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 abstract
- 一元二次方程
- 求根公式
- 一元二次函数
- 最简单类型一元二次函数
- 抛物线形状
- 函数平移规律
- 一元二次函数的三种形式👺
- 形式转换
- 配方👺
- 解一元二次方程配方
- 判别式
- 一元二次式或函数的配方
- 顶点(对称轴和最值)
- 例
- 根和零点
- 根与系数的关系(韦达定理)👺
- 推导1
- 推导2
- 公式中的分母
- 应用
- 例
- refs
abstract
- 一元二次函数性质,其核心公式如下,便于查阅
- 配方公式:=👺
- 对于具体的一元二次多项式,最常用的情形是:当时,=
- 在某些类型的积分中,将一般形式的一元二次式配方,能够使类型的积分容易进行
- 也可以用来证明柯西不等式
- 顶点:,对称轴,最大值
- 对于一元二次方程需要记住主要是判别式和求根公式,以及韦达定理,方程的配方法不常用
- 判别式
- 求根公式:=
- 根与系数关系(一元二次方程韦达定理):;
- 特别的,当,则,这个唯一实根恰好就是对称轴坐标
- 一元二次方程性质
- 一元二次多项式配方
一元二次方程
等号两边都是整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一元),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二次)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quadratic equation with one unknown)
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是
其中 是二次项, 是二次项系数; 是一次项, 是一次项系数;
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就是这个一元二次方程的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解也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根(root)。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主要有3类: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
- 配方法是最基础的方法,主要用于证明和推导
- 其中公式法最适合程序设计,实际解一元二次方程也很常用;
- 因式分解法主要针对一些特殊类型的一元二次方程,求解比较快(虽然通用性不足,但是实际遇到的一元二次问题却很有效,特别方程被设计为整数解的情况,我们也可以利用此方法构造一些具有指定解的一元二次方程)
配方法要先配方,再降次;通过配方法可以推出求根公式,公式法直接利用求根公式解方程;因式分解法要先将方程一边化为两个一次因式相乘,另一边为0,再分别使各一次因式等于0.
配方法、公式法适用于所有一元二次方程,因式分解法在解某些一元二次方程时比较简便.
总之,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思路是:将二次方程化为一次方程,即降次.
求根公式
实系数一元二次方程在实数和复数范围内的解集
当,,都是实数且时,关于的方程称为实系数一元二次方程。
实数范围内的解集:,(1)
,当时无实数解
方程在复数范围内总是有解的,而且:
- 当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 当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 当时,方程有两个互为共轭的虚数根。
对于求根公式(1),当时可以将解进一步变形,其中=,从而=
一元二次函数
- 二次函数(英语:quadratic function)表示形为 (,且、、是常数)的多项式函数
- 其中,为自变量,、、分别是函数解析式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
- 二次函数的图形是一条主轴平行于轴的抛物线。
- 二次函数表达式的定义是一个二次多项式,因为的最高幂次是2。
最简单类型一元二次函数
顶点是原点的一元二次函数是最简单类型的二次函数形如,;
其他类型的二次函数可以通过对应的进行平移得到
抛物线形状
- 一般地,抛物线 的对称轴是 轴,顶点是原点。当 时,抛物线的开口向上,顶点是抛物线的最低点;当
- 对于抛物线 ,
- 对于更一般的抛物线或,,其形状和一样,只是位置不一样,通过平移两个函数图像可以重合
- 总之二次函数抛物线的形状取决于二次项系数(包括开口形状和朝向方向)
函数平移规律
- 函数平移个单位后得到的新函数的表达式可以归纳为:左加右减,上加下减
- 向左平移=
- 向右平移=
- 向上平移=
- 向下平移=
- 推导
- 向左移动公式:设上的任意一点,则平移后点被移动到,新函数满足=;用代替其中的,得
- 类似地可以推出其他函数平移公式
- 当时,向左移动个单位相当于向右移动个单位,套用第2个公式,即===
- 所以无论取何值,向左移动的公式总是=,其余公式类似地在取任何值时成立
- 现在,以一元二次函数=为例(其顶点为),若我们要将函数移动到以为顶点的新函数,则的解析式
- 若,则==
- 若,则==
- 由此可见,无论取何值,=
- 反之,这函数表达式可以看出这是一个以为顶点的抛物线
一元二次函数的三种形式👺
任何一个一元二次函数都可以表示为一般式和顶点式,一般式最为常见,而顶点式最容易看出顶点,因此容易绘制草图(开口朝向,顶点,对称轴);而两点式容易看出函数和轴的交点
- 一般式: (, , 为常数, )
- 是抛物线和轴的交点纵坐标
- 对一般式进行配方可以得到顶点式:=
- 顶点式: (, , 为常数, )
- 其中 是抛物线的顶点,且是对称轴,是函数的极值
- 只要知道函数的顶点,就可以确定顶点式中的,再知道其余任意一点就可以确定
- 对于一般式转换为顶点式后,顶点为
- 两点式:
- (, 是二次函数与 轴交点的横坐标, )
- 复数域内的两个复数根设和,我们可以把因式分解为。
形式转换
- 把一般形式转换成因子形式时,我们需要用求根公式来算出两个根和,或是利用十字交乘法(适用于有理数)。
- 把一般形式转换成标准形式时,我们需要用顶点公式或者配方公式。
- 把因子形式(交点式)转换成一般形式时,我们需要把两个因式相乘并展开。
- 根据交点式直接得出一般式,关键在于求的表达式
- 先考虑一般式的和函数的两个零点的关系
- ==
- 考虑到韦达定理:分别可以推出关于的表示式
- ==
(1)
- 直接展开顶点式整理可得到一般式的各个系数
- 或者根据乘法因式展开以及组合数直接确定展开后的系数和常数项
- ==
- ==
- 上述两个式子揭示了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分别变形可得:=;
- 例如==
- =
(2)
- ;用也可以推得
- ;用以及上一步中的也可以推出
- 由两个根求顶点坐标
- ==
(3)
- :代表了二次函数的对称轴,因此两根的平均数即为,对式(1)套用对称轴公式得出同样结论
- :推导的表达式有多种方法
- 比较顶点式和交点式的常数项后可得=====
- 或者根据式(1)的结论套用顶点公式可以分别得到关于的式子
- ,
- ,
- 可得,
- 还有更直接的方法:将带入到一元二次函数中计算得到的结果就是,==
配方👺
一元二次式配方的依据是完全平方公式,或者说=
解一元二次方程配方
解一元二次方程时,通过配成完全平方形式来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叫做配方法.可以看出,配方是为了降次,把一个一元二次方程转化成两个一元一次方程来解.
任何一个一元二次方程都可以写成一般形式
移项,得
二次项系数化为1,得
配方,得
即(1-1)
这个式子就是配方结果,未知数出现的位置被集中起来
因为 ,所以 。
解一元二次方程的配方法不常用,它的进一步推导得出的公式法才是比较常用的,配方法主要用来推出公式法,但是不直接使用,解方程的速度上是慢于公式法的
然而一元二次式的配方是比较重要的,和一元二次方程的配方类似,但是有所区别,一元二次是配方可以推出一元二次函数顶点公式,又比用于如证明柯西不等式等
判别式
一般地,式子 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根的判别式,通常用希腊字母示它,
式子
(1)
这时 ,由式(1-1)得
方程有两个不等的实数根
合并来写就是=
(2)
这时 ,由式(1-1)可知,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3)
这时 ,由式(1-1)可知 ,而 取任何实数都不能使 ,因此方程无实数根。
总之和0比较的结果决定了一元二次方程的实根数目(对于复数域,无论取何值,总有2个根(复数根))
一元二次式或函数的配方
将化为的形式(顶点式) 就是配方的目的
- 这种形式的式子容易看出该函数的对称轴为,顶点为
- ====
- 因此配方公式为=,
(3)
且对于顶点,有,
顶点(对称轴和最值)
- 一元二次函数
- 可见,二次函数的对称轴为,最值为,顶点为=
例
例:,套用配方公式:=,顶点为
根和零点
- 如果令二次函数的值等于零,则可得一个一元二次方程式、二次方程式:。该方程的解称为一元二次方程的根或对应的一元二次函数的零点。
根与系数的关系(韦达定理)👺
- 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是韦达定理的特殊情形
- 设的根为,则
- 该关系在复数域内都成立,详见多元多项式和韦达定理
推导1
根据求根公式可知,
$x_1=\frac{-b+\sqrt{b^2-4ac}}{2a} x_2=\frac{-b-\sqrt{b^2-4ac}}{2a}$
由此可得
因此,方程的两个根和系数有如下关系:
推导2
推导1是中学中的方法,虽然容易理解,但是局限性比较大,不容易做推广,求根公式不是证明韦达定理的必须品(特别是5次以上的一元方程没有求根公式)
高等代数中介绍了更一般的韦达定理(描述了一元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这已经超过中学数学的一般要求
对于次的情况的证明前面的章节已给出.
公式中的分母
- 一元二次方程或函数的相关公式有2个分母:
- :求根公式的分母;对称轴公式分母;两个之和公式的分母
- :顶点的纵坐标公式
应用
例
- 已知抛物线,,经过,
- 若分别位于抛物线对称轴的两侧,且,则的取值范围是
- 分析:含有多个参数,求参数的取值范围,考察了如下内容
- 二次函数的基本性质(对称轴);
- 不等式的基础性质;不等式组;一元二次不等式求解;
- 分类讨论的思想和计算能力
- 解:容易得出抛物线的对称轴为=
- 考虑到位于对称轴两侧,从而讨论一左一右和一右一左的情形
- 当且,结果,无解,此种情形被排除
- 当且;结果为
(1)
- 再考虑,将代入到抛物线:=;而=,化简为,即
(2)
- 由(1,2),解不等式组得答案
ref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