter;
import java.io.FileNotFoundException;
import java.io.FileReader;
import java.io.FileWriter;
import java.io.IOException;
public class FileCopyWithBuffer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try (FileReader fis = new FileReader("./TestDir/JButton.html");
BufferedReader bis = new BufferedReader(fis);
FileWriter fos = new FileWriter("./TestDir/subDir/JButton.html");
BufferedWriter bos = new BufferedWriter(fos)) {
// 首先读取一行文本
String line = bis.readLine();
while (line != null) {
// 开始写入数据
bos.write(line);
// 写一个换行符
bos.newLine();
// 再读取一行文本
line = bis.readLine();
}
System.out.println("复制完成");
} catch (FileNotFound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catch (IO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
}
16行,通过字节缓冲流readLine方法读取一行文本,当读取的文本为null时,说明流已经读完。
输入流的readLine方法会丢掉一个换行符或回车符,为了保持复制结果完全一样,需要在写完一个文本后,调用输出流的newLine方法写入一个换行符。
字节流转换字符流
有时需要将字节流转换为字符流,InputStreamReader和OutputStreamWriter是为实现这种转换而设计的。
InputStreamReader构造方法:
InputStreamReader(InputStream in) 将字节流in转换为字符流对象,字符流使用默认字符集。
InputStreamReader(InputStream in, String charsetName) 将字节流in转换为字符流对象,charsetName指定字符流的字符集,字符集主要有:US-ASCII、ISO-8859-1、UTF-8和UTF-16。如果指定的字符集不支持会抛出UnsupportedEncodingException异常。
OutputStreamWriter构造方法:
OutputStreamWriter(OutputStream out) 将字节流out转换为字符流对象,字符流使用默认字符集。
OutputStreamWriter(OutputStream out, String charsetName):将字节流out转换为字符流对象,charsetName指定字符流的字符集,如果指定的字符集不支持会抛出UnsupportedEncodingException异常。
import java.io.BufferedReader;
import java.io.BufferedWriter;
import java.io.FileInputStream;
import java.io.FileNotFoundException;
import java.io.FileOutputStream;
import java.io.IOException;
import java.io.InputStreamReader;
import java.io.OutputStreamWriter;
public class FileCopyWithBuffer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try ( // 创建字节文件输入流对象
FileInputStream fis = new FileInputStream("./TestDir/JButton.html");
// 创建转换流对象
InputStreamReader isr = new InputStreamReader(fis);
// 创建字符缓冲输入流对象
BufferedReader bis = new BufferedReader(isr);
// 创建字节文件输出流对象
FileOutputStream fos =
new FileOutputStream("./TestDir/subDir/JButton.html");
// 创建转换流对象
OutputStreamWriter osw = new OutputStreamWriter(fos);
// 创建字符缓冲输出流对象
BufferedWriter bos = new BufferedWriter(osw)) {
// 首先读取一行文本
String line = bis.readLine();
while (line != null) {
// 开始写入数据
bos.write(line);
// 写一个换行符
bos.newLine();
// 再读取一行文本
line = bis.readLine();
}
System.out.println("复制完成");
} catch (FileNotFound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catch (IO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
}
try里面,流从一个 文件字节流,构建转换流,再构建缓冲流,这个过程比较麻烦,在I/O流开发过程中经常遇到这种流的“链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