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 1. 创建工程目录
- 2. 新建ISE工程
- 3. 新建verilog源文件
- 4. 新建testbench仿真文件
- 5. ISim功能仿真
- 6. 管脚分配和时钟约束
- 7. bit文件生成和下载
- 8. mcs文件生成和下载
上一篇文章,我们介绍了ISE 14.7的下载、安装和注册,在之后的文章,我们会以Xilinx Spartan-6系列FPGA XC6SLX16为例,不涉及FPGA开发知识,仅仅是工具的使用,介绍Xilinx ISE开发环境的使用教程和使用技巧。
本篇文章介绍如何使用ISE创建一个点灯工程,完成工程创建、设计输入、功能仿真、综合、管脚分配和程序下载固化,这也是FPGA的典型开发流程。
1. 创建工程目录
为了便于后续的工程文件管理,我们先创建led_demo
文件夹,这也是我们的工程顶级目录,在此文件夹下再创建如下6个文件夹:
创建完成后,如下图所示:
2. 新建ISE工程
工程文件夹创建完成后,下面我们来创建ise工程。
启动ISE 14.7,点击New Project
启动工程创建向导。
指定工程的存放路径,如下图所示,这样创建出的工程结构比较简洁。
选择FPGA器件型号、封装和速度等级:
创建完成后的工程目录结构:
3. 新建verilog源文件
在FPGA器件名称上右键,选择New Source
:
选择Verilog Module
,并指定文件名称和存放路径。
输入如下LED点灯代码,功能为:外部50M时钟分频为1Hz,LED 500ms亮,500ms灭。
4. 新建testbench仿真文件
和源文件同样的添加方式,选择Verilog Test Fixture
,文件名命名为top_hdl_tb
,存放路径选择我们最初创建的tb文件夹。
选择要仿真的verilog文件:
输入如下激励代码:
5. ISim功能仿真
切换到Simulation
选项卡,检查testbench文件的语法,如果无误,点击Simaulate Behavioral Model
。
会启动ISE自带的ISim仿真工具进行功能仿真。
ISim的界面和Modelsim非常类似,如果你使用过Modelsim,那么ISim你也可以直接上手使用。
不同的是,ISim并不支持以模拟的方式显示计数器的变化。
我们代码中设计的LED周期是1s,为了缩短仿真的时间,我们改为250个时钟周期:
改完之后,保存,在ISim界面点击Re-Launch
图标,这样仿真文件就更新了。
重新执行复位,并启动仿真,可以看到仿真结果和我们的设计是一样的。
仿真完成后,别忘了把LED周期再改回1s。
6. 管脚分配和时钟约束
功能仿真正常后,我们来进行管脚分配和时钟约束。
切换到Implementation
选项卡,选中顶层设计,点击User Constraints->Create Timing Constraints
,创建时钟约束
耐心等待综合完成,在弹出的界面选择要约束的时钟Create Constraint
。
指定时钟周期20ns和占空比50%。
选择Floorplan Area/IO/Logic
进行图形化管脚分配。
ISE在Windows 8/10环境下使用图形化管脚分配工具PlanAhead时,会出现闪退情况,需要替换安装目录下的\Xilinx\14.7\ISE_DS\PlanAhead\bin\rdiArgs.bat
文件。
rdiArgs.bat
文件的下载地址:
如果无法下载,可以在评论区留言。
替换完成后
根据实际硬件电路的管脚和电平标准进行分配。
也可以使用文本编辑器直接编辑top_hdl.ucf
文件,文件内容如下:
7. bit文件生成和下载
管脚分配和时钟约束完成之后,就可以生成最终的程序文件了,右键Generate Programming File
,选择Process Properties
进行配置。如果FPGA使用的是SPI x 1的Flash则无需配置,直接生成bit文件即可。
bit流生成配置选项很多,支持生成bit/bin/ascii格式的bin文件,是否压缩,配置速度,配置管脚的上下拉,用户ID,数据加载速度,SPI总线宽度,是否支持Readback,程序加密等等。
我们主要关注以下几个配置选项:ConfigRate
和SPI_buswidth
。
我的板子使用的是ST M25P80芯片,1位数据线,最高读取速度为20MHz,
SPI Flash的最高读取速度为20MHz。
设置完成之后,双击Generate Programming File
生成bit流文件。
如果语法无误,时序满足,就会在project目录下生成top_hdl.bit文件。
点击Configure Target Device
打开烧录工具。
在打开的iMPACT工具中,点击Boundary Scan
边界扫描,在右侧的空白区右键点击Initialize Chain
连接到FPGA芯片。
如果连接正确,会检测到一颗FPGA芯片:
双击FPGA芯片,指定bit文件,加载完成后右键执行烧写。
这样,FPGA程序就会下载到内部的RAM中。
8. mcs文件生成和下载
bit文件下载之后,可以看到LED按照我们设计的1s周期闪烁起来了,但是此时如果断电,重新上电程序就丢失了。
我们还需要把程序固化到外部的SPI Flash,这样每次掉电重启后,FPGA先从外部的SPI Flash中读取程序,再加载到内部RAM中进行运行。程序固化不能直接使用bit文件,需要根据不同的SPI Flash型号和大小重新生成一个mcs格式的文件。
点击Create PROM File
,选择SPI Flash的大小,并指定mcs文件的存储路径和文件名。
选择完成之后,加载生成的bit文件,点击左侧Generate File
,生成mcs文件。
生成成功后,我们回到边界扫描界面,选择外部SPI Flash,并加载mcs文件。
选择SPI Flash的型号和数据线宽度,需要和生成bit时指定的数据宽度保持一致。
在外部SPI Flash上右键执行编程。
由于是使用JTAG通过FPGA对外部SPI Flash进行编程,这个过程会比下载bit文件慢很多,耐心等待下载完成。
下载完成后,每次掉电重启程序就可以正常运行了。
关于bit文件和mcs文件格式的描述,可以查看历史分享的博文:
简单理解可以认为bit文件是bin文件加了文件头,hex文件是bin文件加了地址和校验信息。
在flash文件夹,新建copyBit.bat批处理文件,内容如下:
这样每次,只需要双击这个文件,就可以自动把工程目录下的top_hdl.bit文件复制到flash文件夹下了。
还可以结合iMPACT执行脚本的功能,来实现一键bit文件下载,一键bit转mcs,一键mcs下载。
可以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