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线性回归的从零开始实现

在了解了线性回归的背景知识之后,现在我们可以动手实现它了。尽管强大的深度学习框架可以减少大量重复性工作,但若过于依赖它提供的便利,会导致我们很难深入理解深度学习是如何工作的。因此,本节将介绍如何只利用Tensorautograd来实现一个线性回归的训练。

首先,导入本节中实验所需的包或模块,其中的matplotlib包可用于作图,且设置成嵌入显示。

%matplotlib inline
import torch
from IPython import display
from matplotlib import pyplot as plt
import numpy as np
import random

3.2.1 生成数据集

我们构造一个简单的人工训练数据集,它可以使我们能够直观比较学到的参数和真实的模型参数的区别。设训练数据集样本数为1000,输入个数(特征数)为2。给定随机生成的批量样本特征 transformer 回归预测 pytorch_迭代,我们使用线性回归模型真实权重 transformer 回归预测 pytorch_线性回归_02 和偏差 transformer 回归预测 pytorch_迭代_03,以及一个随机噪声项 transformer 回归预测 pytorch_线性回归_04 来生成标签
transformer 回归预测 pytorch_线性回归_05

其中噪声项 transformer 回归预测 pytorch_线性回归_04

num_inputs = 2
num_examples = 1000
true_w = [2, -3.4]
true_b = 4.2
features = torch.from_numpy(np.random.normal(0, 1, (num_examples, num_inputs)))
labels = true_w[0] * features[:, 0] + true_w[1] * features[:, 1] + true_b
labels += torch.from_numpy(np.random.normal(0, 0.01, size=labels.size()))

注意,features的每一行是一个长度为2的向量,而labels的每一行是一个长度为1的向量(标量)。

print(features[0], labels[0])

输出:

tensor([0.8557, 0.4793]) tensor(4.2887)

通过生成第二个特征features[:, 1]和标签 labels 的散点图,可以更直观地观察两者间的线性关系。

def use_svg_display():
    # 用矢量图显示
    display.set_matplotlib_formats('svg')

def set_figsize(figsize=(3.5, 2.5)):
    use_svg_display()
    # 设置图的尺寸
    plt.rcParams['figure.figsize'] = figsize

# # 在../d2lzh_pytorch里面添加上面两个函数后就可以这样导入
# import sys
# sys.path.append("..")
# from d2lzh_pytorch import * 

set_figsize()
plt.scatter(features[:, 1].numpy(), labels.numpy(), 1);

transformer 回归预测 pytorch_数据集_07


我们将上面的plt作图函数以及use_svg_display函数和set_figsize函数定义在d2lzh_pytorch包里。以后在作图时,我们将直接调用d2lzh_pytorch.plt。由于pltd2lzh_pytorch包中是一个全局变量,我们在作图前只需要调用d2lzh_pytorch.set_figsize()即可打印矢量图并设置图的尺寸。

原书中提到的d2lzh里面使用了mxnet,改成pytorch实现后本项目统一将原书的d2lzh改为d2lzh_pytorch

3.2.2 读取数据

在训练模型的时候,我们需要遍历数据集并不断读取小批量数据样本。这里我们定义一个函数:它每次返回batch_size(批量大小)个随机样本的特征和标签。

# 本函数已保存在d2lzh包中方便以后使用
def data_iter(batch_size, features, labels):
    num_examples = len(features)
    indices = list(range(num_examples))
    random.shuffle(indices)  # 样本的读取顺序是随机的
    for i in range(0, num_examples, batch_size):
        j = torch.LongTensor(indices[i: min(i + batch_size, num_examples)]) # 最后一次可能不足一个batch
        yield  features.index_select(0, j), labels.index_select(0, j)

让我们读取第一个小批量数据样本并打印。每个批量的特征形状为(10, 2),分别对应批量大小和输入个数;标签形状为批量大小。

batch_size = 10

for X, y in data_iter(batch_size, features, labels):
    print(X, y)
    break

输出:

tensor([[-1.4239, -1.3788],
        [ 0.0275,  1.3550],
        [ 0.7616, -1.1384],
        [ 0.2967, -0.1162],
        [ 0.0822,  2.0826],
        [-0.6343, -0.7222],
        [ 0.4282,  0.0235],
        [ 1.4056,  0.3506],
        [-0.6496, -0.5202],
        [-0.3969, -0.9951]]) 
 tensor([ 6.0394, -0.3365,  9.5882,  5.1810, -2.7355,  5.3873,  4.9827,  5.7962,
         4.6727,  6.7921])

3.2.3 初始化模型参数

我们将权重初始化成均值为0、标准差为0.01的正态随机数,偏差则初始化成0。

w = torch.tensor(np.random.normal(0, 0.01, (num_inputs, 1)), dtype=torch.float64)
b = torch.zeros(1, dtype=torch.float64)

之后的模型训练中,需要对这些参数求梯度来迭代参数的值,因此我们要让它们的requires_grad=True

w.requires_grad_(requires_grad=True)
b.requires_grad_(requires_grad=True)

3.2.4 定义模型

下面是线性回归的矢量计算表达式的实现。我们使用mm函数做矩阵乘法。

def linreg(X, w, b):  # 本函数已保存在d2lzh_pytorch包中方便以后使用
    return torch.mm(X, w) + b

3.2.5 定义损失函数

我们使用上一节描述的平方损失来定义线性回归的损失函数。在实现中,我们需要把真实值y变形成预测值y_hat的形状。以下函数返回的结果也将和y_hat的形状相同。

def squared_loss(y_hat, y):  # 本函数已保存在d2lzh_pytorch包中方便以后使用
    # 注意这里返回的是向量, 另外, pytorch里的MSELoss并没有除以 2
    return (y_hat - y.view(y_hat.size())) ** 2 / 2

3.2.6 定义优化算法

以下的sgd函数实现了上一节中介绍的小批量随机梯度下降算法。它通过不断迭代模型参数来优化损失函数。这里自动求梯度模块计算得来的梯度是一个批量样本的梯度和。我们将它除以批量大小来得到平均值。

def sgd(params, lr, batch_size):  # 本函数已保存在d2lzh_pytorch包中方便以后使用
    for param in params:
        param.data -= lr * param.grad / batch_size # 注意这里更改param时用的param.data

3.2.7 训练模型

在训练中,我们将多次迭代模型参数。在每次迭代中,我们根据当前读取的小批量数据样本(特征X和标签y),通过调用反向函数backward计算小批量随机梯度,并调用优化算法sgd迭代模型参数。由于我们之前设批量大小batch_size为10,每个小批量的损失l的形状为(10, 1)。回忆一下自动求梯度一节。由于变量l并不是一个标量,所以我们可以调用.sum()将其求和得到一个标量,再运行l.backward()得到该变量有关模型参数的梯度。注意在每次更新完参数后不要忘了将参数的梯度清零。

在一个迭代周期(epoch)中,我们将完整遍历一遍data_iter函数,并对训练数据集中所有样本都使用一次(假设样本数能够被批量大小整除)。这里的迭代周期个数num_epochs和学习率lr都是超参数,分别设3和0.03。在实践中,大多超参数都需要通过反复试错来不断调节。虽然迭代周期数设得越大模型可能越有效,但是训练时间可能过长。而有关学习率对模型的影响,我们会在后面“优化算法”一章中详细介绍。

lr = 0.03
num_epochs = 3
net = linreg
loss = squared_loss

for epoch in range(num_epochs):  # 训练模型一共需要num_epochs个迭代周期
    # 在每一个迭代周期中,会使用训练数据集中所有样本一次(假设样本数能够被批量大小整除)。X
    # 和y分别是小批量样本的特征和标签
    for X, y in data_iter(batch_size, features, labels):
        l = loss(net(X, w, b), y).sum()  # l是有关小批量X和y的损失
        l.backward()  # 小批量的损失对模型参数求梯度
        sgd([w, b], lr, batch_size)  # 使用小批量随机梯度下降迭代模型参数
        
        # 不要忘了梯度清零
        w.grad.data.zero_()
        b.grad.data.zero_()
    train_l = loss(net(features, w, b), labels)
    print('epoch %d, loss %f' % (epoch + 1, train_l.mean().item()))

输出:

epoch 1, loss 0.028127
epoch 2, loss 0.000095
epoch 3, loss 0.000050

训练完成后,我们可以比较学到的参数和用来生成训练集的真实参数。它们应该很接近。

print(true_w, '\n', w)
print(true_b, '\n', b)

输出:

[2, -3.4] 
 tensor([[ 1.9998],
        [-3.3998]], requires_grad=True)
4.2 
 tensor([4.2001], requires_grad=True)

小结

  • 可以看出,仅使用Tensorautograd模块就可以很容易地实现一个模型。接下来,本书会在此基础上描述更多深度学习模型,并介绍怎样使用更简洁的代码(见下一节)来实现它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