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7日(当地时间),PCR之父凯利·穆利斯(Kary Banks Mullis)由于肺炎去世,享年74岁。对于他的贡献,1998年的《纽约时报》评价:”生物学自此分为PCR之前,PCR之后”。

PCR之父凯利·穆利斯:有才,真的可以为所欲为_数据可视化

PCR表示:给我一首歌的时间。

PCR的前世今生

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的原理及做法其实不难,它利用DNA双链复制的原理,将一条DNA序列不断加以复制,使其数量以几何级数方式增加。因此,无论是化石中的古生物、历史人物的残骸,还是几十年前凶杀案中凶手所遗留的毛发、皮肤或血液,只要能分离出一丁点的DNA,就能用PCR加以放大,进行比对。这也是“微量证据”的威力之所在。而它的面世,也离不开生物学上层层推进的发现。

  • 1953年4月,DNA的双螺旋结构首次与世人见面 (测序发展史:150年的风雨历程)
  • 1957年,美国科学家Arthur Kornberg发现了第一种DNA聚合酶
  • 1959,印度裔美国科学家H.Gobind Khorana成功破解了所有的密码子
  • 1971年,Khorana和他的学生Kleppe《Journal of Molecular Biology》上发表了一篇论文,文内首次提到了双引物系统和“修补复制”的概念,PCR技术雏形出现
  • 1969年,Tomas Brock从黄石国家公园的高温温泉中鉴定到了全新的耐热细菌,Thermus aquaticus
  • 1976年,Jhon Trela和他的学生,华人科学家钱嘉韵成功从该菌种内提取到了能够耐75℃以上高温的TaqDNA聚合酶
  • 1979年,穆里斯(K. Mullis)进了湾区一家名叫“西特斯”(Cetus)的私人生物技术公司任职
  • 1983年,穆里斯在蜿蜒的乡间公路上开着车,一段DNA反复复制的景像在他的脑海里冒了出来——DNA在扩增子时给予足够的引物就可以无限循环扩增下去。并于1984年证明了可行性。
  • 1985年12月20日,才木等人基于穆里斯的理论在《Science》上发表了第一篇PCR相关的文章。
  • 1993,穆里斯因为PCR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对此,1998年的《纽约时报》评价:”生物学自此分为PCR之前,PCR之后”。

PCR之父 Kary Banks Mullis

Mullis出身是生物化学家,1972在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取得博士学位,专长有机合成。1979年进了一家名叫“西特斯”(Cetus)的私人生物技术公司任职并完成PCR的实现。1987发表论文,1993就因为论文发现获得诺贝尔奖。1992年开了一所公司,专门售卖包含已逝世名人DNA片段的珠宝,包括猫王皮礼士和玛丽莲梦露 (最能装的硬盘,其实是你的遗传物质)。临终前于奥克兰儿童医院研究所工作。

上学和工作期间一直保持着桀骜不驯的性格,喜爱冲浪,曾质疑过全球变暖和AIDS成因,还支持占星学这种“伪科学”,有着“自由”的情感关系,并且吸食迷幻药,穆里斯似乎一点都不符合大众对“学者”的定义。但更让人难以想象的是,他在经历迷幻药之旅的过程中想出的某个解释大爆炸宇宙学的理论投稿发表到了《Nature》。他也因此通过了获取博士学位。

PCR之父凯利·穆利斯:有才,真的可以为所欲为_数据可视化_02

获得诺奖之后,PCR的实现也满足了他一直以来的出书梦,并于1998年以亲身经历介绍了聚合酶链式反应(PCR)诞生的传奇故事和发展、传播的内幕,以及他的获奖经过,发表了自传《心灵裸舞》Dancing Naked in the Mind Field)。

Kary Banks Mullis的一生大概用一句话可以概括:有才,真的可以为所欲为。

R.I.P

参考链接:

https://www.linkresearcher.com/information/38baff93-fe34-4ecc-b59f-baaf83a626f7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87%AF%E5%88%A9%C2%B7%E7%A9%86%E5%88%A9%E6%96%A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