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个贴子纪念一下,两个月的奋战。
考试动机,偶然中的必然。
某天,领导在工作群里发了一个公文,大意是我院(某领域机构)刚成立软件公司,稀缺相关资质,其中包括高项,通过后就奖励措施,无疑是评职称加分,高工待遇等。虽然与工作无关,但我还是心动了,一方面觉得自己还行,正值奋斗年华,能够抢救一下;另一方面,自己确实是爱好信息化的知识,高中同学大学基友不乏在google、新浪或者微软等顶级it企业从业,有良好的工作交流圈。
临场裸考,水深不过如是。
17年上半年的一次,可以说完完全全的裸考。自己14年工科毕业参加工作,业余码农,偶尔鼓捣一下软件破解。在设计院画图设计狗,日子也是很忙碌的,基本没有连续的时间可供系统的学习。第一次去考场主要是体验一下考试的氛围,熟悉一下题型,找回做题的手感,故没有做任何准备。做完上午综合之后就离开考场了,谁知上午居然考了42分,觉得高项也不过如是,并无想象的那般。
坚定信念,全面备战复习。
特别是互动答疑环节各种奇葩问题让你开怀大笑。第二天午休的时候做一下前天的习题(20分钟),而后在十月份的时候才知道教程改了(ps:吐槽一下第二版的清华教程),换成了十大管理,整个课程大纲体系变化很大,瞬间觉得第三版教程内容是有套路的,串联而非离散的。
第二阶段,信息化基础+计算,自己大学时考过了网工,基础尚可,对信息化前期没有看课程,刷试题《每日一练》为主。计算题专门买了清华的教程来做,觉得太没挑战性,还不如百度运筹学,网上的题库和解题思路要科学严谨的多。计算题做的多了,就是提升信心的源泉。虽然分值不多,综合5分+案例计算题20分,但是解决一个计算题带来的是精神上的快感,好吧,这是工科男的硬伤。
每天下班后花费2小时,将上的案例分析所有的题目一题一题的做成了ppt。导入到手机在路上或者家里看,整理ppt的过程就是做案例分析和学习理解的过程,看ppt反而成了复习巩固的环节。
第四阶段,刷历年试题,一开始一天一套,由于每天做每日一练的原因,一天一套基本没有工作量,后面基本上45分钟做两套综合试题;案例稍微花些功夫,主要是涉及到语言组织润色的描述。
第五阶段,论文写作,这个不用说了,准备了自己今年刚刚参与的信息化系统集成项目,假想自己就是项目经理。对着十大管理,把近两次考过的划掉,再划掉自己最有把握的一个,准备剩下7个领域。每天先在电脑上写一遍电子稿,后打印作文纸模拟考场手写一遍,正襟危坐,重点注意字迹和记录自己的时间。考试前一天晚上,拿着自己写过作文的手稿,从头到尾读了一遍,感觉良好,睡觉休息over。结果第二天考试的时候作文只花了25分钟就写完了,然后坐在那里思考人生。
功夫不负,顺利通过无遗憾。
查分环节,有惊无险论文压线,给自己近两个月的努力画上了句号。后面询问了人力部,该证对我基本无用,前面说的奖励是针对子公司而言罢了。自己内心无丝毫波动,甚至还有点释然,毕竟,对于将近而立之年的我,享受过程才是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