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写在前面
- SWAT主要过程模拟
- 地下水过程
- 浅层地下水主过程
- 补给计算
- 基流计算
- 潜水蒸发
- 深层地下水主过程
- 地表水过程
- 池塘/湿地的滞蓄过程
- 水库的滞蓄过程
- 洼地的滞蓄过程
- 主河道的水量演进过程
写在前面
本篇文章续前面内容
SWAT主要过程模拟
水循环过程原理
1、大气水过程
2、土壤水过程
3、地下水过程
4、地表水过程
5、植物生长过程
6、土地与水分管理
物质循环过程原理
7、泥沙过程
8、营养物迁移过程
9、农药迁移
10、重金属迁移
11、病原菌迁移
地下水过程
模拟特点:
1、只概念性分浅层和深层
2、只模拟水量平衡,不模拟地下水位
3、子流域之间的地下水相对独立(不考虑侧向径流)
浅层地下水主过程
1、补给
2、基流
3、潜水蒸发
4、灌溉
5、耗用
浅层地下水水量平衡:
当天的浅层地下水蓄存量=前天的浅层地下水蓄存量+浅层补给量-基流产生量-潜水蒸发量-浅层使用量(灌溉/耗用)
补给计算
用系数法将来自土壤剖面的深层渗漏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浅层水补给,剩余为深层水补给。
其余渗漏量如池塘湿地渗漏、子河道渗漏、主河道渗漏则直接补给浅层地下水。
土壤深层渗漏补给(衰减函数模拟其过程)
深层地下水补给量
浅层地下水补给量
基流计算
潜水蒸发
潜水蒸发直接用系数法计算
1)先算最大可能潜水蒸发量
2)再根据浅层地下水储量和潜水蒸发储量阈值分情况计算
深层地下水主过程
1、补给
4、灌溉
5、耗用
深层地下水水量平衡
当天的深层地下水蓄存量=前天的深层地下水蓄存量+深层补给量-深层使用量(灌溉/耗用)
地表水过程
1、子河道传输过程;
2、水库、池塘、湿地、洼地的蓄滞过程;
3、主河道的水量演进过程
水库和池塘/湿地的区别:
水库从属于由主河道-水库构成的河网系统,参与河网系统循环过程;
池塘/湿地从属于子流域,不参与河网系统循环过程.
地表水的总来源:
1、水文响应单元的地表产流;
2、水文响应单元产生的壤中流;
3、子流域浅层地下水产生的基流;
子流域地表水的传输路径
1、水文响应单元的地表产流先经过子河道过程,产生传输损失;
2、剩余地表产流、壤中流、地下水基流一部分进入子流域的池塘/湿地,一部分进入子流域的主河道;
3、池塘/湿地的出流进入子流域的主河道;
子河道的传输损失计算(回归系数法)
池塘/湿地的滞蓄过程
1、入流
2、降雨与蒸发
3、渗漏
4、出流
5、耗用 (仅池塘)
池塘和湿地的区别
1、池塘的水可被人工耗用
2、出流计算方面略有差异
池塘/湿地水量平衡
当前蓄量=前天蓄量+入流量-出流量+降雨量-蒸发量-渗漏量
1)池塘/湿地入流计算:
入流量=池塘/湿地排水面积比例✖10✖(损失后的地表产流+地下水基流+壤中流)✖(子流域面积-池塘/湿地面积)
2)池塘/湿地的降雨/蒸发计算:
3)池塘/湿地的渗漏量计算:
4)池塘/湿地的出流量计算
池塘:目标库容控制
湿地:正常库容-最大库容控制
水库的滞蓄过程
水库蓄滞过程与池塘/湿地的区别:
1、水库的入流为上游河道的汇流,出流为下游河道的入流;
2、更加丰富的出流控制方式(日/月观测出流量、目标蓄量控制、正常库容-最大库容控制);
3、可作为水文响应单元的灌溉水源
洼地的滞蓄过程
SWAT中洼地是一种特殊的水文响应单元,主要用来模拟种植水稻而人工围建的圩垸,以及子流域内封闭的,一般不向主河道产流排水的下陷区。
与池塘/湿地、水库等滞蓄水体的不同之处在于:
1、洼地是水文响应单元的一种,具有土壤层结构。可以用土表能积水的水文响应单元来概括;灌溉时水量进入表层积水。
2、洼地上可种植作物;
3、洼地的入流和出流需指定时间;
4、洼地的渗漏进入土壤层,而不是直接进入子流域的地下水系统;
5、洼地的出流计算方式比较特殊
洼地的出流计算:
主河道的水量演进过程
1、上游河道入流
2、河道水面蒸发
3、河岸蓄积
4、渗漏
5、向下游出流
5、耗用
6、灌溉
主河道的水量平衡:
河网系统描述:
1、SWAT只能描述树状拓扑结构的河网系统;
2、河道和水库分别有各自的编号系统
河网系统描述的作用:
规定河网系统各单元的计算循序
主河道水量循环演进计算:
1、先不考虑蒸发、渗漏、河岸蓄积、引水的因素,用河槽蓄量法或马斯京根法计算出流;
2、在河段的出流量进入下一个河段时,将这些水量在出流量中进行扣除以保持水量平衡
SWAT对河道特征的描述:
河段出流计算
(1)河槽蓄量法(VARIABLE STORAGE ROUTING METHOD);
(2)马斯京根法(MUSKINGUM ROUTING METH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