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bbon负载均衡服务调用
- 1、Ribbon概述
- 1.1 什么是Ribbon?
- 1.2 Ribbon项目
- 1.3 Ribbon能干什么?
- 1.3.1 Load Balance(负载均衡)
- 2、Ribbon负载均衡演示
- 2.1 架构说明
- 2.2 RestTemplate服务调用测试
- 2.2.1 服务提供者
- 2.2.2 服务消费者
- 2.2.3 服务调用测试
- 3、Ribbon核心组件IRule
- 3.1 如何替换默认的轮询负载均衡算法?
- 3.1.1 配置细节
- 3.1.2 在myrule包中新建MySelfRule规则类
- 3.1.3 主启动类添加@RibbonClient注解
- 3.1.4 启动服务并测试
- 4、负载均衡算法原理
1、Ribbon概述
1.1 什么是Ribbon?
Spring Cloud Ribbon是基于Netflix Ribbon实现的一套客户端负载均衡的工具。
简单的说,Ribbon是Netflix发布的开源项目,主要功能是提供客户端的软件负载均衡算法和服务调用。Ribbon客户端组件提供一系列完善的配置项如连接超时,重试等。简单的说,就是在配置文件中列出Load Balancer(简称LB)后面所有的机器,Ribbon会自动的帮助你基于某种规则(如简单轮询,随机连接等)去连接这些机器。我们很容易使用Ribbon实现自定义的负载均衡算法。
1.2 Ribbon项目
官网:https://github.com/Netflix/ribbon/wiki/Getting-Started
该项目目前处于维护模式。
SpringCloud团队打算使用SpringCloud Loadbalancer替代Ribbon。
1.3 Ribbon能干什么?
1.3.1 Load Balance(负载均衡)
负载均衡:简单的说就是将用户的请求平摊的分配到多个服务上,从而达到系统的HA(高可用)。常见的负载均衡有软件Nginx,LVS,硬件 F5等。
Ribbon本地负载均衡客户端 VS Nginx服务端负载均衡区别:Nginx是服务器负载均衡,客户端所有请求都会交给nginx,然后由nginx实现转发请求。即负载均衡是由服务端实现的。
Ribbon本地负载均衡,在调用微服务接口时候,会在注册中心上获取注册信息服务列表之后缓存到JVM本地,从而在本地实现RPC远程服务调用技术。
负载均衡分为集中式负载均衡和进程内负载均衡:
集中式LB:即在服务的消费方和提供方之间使用独立的LB设施(可以是硬件,如F5, 也可以是软件,如nginx), 由该设施负责把访问请求通过某种策略转发至服务的提供方;
进程内LB:将LB逻辑集成到消费方,消费方从服务注册中心获知有哪些地址可用,然后自己再从这些地址中选择出一个合适的服务器。
Ribbon就属于进程内LB,它只是一个类库,集成于消费方进程,消费方通过它来获取到服务提供方的地址。
我在eureka服务注册与发现的那篇文章中已经测试过了轮询负载访问的方式。
2、Ribbon负载均衡演示
2.1 架构说明
这里还是先使用eureka服务注册中心,后面换Nacos
Ribbon在工作时分成两步
第一步先选择 EurekaServer ,它优先选择在同一个区域内负载较少的server.
第二步再根据用户指定的策略,在从server取到的服务注册列表中选择一个地址。
其中Ribbon提供了多种策略:比如轮询、随机和根据响应时间加权。
总结:Ribbon其实就是一个软负载均衡的客户端组件,它可以和其他所需请求的客户端结合使用,和eureka结合只是其中的一个实例。
由于eureka组件中已经包含了Ribbon依赖,所以我们不需要单独引入,当然,单独引入也没有错。
可以看到spring-cloud-starter-netflix-eureka-client 确实引入了Ribbon
2.2 RestTemplate服务调用测试
现在我们在订单服务中调用支付服务测试
也就是说,我们在CLOUD-ORDER-SERVICE服务中调用CLOUD-PAYMENT-SERVICE服务,由于CLOUD-PAYMENT-SERVICE节点有两台,测试负载均衡的轮询算法实现服务调用。
2.2.1 服务提供者
application.yml:
主启动类:
Controller:
这里我只给出了payment8001端口的代码,payment8002端口和payment8001代码基本一致。并且控制层的代码中添加了输出,可以看到是8001和8002端口哪个提供服务。
2.2.2 服务消费者
application.yml:
主启动类:
Bean配置:
由于默认使用的就是轮询负载均衡算法,所以不用额外指定。
Controller:
2.2.3 服务调用测试
分别启动CLOUD-ORDER-SERVICE和CLOUD-PAYMENT-SERVICE服务,查看Eureka服务注册中心是否注册成功。
然后访问:http://localhost/consumer/payment/get/31
第一次访问:http://localhost/consumer/payment/get/31
第二次访问:http://localhost/consumer/payment/get/31
多刷新几次会发现,服务提供者的端口一直在8001和8002之间轮询,说明负载均衡算法生效了。
3、Ribbon核心组件IRule
IRule:根据特定算法中从服务列表中选取一个要访问的服务。下图中展示了该接口的负载均衡算法。
- com.netflix.loadbalancer.RoundRobinRule:轮询
- com.netflix.loadbalancer.RandomRule:随机
- com.netflix.loadbalancer.RetryRule:先按照RoundRobinRule的策略获取服务,如果获取服务失败则在指定时间内会进行重试,获取可用的服务
- WeightedResponseTimeRule:对RoundRobinRule的扩展,响应速度越快的实例选择权重越大,越容易被选择。
- BestAvailableRule:会先过滤掉由于多次访问故障而处于断路器跳闸状态的服务,然后选择一个并发量最小的服务。
- AvailabilityFilteringRule:先过滤掉故障实例,再选择并发较小的实例。
- ZoneAvoidanceRule:默认规则,复合判断server所在区域的性能和server的可用性选择服务器。
3.1 如何替换默认的轮询负载均衡算法?
3.1.1 配置细节
官方文档明确给出了警告:这个自定义配置类不能放在@ComponentScan所扫描的当前包下以及子包下,否则我们自定义的这个配置类就会被所有的Ribbon客户端所共享,达不到特殊化定制的目的了。
重新建个myrule的包,注意包的位置:
3.1.2 在myrule包中新建MySelfRule规则类
这里我们使用随机的负载均衡算法代替轮询算法。
3.1.3 主启动类添加@RibbonClient注解
3.1.4 启动服务并测试
重启CLOUD-ORDER-SERVICE服务,并访问:http://localhost/consumer/payment/get/31
第一次访问:
第二次访问:
第三次访问:
可以看到,已经不是轮询算法了,提供服务的端口已经变成随机的了。
4、负载均衡算法原理
负载均衡算法:rest接口第几次请求数 % 服务器集群总数量 = 实际调用服务器位置下标 ,每次服务重启动后rest接口计数从1开始。
下面给出轮询算法的原理:
List instances = discoveryClient.getInstances(“CLOUD-PAYMENT-SERVICE”);
如: List [0] instances = 127.0.0.1:8002
List [1] instances = 127.0.0.1:80018001+ 8002 组合成为集群,它们共计2台机器,集群总数为2, 按照轮询算法原理:
当总请求数为1时: 1 % 2 =1 对应下标位置为1 ,则获得服务地址为127.0.0.1:8001
当总请求数位2时: 2 % 2 =0 对应下标位置为0 ,则获得服务地址为127.0.0.1:8002
当总请求数位3时: 3 % 2 =1 对应下标位置为1 ,则获得服务地址为127.0.0.1:8001
当总请求数位4时: 4 % 2 =0 对应下标位置为0 ,则获得服务地址为127.0.0.1:8002
如此类推…到此,Ribbon负载均衡组件就介绍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