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资料中都谈过,界面更新是非常耗费时间的操作,人的眼睛也无法对变化太快的显示作出反应,GUI界面更新速率一般应该大于200MS,也就是1S 更新5次左右才有意义.


另外一个说法是LV的很多控件是"智能"型的,它会自动判断是否需要更新界面,只有在数据发生变化的时候才更新界面。


自从LV引入事件结构之后,又提出了一个新的原则,避免在循环中轮询控件对象,这个原则6.1之前是不可能有的,因为那时候轮询是判断控件是否发生变化的唯一方法。


通过下面的例子研究一下。




上面的例子在循环中不断查询控件,运行时间如上图数组中所示。


如果通过隧道或者SR,性能得到极大改善。


多次运行,基本是6-7MS,个别时候出现25MS。

这两个例子的唯一区别就是在循环中是否轮询控件。


我们再看一下需要界面更新的情况。



上面的例子因为显示的数值不断变化,LV肯定需要更新界面,不过它确实是“智能”型的,几万次循环才更新一次,运行时间有所增加,基本在310MS左右,与轮询控件的方式差距并不是很大。


LV控件的上下文菜单中有“同步显示”选项,如果打开同步显示选项,则程序需要运行10多分钟,区别及其明显。


从上面的试验可以看出:


控件的确是智能型的,LV通过判断决定是否在需要的时候更新控件


在没有必要的情况下绝对不能采用同步显示方式。


更重要的结论是轮询控件本身就是耗费时间的操作,在大量数据处理过程中,一定要避免其中包括轮询控件的操作,轮询与否,效率相差50倍左右。


我是在CR2.0的机器上作的试验,可能速度快的计算机差别能小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