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Base中基本属性都是以列族为单位进行设置的,具体如下

数据编码/压缩Compress/DeCompress

数据压缩是HBase提供的另一个特性,HBase在写入数据块到HDFS之前会首先对数据块进行压缩,再落盘,从而可以减少磁盘空间使用量。而在读数据的时候首先从HDFS中加载出block块之后进行解压缩,然后再缓存到BlockCache,最后返回给用户。写路径和读路径分别如下:

hbase key压缩 hbase表压缩_hbase key压缩

 

(1) 资源使用情况:压缩最直接、最重要的作用即是减少数据硬盘容量,理论上snappy压缩率可以达到5:1,但是根据测试数据不同,压缩率可能并没有理论上理想;(在实际环境中我们使用的snappy压缩,我们觉得性能不错,压缩率也很惊喜,实际环境压缩率可差不多达到了6:1。)

压缩/解压缩无疑需要大量计算,需要大量CPU资源;根据读路径来看,数据读取到缓存之前block块会先被解压,缓存到内存中的block是解压后的,因此和不压缩情况相比,内存前后基本没有任何影响。

(2) 读写性能:因为数据写入是先将kv数据值写到缓存,最后再统一flush的硬盘,而压缩是在flush这个阶段执行的,因此会影响flush的操作,对写性能本身并不会有太大影响;而数据读取如果是从HDFS中读取的话,首先需要解压缩,因此理论上读性能会有所下降;如果数据是从缓存中读取,因为缓存中的block块已经是解压后的,因此性能不会有任何影响;一般情况下大多数读都是热点读,缓存读占大部分比例,压缩并不会对读有太大影响。

可见,压缩特性就是使用CPU资源换取磁盘空间资源,对读写性能并不会有太大影响。HBase目前提供了三种常用的压缩方式:GZip | LZO | Snappy,下面表格是官方分别从压缩率,编解码速率三个方面对其进行对比:

hbase key压缩 hbase表压缩_缓存_02

 

综合来看,Snappy的压缩率最低,但是编解码速率最高,对CPU的消耗也最小,目前一般建议使用Snapp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