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用过 eslint 的注释的配置方式:

/* eslint-disable no-alert, no-console */
alert('foo');
console.log('bar');
/* eslint-enable no-alert, no-console */

// eslint-disable-next-line
alert('foo');

eslint 支持 eslint-disable、eslint-enable、eslint-disable-next-line 等指定某个 rule 是否生效的行内配置,叫做 inline config。

webpack 中也有这种配置方式,可以在动态引入一个模块的时候配置代码分割的方式,叫做 magic comment。

import(
/* webpackChunkName: "my-chunk-name" */
/* webpackMode: "lazy" */
/* webpackExports: ["default", "named"] */
'module'
);

类似的,terser 也有这种机制,叫做 annotation,可以指定某个 api 是否是纯的,纯函数的话如果没用到可以直接删除。

var a = /*#__PURE__*/React.createElement("div", null);

可以看到,很多库都用到了这种通过注释来配置的方式,不管是叫 annotation 也好、magic comment 也好,或者 inline config 也好,都指的同一个东西。

既然是这么常见的配置方式,那么他们是怎么实现的呢?

注释中配置的实现原理

我们拿 eslint 的 inline config 的实现来看一下。

eslint 会把源码 parse 成 AST,然后对把 AST 传入一系列 rule 来做检查,检查结果会用 formatter 格式化后输出。

注释的配置是在哪一步生效的呢?

我简化了一下源码,是这样的:

verify(text) {
// parse 源码
const ast = parse(text);
// 调用 rule,拿到 lint 的问题
const lintingProblems = runRules(ast);
// 通过 AST 拿到注释中的配置
const commentDirectives = getDirectiveComments(ast);
// 根据注释中的配置过滤问题
return applyDisableDirectives(lintingProblems, commentDirectives);
}

可以看到,整体流程是:

  • 把源码 parse 成 AST
  • 调用 rule 对 AST 做检查,拿到 lint 的 problems
  • 通过 AST 拿到注释中的 diectives
  • 通过 directives 过滤 problems,就是最终需要报出的问题

也就是说 eslint 的 inline config 是在 lint 完 AST,拿到各种 problems 之后生效的,对 problems 做一次过滤。

那怎么从 AST 中取出 directives 的呢?又是怎么过滤 problems 的呢?

我们分别看一下。

从 AST 取出 directives 的源码简化以后是这样的:

function getDirectiveComments(ast){
const directives = [];
ast.comments.forEach(comment => {
const match = /^[#@](eslint(?:-env|-enable|-disable(?:(?:-next)?-line)?)?|exported|globals?)(?:\s|$)/u.exec(comment.trim());
if (match) {
const directiveText = match[1];
...
directives.push({ type: xxx, line: loc.start.line, column: loc.start.column + 1, ruleId });
}
}
return directives;
}

其实就是对 AST 中所有的 comments 的内容做一下正则的匹配,如果是支持的 directive,就把它收集起来,并且记录下对应的行列号。

之后就是对 problems 的过滤了。

简化后的源码是这样的:

function applyDisableDirectives(problems, disableDirectives) {
const filteredProblems = [];

const disabledRuleMap = new Map();

let nextIndex = 0;
for (const problem of problems) {
// 对每一个 probelm,都要找到当前被禁用的 rule
while (
nextIndex < disableDirectives.length &&
compareLocations(disableDirectives[nextIndex], problem) <= 0
) {
const directive = disableDirectives[nextIndex++];

switch (directive.type) {
case "disable":
disabledRuleMap.set(directive.ruleId, directive);
break;
case "enable":
disabledRuleMap.delete(directive.ruleId);
break;
}
}
//如果 problem 对应的 rule 没有被禁用,则返回
if (!disabledRuleMap.has(problem.ruleId)) {
filteredProblems.push(problem);
}
}
return filteredProblems;
}

function compareLocations(itemA, itemB) {
return itemA.line - itemB.line || itemA.column - itemB.column;
}
function applyDisableDirectives(problems, disableDirectives) {    const filteredProblems = [];    const disabledRuleMap = new Map();    let nextIndex = 0;    for (const problem of problems) {        // 对每一个 probelm,都要找到当前被禁用的 rule        while (            nextIndex < disableDirectives.length &&            compareLocations(disableDirectives[nextIndex], problem) <= 0        ) {            const directive = disableDirectives[nextIndex++];            switch (directive.type) {                case "disable":                    disabledRuleMap.set(directive.ruleId, directive);                    break;                case "enable":                    disabledRuleMap.delete(directive.ruleId);                    break;            }        }        //如果 problem 对应的 rule 没有被禁用,则返回        if (!disabledRuleMap.has(problem.ruleId)) {            filteredProblems.push(problem);        }    }    return filteredProblems;}function compareLocations(itemA, itemB) {    return itemA.line - itemB.line || itemA.column - itemB.column;}复制代码

我们理下思路:

我们要过滤掉 problems 中被 disabled 的 rule 报出的 problem,返回过滤后的 problems。

可以维护一个 disabledRuleMap,表示禁用的 rule。

对每一个 problem,都根据行列号来从 disableDirectives 中取出 directive 的信息,把对应的 rule 放入 disabledRuleMap。

然后看下该 problem 的 rule 是否是被禁用了,也就是是否在 disabledRuleMap 中,如果是,就过滤掉。

这样处理完一遍,返回的 problem 就是可以报出的了。

这就是 eslint 的 eslint-disable、eslint-enable、eslint-disable-next-line 等注释可以配置 rule 是否生效的原理。

eslint 是根据行列号找到对应的 comment 的,其实很多 AST 中会记录每个节点关联的 comment。

比如 babel 的 AST:

Eslint 的 disable、enable 的注释配置是怎么实现的_JavaScript

这样可以根据 AST 来取出注释,之后通过正则来判断是否是 directive。

通过行列号来查找 comment,通过 AST 找到关联的 comment,这是两种查找注释的方式。

总结

注释中的配置在 eslint、webpack、terser 等工具中都有应用,分别叫 inline config、magic comment、annotation,但都指的同一个东西。

它们都是找到 AST 中的 comments,通过正则匹配下是否是支持的 directive(指令),然后取出对应的信息。

找到 directive 之后,还要找到 directive 生效的地方,可以用两种方式来查找:一种是根据行列号的比较,一种是根据关联的 AST 来查找。

找到 directive 和对应生效的地方之后,就可以根据 directive 中的信息做各种处理了。

eslint 中是在调用完 rule 之后,拿到所有的 problems,通过行列号匹配 directive,根据其中的 disabled rule 过滤掉一些 problem。

注释中的配置是一种比较常见的配置方式,适合一些局部的配置。理解了它们的实现原理,能够让我们更好的掌握这种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