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s没有直接使用C字符串(以’\0’结尾的字符数组),而是构建了一种名为简单动态字符串( simple  dynamic  string, SDS)的抽象类型,并将SDS用作Redis的默认字符串表示。在Redis里面,C字符串只会作常量值,比如打印日志:


redisLog(REDIS_WARNING,"Fatal: Can't initialize Background Jobs.");



        当Redis需要一个可被修改的字符串时,就会使用SDS来表示字符串值,在Redis中,包含字符串值的键值对在底层都是由SDS实现的。比如执行下面的命令:


redis> rpush fruits "apple" "banana" "cherry"
(integer) 3

        Redis将在数据库中创建一个新的key-value对,其中:

        key是一个字符串对象,对象的底层实现是一个保存了字符串”fruits”的SDS;

        value是一个列表对象,列表对象包含了三个字符串对象,这三个字符串对象分别由三个SDS实现:第一个SDS保存着字符申”apple”,第二个SD5保存着字符串”banana”,第三个SDS保存着字符串”cherry”。

        除了用来保存字符串之外,SDS还被用作缓冲区:AOF模块中的AOF缓冲区,以及客户端状态中的输入缓冲区,都是由SD5实现的。

 

1:SDS的定义

         在sds.h中,定义了结构体sdshdr表示SDS,其定义如下:


struct sdshdr {
    unsigned int len;
    unsigned int free;
    char buf[];
};

         len记录buf中已使用的字节数量,也就是SDS保存的字符串的长度(不包括末尾的’\0’);free记录buf中未使用的字节数量(也不包括’\0’);buf是字节数组,用于保存字符串。比如下面的例子:

redis动态字符串动态扩容_API

        len为5,表示字符串长度;free为5,表示buf中尚有5字节的空间,buf存储了字符串”Redis”。SDS的API: sdslen和sdsavail用于根据SDS获得其len和free属性,函数实现如下:


static inline size_t sdslen(const sds s) 
{
    struct sdshdr *sh = (void*)(s-(sizeof(struct sdshdr)));
    return sh->len;
}

static inline size_t sdsavail(const sds s) 
{
    struct sdshdr *sh = (void*)(s-(sizeof(struct sdshdr)));
    return sh->free;
}

        SDS遵循C字符串以’\0’结尾的惯例,注意该字节不计算在SDS的len属性里面。遵循空字符结尾这一惯例的好处是,SDS可以直接重用一部分C字符串函数库里面的函数。

 

2:SDS与C字符串的区别

        C字符串不记录自身的长度信息,获取一个C字符串的长度的时间复杂度为O(N)。SDS在len属性中直接记录了字符串的长度,所以,获取一个SDS字符串长度的事件复杂度是O(1)。这确保获取字符串长度的工作不会成为Redis的性能瓶颈。即使对一个非常长的字符串键反复执行”strlen”命令,也不会对系统性能造成任何影响,因为”strlen”命令的复杂度仅为O(1)。

        C字符串不记录长度带来的另一个问题是容易造成缓冲区滋出。比如strcat函数将src字符串中的内容拼接到dest字符串的末尾:


char *strcat(char *dst, const char *src);

        如果dst的长度不足以容纳src,就会产生缓冲区滥出。

 

        与C字符串不同,SDS的空间分配策略完全杜绝了发生缓冲区溢出的可能性:当SDS的API需要对SDS进行修改时,API会先检查SDS的空间是否满足修改所需的要求,如果不满足,API会自动将SDS的空间扩展至执行修改所需的大小,然后才执行实际的修改操作。比如下面的函数实现:


sds sdscatlen(sds s, const void *t, size_t len) 
{
    struct sdshdr *sh;
    size_t curlen = sdslen(s);

    s = sdsMakeRoomFor(s,len);
    if (s == NULL) return NULL;
    sh = (void*) (s-(sizeof(struct sdshdr)));
    memcpy(s+curlen, t, len);
    sh->len = curlen+len;
    sh->free = sh->free-len;
    s[curlen+len] = '\0';
    return s;
}

sds sdscat(sds s, const char *t) 
{
    return sdscatlen(s, t, strlen(t));
}

        sdscat是通过sdscatlen实现的,在sdscatlen中,首先用sdsMakeRoomFor保证SDS具有足够的空间(sdsMakeRoomFor的函数实现见下面),然后才是将字符串t追加到s中。其他所有修改SDS的API都会通过sdsMakeRoomFor保证缓冲区不会溢出。

 

        对于C字符串来说,一个包含N个字符的C字符串,它的底层实现总是一个长度为N+1的字节数组。因为C字符串的长度和底层字节数组的长度之间存这种关联性,所以每次增长或者缩短一个C字符串,程序总要对保存这个C字符串的数组进行一次内存重分配操作。

        内存重分配涉及复杂的算法,且可能需要执行系统调用,所以它通常是一个比较耗时的操作。Redis作为数据库,经常被用于速度要求严苛、数据被频繁修改的场合,若每次修改字符串的长度都需要执行一次内存重分配,且这种修改频繁地发生的话,可能会对Redis的性能造成影响。

        为了避免C字符串的这种缺陷,SDS通过未使用空间解除了字符申长度和底层数组长度之间的关联:在SDS中,buf数组的长度不一定就是字符数量加一,数组里面可以包含未使用的字节,而这些字节的数量就由SDS的free属性记录。SDS实现了空间预分配和惰性空间释放两种优化策略。

 

        空间预分配用于优化SDS的字符串增长操作:当SDS的API需要对SDS进行空间扩展的时候,程序不仅会为SDS分配修改所必须要的空间,还会为SDS分配额外的未使用空间。    其中,额外分配的未使用空间数量的算法如下:

        a:如果对SDS进行修改之后,SDS的长度(也即是len的值)将小于1MB,那么程序将分配和len属性同样大小的未使用空间,这时SDS的 len属性的值将和free属性的值相同。比如,如果修改后,SDS的len将变成13字节,则程序也会分配13字节的未使用空间,因此SDS的buf数组的实际长度将变成13+13+1个字节。

        b:如果对SDS进行修改之后,SDS的长度将大于等于1MB,那么程序会分配1MB的未      使用空间。比如,如果进行修改之后,SDS的len将变成30MB,那么程序会分配1 MB的未使用空间,SDS的buf数组的实际长度将为30MB+1MB+1byte。

        在扩展SDS空间之前,SDS的API会先检查未使用空间是否足够,如果足够的话,API就会直接使用未使用空间,而无须执行内存重分配。这就是sdsMakeRoomFor函数的作用,它的实现如下:

sds sdsMakeRoomFor(sds s, size_t addlen) 
{
    struct sdshdr *sh, *newsh;
    size_t free = sdsavail(s);
    size_t len, newlen;

    if (free >= addlen) return s;
    len = sdslen(s);
    sh = (void*) (s-(sizeof(struct sdshdr)));
    newlen = (len+addlen);
    if (newlen < SDS_MAX_PREALLOC)
        newlen *= 2;
    else
        newlen += SDS_MAX_PREALLOC;
    newsh = zrealloc(sh, sizeof(struct sdshdr)+newlen+1);
    if (newsh == NULL) return NULL;

    newsh->free = newlen - len;
    return newsh->buf;
}

        其中,SDS_MAX_PREALLOC的值就是1024*1024,也就是1M。参数addlen表示需要扩容的长度,该函数用于向SDS添加新内容时,保证SDS能容纳新内容。该函数不改变SDS的len属性,只改变free属性。扩容规则跟上面的描述是一致的。

 

        惰性空间释放用于优化SDS的字符串缩短操作:当SDS的API需要缩短SDS的字符串时,程序并不立即使用内存重分配来回收缩短后多出来的字节,而是使用free属性将这些字节的数量记录起来,并等待将来使用。

        通过惰性空间释放策略,SDS避免了缩短字符串时所需的内存重分配操作,并为将来可能有的增长操作提供了优化。比如下面的sdsclear函数:


void sdsclear(sds s) 
{
    struct sdshdr *sh = (void*) (s-(sizeof(struct sdshdr)));
    sh->free += sh->len;
    sh->len = 0;
    sh->buf[0] = '\0';
}



        C字符串中,除了字符串的末尾之外,字符串中不能包含空字符,这些限制使得C字符申只能保存文本数据,而不能保存像图片、音频这样的二进制数据。

        虽然数据库一般用于保存文本数据,但使用数据库来保存二进制数据的场景也不少见,因此,为确保Redis可以适用于各种不同的使用场景,SDS的API都是二进制安全的(binary-safe),所有SDS的API都会以处理二进制的方式来处理SDS存放在buf数组里的数据,程序不会对其中的数据做任何限制、过滤、或者假设,数据在写入时是什么样的,它被读取时就是什么样。

        SDS使用len属性的值,而不是空字符来判断字符串是否结束,它可以保存类似于下面的字符串:

redis动态字符串动态扩容_Redis_02

        通过使用二进制安全的SDS,而不是C字符串,使得Redis不仅可以保存文本数据,还可以保存任意格式的二进制数据。

 

        虽然SDS的API都是二进制安全的,但它们一样遵循C字符串以空字符结尾的惯例:这些API总会将SDS保存的数据的末尾设置为’\0’,并且总会在为buf数组分配空间时多分配一个字节来容纳这个空字符。保持这样的惯例,是为了让那些保存纯文本数据的SDS可以重用一部分<string.h>中的函数。比如像下面这种用法:


strcasecmp(sds->buf, "hello world");
strcat(c_string, sds->bu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