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诞生之日起,特斯拉就不缺曝光度,除了电动这一最大的亮点之外,时尚炫酷的造型也是其一大卖点。而且,现在特斯拉也在不断丰富其造车理念,比如积极布局无人驾驶领域,还有就是提升产品的操控性和可玩性------比如近日特斯拉就发布了Model S跑车的四驱版本,通过四轮驱动捕获更多的汽车爱好者。
与媒体的一片叫好所不同的是,资本市场却用脚投票,据悉,特斯拉股票从9月初的高点至今已跌去超过24%,可以说是完全进入了下跌通道,那么资本市场为何会如此对待特斯拉?特斯拉难道真的存在严重的问题?
在笔者看来,特斯拉虽然堪称汽车界少有变革者,但其面临的“拦路虎”却并不少,在中国更是如此。在此,我们不妨列几个,和大家分享一下。
1.充电站设施不完善
国外的情况咱不清楚,在国内,充电站设施可是相当不完善,如果充电网络不够大,那么特斯拉就很难在中国普及。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销售产品时,特斯拉会赠送客户一个充电桩,只要客户有车位,就能进行充电。充一次电能跑500公里,应付市区交通绰绰有余,但很难应付长途驾驶,如果跑长途服务区没有充电桩,这将是一件非常麻烦的事情。
在这个问题上,特斯拉也积极与地产商、电信运营商、银行合作,加快充电桩的建设步伐,有消息报道称,民生银行和特斯拉将展开战略合作,二者将在全国20个城市的民生银行自有营业厅及小区金融门店建设至少400个目的地充电桩,这对广大的特斯拉迷而言无疑是个好消息。
2.充电时间太长
第二个拦路虎是充电时间太长,根据媒体报道,特斯拉Model S有五种充电方式,分别是普通110V/220V市电插座充电,30小时充满;集成的10KW充电器,10小时充满;集成的20KW充电器,5小时充满;安装在家庭墙壁或停车场的快速充电器充电,5小时充满;还有一种超快的充电装置,45分钟能充80%的电量,但仅在北美才有。
即便是45分钟能充80%的电,这一时间也足够长。如果充电时间太长,这意味着特斯拉不太可能成为家庭里面的第一辆车,只可能是第二辆或者第三辆,因为对那些业务繁忙,长期出行的人而言,如此低效率的充电模式显然会耽误不少时间。
3.售价、维护不便宜
此前特斯拉公布了Model S 85kWh车型的中国区市场零售价为73.4万元,P 85kWh Performance车型的零售价为85.25万元。显然,其价格并非普通阶层所能承受,而且,国家并未对其提供新能源补贴,所以,即便其能省下一笔油钱,但购置门槛太高,也必然会将绝大多数人挡在门外。还有一点,如果出了问题,特斯拉的维护成本应该不会很便宜。
还有一点,在这个价格区间消费者往往有很多更好的选择,比如BBA的C级车、D级车,价格与之差不太多,开上去也有面子,商用家用皆可满足。所以,如非对特斯拉特别感兴趣的土豪,在是否选择特斯拉的问题上肯定还会仔细斟酌一番。
4.配套服务欠缺
众所周知,4S/5S模式成功的化解了汽车行业各环节可能存在的问题,所谓4S,它是一种“四位一体”的汽车特许经营模式,包含整车销售(Sale)、零配件(Sparepart)、售后服务(Service)、信息反馈等(Survey)。对特斯拉而言,如果他想在全球的任何一个国家站稳脚跟,都必须建立这种配套的服务体系。
当然,建立配套服务体系不会一蹴而就,这需要很长的时间周期,而且要耗费大量的资金,所以,对特斯拉而言,一哄而上不太靠谱,还是一个根据地一个根据地的来比较实际。在中国,特斯拉已经在诸如北京等地建立了4S店,后期视销售情况可酌情拓展至二线城市。
5.混动汽车
为什么说混动汽车会是特斯拉的拦路虎呢?混动指的是油电混合动力,即燃料(汽油,柴油等)和电能的混合,达到更节能的目的。由于它不需充电,只需加油,因此不会面临前两个问题。同时,对混动汽车而言,车辆启动停止时,只靠电机带动,不达到一定速度,发动机就不工作,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使发动机一直保持在最佳工况状态,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可以说混动汽车比特斯拉这种纯电动汽车的前景更广阔,因为它的适应面更广,无论是短途还是长途都OK,而且,其使用成本不一定会比特斯拉高。更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很多全球顶级的汽车厂商都在积极研发和推广混动产品,包括奔驰、宝马、丰田等等。由于这些车企本来就有完善的配套服务,而且产品线丰富,所以他们的混动产品在价格和使用成本、维护成本上都不一定比特斯拉高。
6.汽车性能
汽车的三大件是发动机、变速箱、底盘,这三大件共同决定了汽车的性能。而上面提到的奔驰宝马这种企业经过多年的研发和创新,在相关领域已经取得了丰硕成果。特斯拉要在汽车的整体性能上赶上这些老牌车企无疑是一件难事。
解决方案是,特斯拉可以和广大优秀的车企合作,比如利用自己在电动车方面的技术,配合其他车企的平台打造出各种不同的产品。这样,特斯拉可能会共享到其他车企的底盘技术、变速箱技术,不仅能降低产品的研发成本,而且配件、维修成本也将得到有效控制,对消费者是一件大好事。
当然,特斯拉面临的拦路虎可能还有很多,鉴于篇幅,这里不一一列举。虽然特斯拉已经取得了一些耀眼的成绩,但离真正的成功还非常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