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片机可以替代 PLC 吗?答案是否定的。
第一次听到这个答案可能很多人都有疑问,单片机明明功能那么强大,功能那么丰富为什么不能取代 PLC 呢?
来了解一下单片机和 PLC 分别是什么,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
单片机
单片机简称 MCU,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是采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把具有数据处理能力的 CPU、随机存储器 RAM、只读存储器 ROM、多种 I/O 口和中断系统、定时器/计数器等功能集成到一块硅片上构成的一个小而完善的微型计算机系统。
诸如手机、PC 外围、遥控器,至汽车电子、工业上的步进马达、机器手臂的控制等,都可见到 MCU 的身影。
单片机出现的历史并不长,但发展十分迅猛。它的产生与发展和微处理器的产生与发展大体同步,自 1971 年美国 Intel 公司首先推出 4 位微处理器以来,它的发展到目前为止大致可分为 5 个阶段。
单片机发展的初级阶段(1971 年至 1976 年):1971 年 11 月 Intel 公司首先设计出集成度为 2000 只晶体管/片的 4 位微处理器 Intel 4004, 并配有 RAM、 ROM 和移位寄存器, 构成了第一台 MCS—4 微处理器, 而后又推出了 8 位微处理器 Intel 8008, 以及其它各公司相继推出的 8 位微处理器。
低性能单片机阶段(1976 年至 1980 年):以 1976 年 Intel 公司推出的 MCS—48 系列为代表, 采用将 8 位 CPU、 8 位并行 I/O 接口、8 位定时/计数器、RAM 和 ROM 等集成于一块半导体芯片上的单片结构, 虽然其寻址范围有限(不大于 4 KB), 也没有串行 I/O, RAM、 ROM 容量小, 中断系统也较简单, 但功能可满足一般工业控制和智能化仪器、仪表等的需要。
高性能单片机阶段(1980 年至 1990 年):这一阶段推出的高性能 8 位单片机普遍带有串行口, 有多级中断处理系统, 多个 16 位定时器/计数器。片内 RAM、 ROM 的容量加大,且寻址范围可达 64 KB,个别片内还带有 A/D 转换接口。
16 位单片机阶段(1983 年至 1989 年):1983 年 Intel 公司又推出了高性能的 16 位单片机 MCS-96 系列, 由于其采用了最新的制造工艺, 使芯片集成度高达 12 万只晶体管/片。
全方位高水平发展阶段(1990 年至今):到目前为止,单片机也有从传统的 8 位处理器平台向 32 位高级 RISC 处理器平台转变的趋势,但 8 位机依然难以被取代。8 位单片机成本低,价格廉,便于开发,其性能可以满足大部分的需要,只有在航天、汽车、机器人等高技术领域,需要高速处理大量数据时,才需要选用 16/32 位,而在一般工业领域,8 位通用型单片机,仍然是目前应用最广的单片机。单片机在集成度、功能、速度、可靠性、应用领域等全方位向更高水平发展。
单片机的特点是编程、维护相对复杂,编程方式常用 C 语言或者汇编语言,成本较低,I/O 接口相对有限。
PLC
PLC,全称 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即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是一种专门为在工业环境下应用而设计的数字运算操作电子系统。它采用一种可编程的存储器,在其内部存储执行逻辑运算、顺序控制、定时、计数和算术运算等操作的指令,通过数字式或模拟式的输入输出来控制各种类型的机械设备或生产过程。
转载于{WRITE-BUG}、更多内容可查看原文链接:https://www.writebug.com/article/9348f458-c790-11ed-a405-64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