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

前言

加一个参数就是一个洞。在挖洞的时候,我注意到一些特殊的请求参数,比如说 ​​output​​​、​​retype​​​、​​callback​​​、​​fun​​​、​​width​​​、​​height​​ 等等,更改其中一些数值,返回包中会出现明显变化。看了大师傅们的文章,才逐渐了解到这些参数以及一些特殊的 http 头的妙用。此文作为一个笔记梳理,并自己尝试写了一个简单脚本(经测试,BUG 巨多????),以免去使用 BURP 测试那么复杂。

各种类型

CORS

众所周知,更改 HTTP 的 ​​Origin​​ 头便可以测试 CORS 漏洞。所以在碰到包含敏感信息的页面的时候,便可以重新发包,加一个 ​​Origin​​ 头。

但是怎么可能这么容易就挖到呢?很多网站在 ​​Origin​​ 头处做了限制,没有匹配其后台规则便不会返回 ​​Access-Control-Allow-Origin​​ 等字段。

常见限制如下:

Origin: https://test.com  # 白名单,只允许固定的域名
Origin: http://whatever.com # 未做限制
Origin: http://test.com.evil.vom # 域名前缀或必须包含特定域名字符串
Origin: http://sub.test.com # 允许子域名

如果没有匹配上述中的某些规则,网站便不会返回 ​​Access-Control-Allow-Origin​​ 字段,也就无法判断是否存在 CORS

当只测试了一种规则但其没有匹配网站规则,看到没有返回该字段是否就应该放弃?

其实不然,我们可以一个个添加/修改,每一个可能的规则都试一遍。

Content-Type

不知道师傅们碰到过可修改返回数据类型的参数没有,常见的有 ​​retype​​、​​output​​、​​format​​、​​datatype​​ 等。

比如说 ​​output=html、output=json、output=script​​ 或者 ​​retype=1、retype=2、retype=3​​,1234分别代表不同数据类型

看到下面一个接口的请求包:

GET /api.php?kw=<img/src/onerror=alert(!)> HTTP/1.1
Host: test.cn
···

返回包为:

HTTP/1.1 200 OK
Content-Type: application/json
···

{"wd":"<img/src/onerror=alert(!)>"}

由于严格限定了 ​​Content-Type​​ 头,所以浏览器只会将其作为 json 格式解析。

这个时候是不是没办法了,其实可以尝试添加一些参数

比如说加一个 ​​?retype=html​​ 参数,返回包可能就会变成 ​​Content-Type: text/html;charset=utf-8​​,

此时浏览器便会将其解析为 html 格式,于是一个反射型 xss 便有了。

当然得承认这个情况很难利用(参数跟值都无法确定),并且也十分少见,但是在 jsonp 劫持的时候就不见得了。

jsonp 劫持

在请求 json 格式的数据时,请求中常见 ​​callback=test​​、​​call=test​​、​​cb=test​​、​​func=test​​、​​jsoncallback=test​​ 等参数

且此时返回包数据为 ​​test({"paramer":"value"})​​,

例如:

请求参数与请求头_json

可以看到,burp 识别其为 script 格式,当一个个在 burp 中寻找可能的 jsonp 劫持漏洞时,单找 script 格式的数据就会让人疯。因为很多 script 数据内容都是 js 函数

我们再次看到上图,有没有发现在 script 那一栏有两个 JSON 格式的数据?其实很多网站返回信息都为 json 格式。当其中的数据为敏感数据时,由于没有看到回调函数,如 callback 时,是不是这个点就无法利用?

其实此时可以测试能不能利用这些 json 格式的数据造一个 jsonp 劫持呢?此时重点来了:

当请求为:

GET /getUser.php HTTP/1.1
Host: test.cn
Cookie: xxxxx
···

网站返回一个这样的 json 数据包

HTTP/1.1 200 OK
Content-Type: application/json
···

{"name":"R0oKi3","phone":"13888888888","addr":"湖南省长沙市···"}

是不是就不能继续测试下一步呢?其实不然:

此时可以修改请求包为:

GET /getUser.php?callback=test HTTP/1.1
Host: test.cn
Cookie: xxxxx
···

网站便可能会返回:

HTTP/1.1 200 OK
Content-Type: application/json
···

test({"name":"R0oKi3","phone":"13888888888","addr":"湖南省长沙市···"});

当其他限制(referer、token)不严格时,一个 jsonp 劫持漏洞便有了。

当然,大多 json 格式的数据内容是不包含敏感信息的,那么是不是就没用了?其实也不然。

当用户可控 ​​Content-Type​​ (也就是上一个点)时,并且也能构成不含敏感信息的 jsonp 劫持时,此时便可以考虑构成反射型 xss

如 ​​http://test.cn/getUser.php?callback=<img/src/onerror=alerrt(1)>&retype=html​​ 便可以形成反射型 xss,因为其返回的数据包中含:​​Content-Type: text/html;charset=utf-8​​,浏览器将该数据包解析成了 html 格式

验证码 Dos

右键打开验证码/二维码等图片的链接,如果看到参数中存在某些键值对,如 ​​width=20&heigth=15​​ 等,并且改变其数值大小时,验证码图片大小也跟着改变时,便可能造成验证码 Dos

当没有这些参数时,便可以考虑自己添加,如 ​​https://test.com/captcha.php?width=2000&height=20000​​,fuzz 出这些参数,来造成 Dos

并且,当 fuzz 出一个可以控制验证码位数的参数时,如 ​​n=4​​,也可以将其改为 0 等数字,尝试是否能使验证码失效,或者改为很大的数值,如果图片大小跟验证码位数相关的话,也能造成 Dos

cookie 隐藏参数导致未授权访问

在 cookie 中添加一些字段,可能会导致未授权访问

admin=true
access=1
debug=true

具体可见:​​我的Web应用安全模糊测试之路​

小脚本 ​​EasyFuzz.py​

"""
python3 EasyFuzz.py -u https://test.com -m jsonp
-u 或者 -url 指定 url
-m 或者 -method 指定要探测的可能漏洞,暂时有的选项有 cors jsonp img 三种漏洞的探测
注意,在传输 url 参数时,url中有 & 符号与要用双引号包裹起来,否则会报错
由于没有采用多线程,所以会丶慢
"""
import requests
import argparse
import re
from tld import get_fld

jsonps = ["callback", "_callback", "func", "cb", "_cb", "jsonp", "jsonpcallback", "jsonpcb", "json", "jsoncallback", "jbc", "jsonp_cb", "call", "callBack", "jsonCallback", "jsonpCb", "ca", "jsonp_Cb"]

headers = {
"User-Agent": "Mozilla/5.0 (Windows NT 10.0; Win64; x64) AppleWebKit/537.36 (KHTML, like Gecko) Chrome/83.0.4103.116 Safari/537.36"
}


def send(url):
rep = requests.get(url, headers=headers)
return rep


def CorsFuzz(url):
# 获取本域名
subdomin = re.findall(r'(http.*://[^/]*)', url, re.DOTALL)[0]
protocol = re.findall(r'(http.*://)', url, re.DOTALL)[0]
# 获取主域名
domain = get_fld(subdomin)
# print(subdomin,domain)
# 创建 cors 字典 本身 主域名 任意域名 以其开头 其他子域名
cors = [subdomin, protocol + domain, protocol + "test.com", protocol + domain + ".test.com", protocol + "test." + domain]
# print(cors)
flag = 0
for cor in cors:
headers["Origin"] = cor
print("------Origin: " + cor)
try:
# 获取响应头
# print(url)
reph = send(url).headers
# print(reph)
if "Access-Control-Allow-Origin" in str(reph):

print(url + "存在 CORS,其 Origin 头为" + cor + "\n返回值为 Access-Control-Allow-Origin:" + reph["Access-Control-Allow-Origin"])
flag = 1
except:
print(url + " 请求错误")
if flag == 0:
print(url+" 不存在 CORS 漏洞")


def JsonpFuzz(url):
flag = 0
for jsonp in jsonps:
jsonp = jsonp + "=myJsonpFunc"
try:
if "?" in url:
newurl = url + "&" + jsonp
print("------" + newurl)
rep = send(newurl).content.decode("utf-8")
else:
newurl = url + "?" + jsonp
print("------" + newurl)
rep = send(newurl).content.decode("utf-8")
if "myJsonpFunc" in rep:
flag = 1
print(url + "可能存在 jsonp 劫持,回调函数为:" + jsonp)
break
except:
print(url + " 请求错误")
if flag == 0:
print(url+" 不存在 jsonp 回调函数")

def ImgFuzz(url):
# 获取原数据大致大小
repl = len(send(url).content)
par = "height=250&width=250&w=250&h=250&size=250&margin=250&font_size&=250length=250"
try:
if "?" in url:
print(url + "&" + par)
newl = len(send(url + "&" + par).content)
else:
print(url + "&" + par)
newl = len(send(url + "?" + par).content)
except:
print(url + " 请求错误")
if abs(newl - repl) >= 1000:
# 当数据大小相差 1000 时
print(url + "可能存在验证码 Dos\n测试参数为:" + par)



def main(url, method):
if method=="cors":
CorsFuzz(url)
elif method=="jsonp":
JsonpFuzz(url)
else:
ImgFuzz(url)


if __name__ == '__main__':
parser = argparse.ArgumentParser(description='Easy Fuzz')
parser.add_argument("-u", "--url", help="指定URL", default="img")
parser.add_argument("-m", "--method", help="指定操作")
args = parser.parse_args()
url = args.url
method = args.method
# url = "https://baidu.com"
# method = "cors"
main(url, meth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