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络参考模型
  • OSI参考模型
  • 产生背景
  • 各大IT设备厂只支持自己的私有协议,跨厂商设备兼容性差
  • 用户购买和维护成本高
  • 不利于网络技术发展
  • 概念
  • 定义了网络中设备所遵守的层次结构
  • 优点
  • 开房的标准化接口,协议不再封闭
  • 多厂商设备兼容
  • 易于理解、学习和更新协议标准
  • 实现模块化工程,降低开发难度
  • 便于故障排除
  • 分层
  • 应用层
  • 为应用程序进程提供网络服务
  • 表示层
  • 定义数据格式、结构;数据加密、压缩
  • 会话层
  • 建立、维护、拆除应用程序间的会话
  • 区分同一个应用程序的不同访问量
  • 传输层
  • 数据分段、建立端到端连接、维护传输可靠性
  • 端口用于区分同一台计算机上的不同应用程序
  • TCP:可靠的传输
  • UDP:不可靠的传输
  • 网络层
  • IP地址寻址、路由
  • 数据链路层
  • MAC地址(物理地址)寻址
  • 物理层
  • 定义电压、接口、线缆标准、传输距离、传输介质等物理参数
  • OSI参考模型的问题
  • 划分层次过多,会话层、表示层存在意义不大
  • IP协议成为事实的网络层协议唯一协议
  • TCP/IP参考模型
  • 4层划分方法
  • 应用层
  • 会话层
  • 表示层
  • 应用层
  • 传输层
  • 网络层
  • 网络接口层
  • 物理层
  • 数据链路层
  • 5层划分方法
  • 应用层
  • 会话层
  • 表示层
  • 应用层
  • 传输层
  • 网络层
  • 数据链路层
  • 物理层
  • 数据封装和解封装
  • 定义
  • 封装:在原给数据的基础上加入一些额外信息形成新的格式
  • 解封装:拆除掉封装的额外信息,还原原始数据
  • TCP/IP分层封装
  • 应用层:数据
  • 传输层:数据块
  • 网络层:数据包
  • 数据链路层:数据帧
  • 物理层:比特流
  • 数据封装和解封过程
  • 数据发送时,从上至下逐层发送
  • 数据接收时,从上至下逐层解封装
  • 只有拆除外层封装,才能看到内层封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