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义
敏捷成熟度评估能够量化地表现敏捷的执行状态和效果,有利于发现改进点,从而能够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评估维度和等级
团队敏捷成熟度模型将成熟度分为5级:
一级:有意识的;
二级:有实践的;
三级:熟练的;
四级:可靠的;
五级:优化的。
敏捷成熟度从5大维度进行衡量:
(1)业务敏捷(Business Agility)——业务成果;
(2)产品敏捷(Product Agility)——产品价值、设计和体验;
(3)团队敏捷(Team Agility)——Being Agile;
(4)交付敏捷(Delivery Agility)——Doing Agile;
(5)工程敏捷(Engineering Agility)——工程实践、持续交付能力。如图所示,敏捷成熟度采用雷达图的方式展示团队初始的、当前的及未来的成熟度。
每个维度都有多个问题,对每一个问题采用平衡计分卡的方式进行打分,分数是0~5分:
(1)0分——完全做不到;
(2)1分——极少;
(3)2分——偶尔;
(4)3分——经常;
(5)4分——常常;
(6)5分——总能做到。
如图所示,对于各维度的问题,可以采用卡片,以打牌的方式进行评估。
执行过程
(1)敏捷成熟度评估每季度执行一次。
(2)SM首先依据评估标准进行自评,然后敏捷教练和SM依据敏捷成熟度细则进行逐条评估。如有不同意见,双方一起讨论,达成共识。
(3)对于已提升的方面,敏捷教练要做具体的记录;双方还要确定后续重点的待改进领域及改进措施。
敏捷项目度量参考维度
敏捷项目度量参考维度分为过程维度和结果维度,可以参考如下内容。
1.过程维度
(1)所有需求均录入行云,并且信息完整(有描述、优先级和验收标准等);
(2)在迭代计划会议之前,准备好更新过的ProductBacklog;
(3)在迭代计划会议之后,Sprint Backlog更新完毕;
(4)用户故事粒度拆分合理,建议不超过3天;
(5)任务粒度拆分合理,建议不超过8小时;
(6)在每天下班前,更新行云任务状态及剩余工时;
(7)持续集成、代码扫描发现的问题,及时修复率及平均修复时间;
(8)内部测试发现的缺陷数量;
(9)自动化测试比例;
(10)单元测试覆盖率;
(11)流程合规度(如各会议是否召开、是否按照时间盒执行而没有超时等);
(12)团队迭代速率(Velocity)。
2.结果维度
(1)平均上线时间(平均每个发布版本花费的时间);
(2)需求平均前置时间(平均每个需求从提出到上线的时间间隔);
(3)开发平均前置时间(平均每个需求从进入开发到上线的时间间隔);
(4)项目目标达成度(如立项报告中约定的ROI、工时、进度等);
(5)上线后的缺陷数量或故障次数;
(6)线上问题平均修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