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层及三层 C/S 架构风格

    C/S 架构是基于资源不对等,且为实现共享而提出来的,是 20 世纪 90 年代成熟起来的技术,C/S 结构将应用一分为二,服务器(后台)负责数据管理,客户机(前台)完成与用户的交互任务。

    C/S 软件架构具有强大的数据操作和事务处理能力,模型思想简单,易于人们理解和接受。但随着企业规模的日益扩大,软件的复杂程度不断提高,传统的二层 C/S 结构存在以下几个局限:

二层 C/S 结构为单一服务器且以局域网为中心,所以难以扩展至大型企业广域网或Internet;

软、硬件的组合及集成能力有限;

服务器的负荷太重,难以管理大量的客户机,系统的性能容易变坏;

数据安全性不好。因为客户端程序可以直接访问数据库服务器,那么,在客户端计算机上的其他程序也可想办法访问数据库服务器,从而使数据库的安全性受到威胁。

    正是因为二层 C/S 有这么多缺点,因此,三层 C/S 结构应运而生。三层 C/S 结构是将应用功能分成表示层、功能层和数据层三个部分,如下图 所示。

 

cs架构 两层架构是什么 2层cs架构_服务器

 

    表示层是应用的用户接口部分,它担负着用户与应用间的对话功能。它用于检查用户从键盘等输入的数据,并显示应用输出的数据。在变更用户接口时,只需改写显示控制和数据检查程序,而不影响其他两层。检查的内容也只限于数据的形式和取值的范围,不包括有关业务本身的处理逻辑。

    功能层相当于应用的本体,它是将具体的业务处理逻辑编入程序中。而处理所需的数据则要从表示层或数据层取得。表示层和功能层之间的数据交往要尽可能简洁。

    数据层就是数据库管理系统,负责管理对数据库数据的读写。数据库管理系统必须能迅速执行大量数据的更新和检索。因此,一般从功能层传送到数据层的要求大都使用 SQL 语言。

    三层 C/S 的解决方案是:对这三层进行明确分割,并在逻辑上使其独立。原来的数据层作为数据库管理系统已经独立出来,所以,关键是要将表示层和功能层分离成各自独立的程序,并且还要使这两层间的接口简洁明了。

    一般情况是只将表示层配置在客户机中,如果将功能层也放在客户机中,与二层 C/S 结构相比,其程序的可维护性要好得多,但是其他问题并未得到解决。客户机的负荷太重,其业务处理所需的数据要从服务器传给客户机,所以系统的性能容易变差。

    如果将功能层和数据层分别放在不同的服务器中,则服务器和服务器之间也要进行数据传送。但是,由于在这种形态中三层是分别放在各自不同的硬件系统上的,所以灵活性很高,能够适应客户机数目的增加和处理负荷的变动。例如,在追加新业务处理时,可以相应增加装载功能层的服务器。因此,系统规模越大这种形态的优点就越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