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复老师新书《AI·未来》,近日已正式发售。

如果你问完整读后感,《AI·未来》确实:有料有趣有启发,也一如既往贯穿着人文关怀。

然而同时也能强烈感受到:AI当前,开复老师太焦虑了。

这可能也是在科普书《人工智能》推出一年后,又在工作之余见缝插针推出《AI·未来》的根本原因。

 

对未来焦虑

开复老师自述,虽然距离只有1年时间,但《AI·未来》跟《人工智能》的立意完全不同,后者是AI新浪潮狂飙突进时,一个AI出身的科学家对于AI的完整科普。

而《AI·未来》,则是一次从自身38年科研、技术、产品、市场再到投资的全方位观察,而且经历过癌症——有过人类终极死亡的初体验,对AI、人类个体和共生命运之间,有更深入的关注。

其实无论是《人工智能》,还是诸多公开采访和演讲中,开复老师就已经多次强调过AI带来的就业变革。

他也是最早喊出50%工作将会被AI替代的人。

但一年过去后,将时间限定到15年内,再次呼吁对AI变革职业和教育的关注,想必原因只有一个:引起的重视度,还不让开复老师满意。

“AI会替代重复性工作”,这个概念已深入人心,但究竟如何定义“重复性”,并不轻而易举。

开复老师说,AI替代的重复性工作,不仅包含蓝领,也包括白领,而且现在更愿意强调的,并非所谓的强AI,而只是15年内技术向前延伸带来的影响。

“AI能的事情,是超乎我们想象的。”

所以如何更加细化AI能做的事情,成为了开复老师新书的重要部分。

最终,他以坐标轴为工具,将未来人类和AI共处的关系及职业,放在四个象限内。

李开复的焦虑_AI

这是李开复在AI新浪潮汹涌以来最感“焦虑”的事,而且这是当前最能预见、短期内发生的变革,但如果意识性不足,没有从教育、职业规划等方面针对性规划,遭遇之时,为时已晚。

“那个方向有鲨鱼,不要再朝那边游泳。”

此外,更深刻的焦虑在于价值观、AI时代里的生存法则变革。

这也是一个无人提过的新思考。李开复说,是时候可以重新思考人类存在的意义。

他认为我们当前秉持的价值观,是工业革命洗脑的结果,已经形成了一种潜移默化的集体无意识,大行其道思维是:工作就是人类的核心意义,努力工作,有房有车,让下一代过得更好。这成为最普遍的人生目的。

但人生目的就该如此而已吗?

李开复认为,这一次AI革命的到来,能够彻底把人类从重复性工作中取代,我们不再也不用把工作当成人生的核心目的。

追随己心,做自己真正爱好的事情。

所以开复老师自述:《AI·未来》更是一本人文的书、一本讲故事的书、更是一本做预测的书,它并不是一本AI和科技的书,之所以取名为《AI·未来》,当然这个未来是因为AI导致的,但这个书里讲的更多是未来,而不是AI。

对现实焦虑

有意思的是,就在这本强调未来的书里,前半部分里是大量的过去和现状。几乎见证中国互联网发展的整个历程的“老李”,把他那些年所见所闻所感,悉数拿了出来。

他用很长篇幅讲了王兴创业的故事,回忆了3Q大战前与周鸿祎打真人CS的细节,再现了移动支付战争中的“偷袭珍珠港”一幕,然后在一系列的历史往事和当前格局举例后,说明中国的科技互联网世界,是多么的不同。

在李开复看来,中美科技发展,已经从过去硅谷为中心的宇宙一元格局,现在发展成了中美平行宇宙世界。

一直以来,美国硅谷都是全球创新中心,也是中国科技互联网创业亦步亦趋模仿的榜样。

硅谷有雅虎,我们搞出搜狐;硅谷有Google,我们就搞出百度;硅谷有Facebook,我们就创业校内;硅谷有Twitter,我们就有微博……在过去的发展模式里,硅谷有什么,中国创业者就能搞出一个对应的中国XX。

而王兴,不就是硅谷为宇宙中心的时代里,中国创业者的典型代表吗?

他那被形容为“九败一胜”的创业旅程里,从校内网、饭否到美团,都是从硅谷Facebook、Twitter和Groupon的创新借鉴结果。

为什么要在探讨“未来”的书里,对历史如此细节性地回顾?

核心原因可能是世界的新格局。

过去数十年来,无论是经济领域或科技创新领域,美国是当之无愧的老大,硅谷也是科技创新的宇宙中心,各方注目焦点聚集于此,硅谷受到的报道和关注,比其他任何地方都要多。

然而如今,天已经变了。

王兴一样的中国本土创业者,已经在硅谷中心之外,开辟出了一个平行宇宙,在这个世界里,创新和科技发展的模式,与硅谷的那一套以轻为主、以技术为第一追求的模式,不尽相同。

而且中国科技创新发展出的模式,不仅只局限于国内对抗国际巨头入华,而且也在走向世界,在全球化进程里与美国公司展开竞争。

但是,曾经生活在宇宙中心的人,被全宇宙了解熟悉,但中国这个悄然发展出的平行宇宙中心里,因为被关注有限,沟通交流也不足,最后就像一夜之间长大的庞然大物。

不少访问、游学美国的人都可能有这样的印象:我们对美国熟悉备至,甚至在很多事情关注上超过他们自身,但对于我们,美国人仍然停留在过去的印象中。

一定程度上,这也与沟通桥梁有关。一口流量英文、对美国文化和逻辑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人,全世界很多;但反过来,拥有一口流利中文、深谙中国文化,又能美国主流阶层拥有广泛影响力的人,太少了。

李开复的焦虑_AI_02

缺乏有效沟通,可能就会造成误解,误解之下,又如何平稳顺利向前发展?

在今年下半年中美之间贸易问题最焦灼时,一种观点是:美国过去把中国当小弟,大哥自然不会跟小弟斤斤计较,但现在,中国被当成了一个与之匹敌竞争的对手。

难以想象的是,“中国用美国知识产权崛起”,在美国主流阶层中大行其道。

但这是事实吗?这是中国快速崛起的根本原因吗?

提出中美科技创新出现“平行宇宙”的李开复,自然不会同意,对此也难免焦虑。

他认为应该更多将中国现状描绘出来,详尽解释当前中国科技创新模式,是什么、为什么,影响是什么。

 

这也是为何《AI·未来》同时以英译版在美国发行的原因,书名:AI Superpowers: China, Silicon Valley, and the New World Order,单刀直入,解释之意再清楚不过。

李开复坦承,在起意和写书时,中美贸易的问题还没有发生,当时只是在中美之间行走的所见所闻中,感受到一些相互认知上的挑战。

“中国一直很尊重美国,当做学习借鉴的对象,但美国未必对中国有同样的尊敬。”

所以Kai-fu Lee,希望把中国的现状描绘出来。

“一方面是符合他们认知的,就是说中国有很多模仿的,但是也是超越他们认知的,就是从模仿中我们已经走了出来,走出了新的模式,值得你们认可和学习。”

知识产权带来的科技发展,毫无疑问推动了中国发展。

但李开复希望通过自己亲身经历的这20年,来解释中国崛起的更主要因素——有大国的原因,有勤奋的原因,有创业者百折不挠的原因。他总结找出了“平行宇宙”创业方法论,希望更多的美国人,对中国崛起有更全面的认知。

而且也“舍开复其谁”了,又还有谁同时在中美都享有广泛且巨大的影响力?

Kai-fu Lee是如今外媒报道最多的中国面孔,他清楚美国社会关注的出发点,以美国人再熟悉不过的逻辑去介绍中国当前的一切,而非单向输出。

于是就像一座桥,真正你来我往,有效交流。

所以你看,开复老师最近在美国的“中国吹”言论,又在太平洋对岸刷屏了。

 

One more thing

注:开复老师最近参加2018 TechCrunch和O’Reilly AI Conference。在这两场会议里,被问到各种问题,在演讲和采访回答中,下面10句话是被媒体传播转发较多的:

1)如果火星发现有生命,而中国创业者和美国创业者同时登陆火星,我下注中国创业者会打败美国创业者。

2)美团敢打造60万配送员的配送网络,才能做出600亿美元的公司,改变中国人饮食的习惯。硅谷公司不愿干脏活累活,就只能做出Groupon Yelp 这样飘在空中的技术公司。

3)创新工场已经投出五个中国人工智能独角兽,价值230亿美元,而且都是过去2-4年才创办的。

4)信用卡是美国经济的寄生虫,你们若不铲除他们,只能看到中国移动支付引领全球了。

5)多年后,可能大家会说Groupon是美国的美团,Uber是美国的滴滴。

6)AI时代数据就是石油,中国就是沙特阿拉伯。

7)技术型创业者需要从你们博士的躯壳里走出来,开始谦卑地学习客户永远是对的。

8)终有一天,我们会感谢人工智能取代了我们重复性的工作,让我们从工作狂变成有灵魂的人。

9)人工智能不会毁灭人类,只有人类能够毁灭人类。所以我们要珍惜人类有自由选择的权利,撰写我们和AI的故事的结局。

10)美国的无人驾驶技术全球领先,但是美国政策可能把这优势拱手让人。

— 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