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父母在一开始陪孩子学习数学时就刷到这篇文章,该有多好啊!_数学思维

数支配着宇宙。

——毕达哥拉斯

来源 | 《写给孩子的数学之美》

作者 | 昍爸、昍妈

01

与女儿的八次对话

对话一

我想和女儿一起数一数有多少个积木,我刚开口“1、2、3……”,女儿就打断了我:“爸爸,我们可以两个两个数:2、4、6……这样不是更快吗?我还会 5 个 5 个数:5、10、15……”

对话二

我曾对女儿许下诺言,如果她背满 100 首古诗,我就带她去环球影城玩。某天,在她背完一首古诗后,我问她:“还剩多少首诗,咱们就可以去环球影城了?”没想到她反问我:“昨天还剩几首来着?”我说,23 首。她“狡黠”地答:“那还有 22 首了。”

对话三

我让她算 20 以内的减法,我先问:“14 减 5 等于几?”她回答:“9。”我问她是怎么算的。她说:“14 先减 4,然后再减 1。”我接着问:“15 减 6 等于几?”她很快回答 9。我又问她是怎么算的,她说:“15 比 14 多 1,6 比 5 多 1,所以答案还是 9。”

对话四

晚饭后,我常常带女儿去买面包和牛奶。有一次,我们买了 8 盒大白兔牌牛奶,我问她:“2 盒牛奶 5 元钱,8 盒多少钱?”她回答:“20 元,因为 2 盒 5 元,所以 4 盒 10 元,8 盒就是 20 元。”

对话五

我引导她尝试进行两位数的减法,先问她 14 减 6 等于几,她答 8。我又问她 24 减 6 等于几,她答 18。我再接着问 34 减 6 等于几,她答 28。我继续问 44 减 6 等于几,她答 38。再问 44 减 16 等于几,她答 28。最后,我问 44 减 26 等于几,她答 18。

对话六

我拿了 9 块巧克力,让女儿分给我、昍妈、昍(她哥哥)和她四个人,她给每人分了 2 块后,说:“爸爸,还有一块可以切成 4 份,给每人分 1 份。”

对话七

我跟她玩比大小的游戏。每个人拿两张牌,然后看谁的牌面上的数字之和大。有一次,她拿了 8 和 17,我拿了 12 和 23,她很气馁地说:“爸爸,我不用加就知道你的牌比我的牌大了,因为我的 8 比你的 12 小,我的 17 比你的 23 小。”另一次,她拿了 9 和 34,我拿了 11 和 25,这一次,她欢呼起来:“爸爸,我不用加就知道我的牌比你的牌大,因为你的 11 只比我的 9 大 2,而我的 34 比你的 25 可大不少呢。”

对话八

我们还是玩比大小的游戏,但这次规定谁的两张牌的牌面数字之差小,谁就赢。有一次,她拿了 16 和 25 这两张牌,而我拿了 12 和 35。这时她就欢呼起来:“爸爸,我不减也知道是我赢了,因为我的 16 比你的 12 大,而我的 25 比你的 35 小,所以我的两张牌靠得更近!”

其实,我从这八次对话判定,年仅五岁的她逐渐找到了“数感”这件宝贝,为什么呢?且听我慢慢道来。

02

什么是数感?

顾名思义,数感就是一个人对数的感觉——这经常与直觉关联。学术界普遍认为,数感是一个人理解、关联、连接和使用数的能力,包括:

  • 知道数的相对值,能够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 知道如何使用数做出正确判断;
  • 在加、减、乘、除时,知道如何灵活地使用数;
  • 知道如何在计数、测量或估算时,制定有用的策略。

人在早年发展起来的强烈数感是学好数学的关键,因为它将数数与数量联系起来,能巩固和完善对“多”和“少”的理解,帮助大家估计数量和测量值,并为更高阶的学习奠定基础。相反,如果缺乏良好的数感,那数学通常学不好。数感在数学学习中所扮演的角色就好比在英语学习中,自然拼读里的音素意识在阅读中扮演的角色。

比如,一个孩子在学习计算 6 加 5 时,如果不能直接从 6 开始往后数 5 个数,而总是需要从 1、2、3、4、5、6 开始数起,然后再数 7、8、9、10、11,那说明这个孩子没有很强的“数感”。

“数感”通常包含三个领域(图 9.1)。

如果父母在一开始陪孩子学习数学时就刷到这篇文章,该有多好啊!_学习_02

图 9.1

03

数数

数数是将名称与数量联系起来的能力,它帮助我们理解数字系统是如何以 10 个为一组,即以 10 为基数,组织起来的。大多数数学学习困难的人缺乏计数技能。对他们来说,理解和利用数字顺序、跳跃计数和模式(如奇数和偶数)会显得很困难。

数数的方法包括一个一个地数、两个两个数、5 个 5 个数、10 个 10 个数等。在这个过程中,大家可以理解数的相对顺序、奇数和偶数、5 的倍数、10 的倍数等与十进制密切相关的概念。

除了上面的数法,我们还可以增加一些难度,进行下面的训练。

(1) 从 2 开始,以 10 为单位数到 102,再倒数回 2。

(2) 从 1 开始,3 个 3 个数,数到大于 100 为止,再倒数回 1。

(3) 从 3 开始,4 个 4 个数,数到大于 100 为止。 

04

比例思维

数学中的比例思维用于思考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多少倍,或是几分之一。例如,6 是 3 的多少倍?12 里面有几个 4?中国人口是法国人口的多少倍?

大家可以借助下面的游戏活动和问题训练比例思维。

(1) 用一根绳子测量你的身高,按身高剪断绳子并用它来找出在教室里或家里,还有什么东西和你的身高一样长。

(2) 在一堆积木中寻找是某个积木块 2 倍大的积木块,或寻找是某个积木一半大小的积木块。

(3) 如果你有 12 块比萨,要分给 4 位朋友,每位朋友应该得到多少块比萨?

(4) 3 根铅笔卖 5 元,那 12 根铅笔卖多少钱?

我在开头提到的对话四中的计算大白兔牌牛奶的价格的问题,就需要用最朴素的比例思维进行思考。 

05

整体和部分

首先要理解数的一部分是什么。比如,8 是由 7 和 1、6 和 2、5 和 3 以及 4 和 4 组成的。再如,7+3=10,其中部分是 7 和 3,而整体是 10。更进一步,23 是由 2 个十和 3 个一组成的。

其实,刚开始接触分数的时候,我们就是把分数作为一个整体里的相等的部分来理解的。我们也可以通过分数来理解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比如 

如果父母在一开始陪孩子学习数学时就刷到这篇文章,该有多好啊!_学习_03

,1 就是整体。

整体等于部分之和,也是欧几里得的名著《几何原本》里的公理之一。所以,整体和部分不仅体现在数,也体现于形。

本章开头提到的对话三和对话六中的例子,就展现了初步的部分和整体观。实际上,小学阶段最重要也最难掌握的一个运算律——乘法分配律,也是源自数的整体和部分之间的关系。

数感从哪里来?

我们的数感是从哪里来的呢?

直觉产生的“数字感”在我们很小的时候就有了。年仅两岁的儿童就可以自信地识别一个、两个或三个物体,然后,我们才能真正理解数数的意义。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将这种即刻识别一小群物体数量的能力称为“直感”(subitising)。随着心智能力的发展,通常在四岁左右,我们就可以不用数数,就能识别出不超过四个一组的物体数量。

人们认为,即使对于大多数成年人来说,通过“直感”数清的最大数量也就是 5 个。这种技能似乎是基于大脑形成稳定的模式心理图像,并将它们与数字联系起来的一种能力。因此,如果将物体以特定的方式排列,或进行特定的练习和记忆,人们就有可能识别 5 个以上的物体。一个简单的例子是,如果把 6 个点 3 个一排排成两排,就像骰子或扑克牌上的六点图案一样,那人们就可以立即识别出“6 个”。

通常,当眼前呈现超过 5 个对象时,人们就必须使用其他的心理策略。例如,我们可能将一组 6 个对象视为两组 3 个对象——每组 3 个会立即被认出,然后很快(几乎无意识地)被组合成 6 个。在这种策略中,不涉及实际的对象计数,而是使用“部分 - 部分 - 整体”关系和快速的心理加法。也就是说,我们运用了一个数(在这种情况下为数“六”)可以由更小的部分(数“三”)组成,以及“三加三等于六”的知识。这类数学思维在我们开始上学时就已经逐渐形成了,我们应该认真培养这种思维,因为它为理解运算和制定有价值的心算策略奠定了基础。

哪些游戏活动可以促进早期数感的形成呢?

早期的数字活动最好使用可移动的物体,例如筹码、积木和小玩具。大多数人需要具体的经验,将一组物体在物理上分成多个子组,并将小组组合成更大的组。在这“分分合合”的过程中,我们将对数数、比例思维、整体和部分有更为直接的体验。有了这些基本体验之后,更多的静态材料,如“点卡”,会变得非常有用。

点卡就是一侧贴着若干单色点的简单卡片。卡片的设计要素是点的数量和点的排列方式。这些要素的各种组合决定了每张卡片的数学结构,从而决定了它们所引发的数的关系和我们将采取哪种心理策略。

如图 9.2,考虑卡片中的点的排列。每张卡片可能会引发什么样的心理策略?根据难度级别,你会将它们按什么顺序排列?

如果父母在一开始陪孩子学习数学时就刷到这篇文章,该有多好啊!_递归_04

图 9.2

卡片 A 是经典的对称排列,因此,我们通常无须使用其他心理策略即可立即识别。这可能是最容易处理的 5 个物体的排列方式。

卡片 B 呈现出清晰的 2 和 3 的子组,每个子组都可以立即识别出来。通过练习,几乎所有人都能立即回忆起“二加三等于五”的计算关系。

卡片 C 的线性排列是最有可能提示计数的排列。然而,许多人会在心理上将这些点分成“两个和三个”,正如上一张卡片中一样的两组。我们也可以使用其他策略,比如看到 2 个点,然后数 3、4、5。

卡片 D 可以称为随机排列,尽管实际上这些点是经过精心组织的,以促进分组的心理活动。子组的形成方式有很多种,没有任何特定方向的提示,所以这张卡片可以被视为本系列中最难的一张。

卡片 E 展示了一种鼓励使用“四加一等于五”的子组排列关系。

游戏对于加强和发展儿童的早期数感非常有用。在玩中学,我们会兴趣满满。上面提到的卡片是比较传统的一种点卡,现在市面上比这更好玩的数学游戏有很多,大家可以自己找出来玩。

我们一旦对最多为 10 的数形成了基本的数感,就需要发展强烈的“十感”作为位值和心算的基础。下面的十帧矩形框可以有效起到这一作用。

十帧是 2×5 的矩形框,其中放置了筹码来表示小于或等于 10 的数,因此,这个游戏对在 10 的范围内发展数感非常有用。筹码的各种排列方式提示我们要对计数这些点采取不同的心理策略,并展现了 10 以内的数与 10 的关系。

如图 9.3,观察下面的三个十帧,图中显示了哪些数?筹码的特殊排列使你思考的数是什么?关于每个数与 10 的关系,你能说出什么?

如果父母在一开始陪孩子学习数学时就刷到这篇文章,该有多好啊!_数学知识_05

图 9.3

框 A:有 5 个筹码;通过查看帧两端的簇,或者查看顶部和底部行中的数,也许可以将其视为“三个和两个”的子组。

框 B:同样有 5 个筹码;可以视为“顶行三个、底部三个”,或“四加一”,或“二加二加一”。值得注意的是,框架里还剩下 5 个空盒子,其整体形状与满盒子的整体形状相似,这促使我们意识到“五加五等于十”。

框 C:这种安排有力地说明了“五加五等于十”的思想。它还暗示了,10 的一半是 5 的想法。如果在没有提前说明这是“十帧”的情况下,即使呈现了 5 个筹码,这种想法也不会即刻产生。

“十帧”游戏促使我们从“与 10 的关系”自动思考小于 10 的数的特点,并建立起关于数 10 的基本加法和减法的概念——这是心算的一个组成部分。例如,当一个 6 岁的孩子看见图 9.4 中的十帧时,就会说:“一共有 8 个点,因为缺少 2 个。”

如果父母在一开始陪孩子学习数学时就刷到这篇文章,该有多好啊!_学习_06

图 9.4

“十”当然是以 10 为基础的计数系统的组成部分。幼儿通常早在了解每个数的所在位置对其数值的影响之前,就可以“阅读”两位数了。例如,一个 5 岁的孩子或许能够正确地将 62 读为六十二,将 26 读为二十六,甚至知道哪个数更大,但是,孩子或许并不明白为什么这些数具有不同的值。

“十帧”游戏可以通过引入第二帧来提供理解两位数的第一步。将第二个框放在第一个框的右侧,然后引入数字卡,这将进一步有助于孩子理解“位值”(图 9.5)。

如果父母在一开始陪孩子学习数学时就刷到这篇文章,该有多好啊!_递归_07

图 9.5

我最初跟女儿探讨减法的时候,比如 26 减 8,就需要把十位的 2 画为 2 组 10 个圈(图 9.6),把个位的 6 单独画成一组 6 个圈,然后她会从 26 个圈里面划掉 8 个,剩下 18 个。

如果父母在一开始陪孩子学习数学时就刷到这篇文章,该有多好啊!_数学思维_08

图 9.6

不过,仅是如此,她只是知道了减法的含义,距离理解位值依旧“任重道远”。然而,孩子只有理解了位值概念,才能在小学低年级把算理学明白。曾有人问我,他家娃发明了一个计算方法:三位数 

如果父母在一开始陪孩子学习数学时就刷到这篇文章,该有多好啊!_数学思维_09

这算不算是对位值原理的拓展?我说,这当然算啦!

那么,我们如何探索位值背后的理念呢?

交换,是支撑位值概念的关键之一,也是数学中的一个强大概念。它在数感的早期发展阶段中,以及所有使用四则运算进行的计算中,都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它也能用于更复杂的环境,例如代数替换和递归函数。幸运的是,我们不必担心在早期的数学学习中碰到复杂的内容,在简单的层面上使用这些概念,可以为未来的数学学习奠定基础。

补偿,是玩数字的能力。如果 5+5=10,则 6+5 必须是 11,因为 6 比 5 大 1,因此 6+5 的和必须比 10 大 1。或者,如果 5+5=10,则 6+4 也必须等于 10,因为 4 比 5 小 1,而 6 比 5 大 1。这其实是一个复杂的技能,很多幼儿园的小朋友还没有准备好,但有些孩子可能会很早就开始使用补偿技能。到了年纪稍大一点儿的时候,我们就可以把这种能力用于计算 99 加 101 或 452 减 299 这种稍微复杂一点儿的问题上了。

当然,数感的培养需要贯穿整个小学的数学学习阶段,到了后期,特别是数与数的关系以及估算能力,会显得尤为重要。前面提到的对话三和对话五中的例子,就是初步运用了补偿来进行计算,这说明孩子对位值有了些朦胧的概念。而对话七和对话八中的例子,就需要孩子初步具有分析数与数之间相对大小关系,以及利用这种关系来进行估算的能力。

为了获得比较准确的估算结果,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的影响。比如估算 93×196,如果我们直接用 100×200 作为估算结果,则误差接近 10%,这是因为我们同时高估了被乘数和乘数,而乘法本身会放大这种高估。相反,如果我们用 90×200 作为估算结果,则误差就小得多,这是因为我们低估了被乘数,但高估了乘数,从某种意义上讲,也算是运用了补偿。

位值的概念是另一个“重头戏”。我们在学多位数乘法的时候,可能只是照葫芦画瓢地去算,对背后的算理并没有过多地探究。多位数的乘法,实际体现了分配律和位值制的结合,只有在对位值概念有了比较深入的理解后,才能理解乘法竖式的内涵。比如

如果父母在一开始陪孩子学习数学时就刷到这篇文章,该有多好啊!_递归_10

可以直观地表示为图 9.7 的形式。

如果父母在一开始陪孩子学习数学时就刷到这篇文章,该有多好啊!_递归_11

图 9.7

我们学的乘法竖式如图 9.8 左图所示。实际上,根据图 9.7 所示,图 9.8 左边的竖式乘法是图 9.8 右图的简化表示。这种随意分拆和组合数的能力,是数感的一种外在表现。

如果父母在一开始陪孩子学习数学时就刷到这篇文章,该有多好啊!_学习_12

图 9.8

01

如果父母在一开始陪孩子学习数学时就刷到这篇文章,该有多好啊!_学习_13

《写给孩子的数学之美》

作者:昍爸、昍妈

数学之美是什么?数学之美在哪里?学会欣赏数学的美,才能真正理解数学

展现数学均衡有序的思维之美、简洁精确的逻辑之美、度量万物的直观之美、探索奥秘的创造之美

本书从孩子们感兴趣的数学知识出发,以代数(数论)和几何为基本知识点,阐述了运算、逻辑、证明、归纳、类比、递归、数形关联等简单、实用而经典的数学思维,向读者们展现数学丰富多变的形式之美、简洁精确的逻辑之美、数形结合的奇妙之美、解答万物奥秘的创造之美。

作者力图以孩子们能读懂、能理解、感兴趣的语言和形式,展现数学的非凡魅力,同时拓展读书的知识面,引领大家学会思考,喜爱思考,让数学成为知识的宝库和攀登思维高度的阶梯。

02

如果父母在一开始陪孩子学习数学时就刷到这篇文章,该有多好啊!_数学思维_14

《数学的雨伞下》

作者:[法] 米卡埃尔•洛奈(Mickaël Launay)

译者:欧瑜

惊讶!是思考的起点;

数学,是理解世界本质与万物关联的工具!

以数学为起点,以思考为快乐!

法国数学学会“达朗贝尔奖”得主科普名作。

数学,是理解世界本质与万物关联的工具,它能制造两个指南针:一个叫“实用”,一个叫“优雅”。不懂得数学的意义,就无法真正学习和理解数学。

科学家为什么那么聪明?因为他们有非凡的思考方法。

以数学为工具,以思考为快乐;培养自己的思考力、观察力,成为真正的思考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