噢,等等,先想想再说

 

转载时请注明出处

 

最近我和同事犯了几个错误,那位同事所犯的错误也正是我以前常犯的。说是错误或许有些严重,但至少这种做法不是那么正确吧。相信很多人都有类似的毛病,写到这里,希望大家引以为戒。

 

1.         完成了吗?再想想,有遗漏没? 前几天解决了一个关于setlocale的问题,那是一个遗留很久的问题,以前不知道如何在远程调试时在共享库里设置断点。因些调试非常困难,只能靠printf,而setlocale的实现又很复杂,所以后来这事就搁下了。现在已经如何远程调试共享库了,只花了一天多时间就解决了。我测试过setlocale,确认没有问题,自以为万事大吉了。

 

今天发现iconv转换字符编码还是失败,只好重新去看glibc的代码。和同事花了半天才查明,原来是没有把gconv下的动态库拷贝到小机上。上次虽然解决了主要问题,仍然留了个小漏洞,为此我心里耿耿于怀。解决setlocale之后,本来我应该再测试一下iconv的,如果当时发现问题,有现存的调试环境,很快就可以查出来。

 

前段时间看了一下《如何求解问题》,这是一本非常好的书。由于比较忙,只是粗略的翻了一下,有时间一定仔细阅读。其中有一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大意是说,一旦找到问题的一个解,千万不要轻易放弃。继续思考!看看是否真正找到了所有的解,或者是否有更好的解。如果你马上放弃的话,就可能永远不知道这些解了。

 

2.         走捷径了吗?再想想,有副作用没?同事遇到一个问题,在daemon里调用一个初始化函数,进程就停在这个函数里不出来了,而正常调用时没有任何问题。同事比较聪明,但缺少经验,他把这个函数挪了下位置,放到fork之前去调,一切正常了。今天我发现,把代码移到fork之前,移动距离不远,但设计发生了本质性的变化了:这个函数从插件里移到框架里,位置虽然不远,逻辑关系完全变了,这使得框架代码依赖于插件代码,两者紧密耦合,失去了插件式设计的意义。我建议他先找到问题真正原因,再决定如何修改。

 

走捷径即是通过转换面临的问题,简化求解问题的方法。这本来没有错,特别是作为临时解决方案非常有效。但在需要长期维护的项目中,权宜之计通常得不偿失。因为问题虽然表面上解决了,但问题的实质被掩盖了(我们甚至不知道问题的实质是什么),而且捷径本身也可能有些副作用,从长远来看,走捷径引发的问题比较解决的问题更多。

 

如果你用一个巧妙的方法解决了一个难题,在沾沾自喜之后,冷静一下,看看这个方法是不是真的很巧妙。就花一点点时间,有益无害。

 

3.         要重新发明轮子?再想想,有必要没?同事说他在写一个helper launcher,我问他为什么不用SCIM自带的helper launcher。他说SCIM太复杂,使用它自带的可能要花更多时间,所以就自己写了。我以前也是这样,有些代码太复杂,我宁愿自己写,也不愿去把它们研究清楚,然后重用它们。

 

重新发明轮子,虽然一时畅快了,但从长远来看,通常要付出更大的代价。原因在于:

l         新写的程序要花更多的时间去测试,才能达到原来代码的稳定性。

l         新写的代码要与环境吻合,要经过很长的磨合期。在这段时间,你会很多因素你都没有考虑到。

l         新写的代码,从功能上讲是重复的,维护重复的代码是一件痛苦而且容易出错的事情。

l         或许还违反了某些规则

 

在有重新发明轮子的冲动时,先冷静一下,仔细想想,是否真有必要,原先的代码是否真的无可救药,你是否准备好应付重新发明轮子带来的种种后果。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