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之前我读了ResNet的论文Deep Residual Learning for Image Recognition,也做了论文笔记[1],笔记里记录了ResNet的理论基础(核心思想、基本Block结构、Bottleneck结构、ResNet多个版本的大致结构等等),看本文之间可以先看看打打理论基础。

一个下午的时间,我用PPT纯手工做了一张图片详细说明ResNet50的具体结构,本文将结合该图片详细介绍ResNet50。

这张图和这篇文章估计全网最详细了(狗头)。

废话不多说,先放图片(文末有无水印版图片或PPT源文件的下载链接,麻烦点赞加个关注!)。

ResNet50网络结构图及结构详解_javaimg

上图(称为本图)可划分为左、中、右3个部分,三者内容分别如下

  1. ResNet50整体结构
  2. ResNet50各个Stage具体结构
  3. Bottleneck具体结构

接下来为正文内容,本文先后介绍了本图从左到右的3个部分,并对Bottleneck进行了简要分析

ResNet50整体结构

首先需要声明,这张图的内容是ResNet的Backbone部分(即图中没有ResNet中的全局平均池化层和全连接层)。

如本图所示,输入INPUT经过ResNet50的5个阶段(Stage 0Stage 1、……)得到输出OUTPUT

下面附上ResNet原文展示的ResNet结构,大家可以结合着看,看不懂也没关系,只看本文也可以无痛理解的。

ResNet50网络结构图及结构详解_java_02img

上图描述了ResNet多个版本的具体结构,本文描述的“ResNet50”中的50指有50个层。和上图一样,本图描述的ResNet也分为5个阶段。

ResNet各个Stage具体结构

如本图所示,ResNet分为5个stage(阶段),其中Stage 0的结构比较简单,可以视其为对INPUT的预处理,后4个Stage都由Bottleneck组成,结构较为相似。Stage 1包含3个Bottleneck,剩下的3个stage分别包括4、6、3个Bottleneck

现在对Stage 0Stage 1进行详细描述,同理就可以理解后3个Stage。

Stage 0

  • (3,224,224)指输入INPUT的通道数(channel)、高(height)和宽(width),即(C,H,W)。现在假设输入的高度和宽度相等,所以用(C,W,W)表示。

  • 该stage中第1层包括3个先后操作

  1. CONV

    CONV是卷积(Convolution)的缩写,7×7指卷积核大小,64指卷积核的数量(即该卷积层输出的通道数),/2指卷积核的步长为2。

  2. BN

    BN是Batch Normalization的缩写,即常说的BN层。

  3. RELU

    RELU指ReLU激活函数。

该stage中第2层为MAXPOOL,即最大池化层,其kernel大小为3×3、步长为2

(64,56,56)是该stage输出的通道数(channel)、高(height)和宽(width),其中64等于该stage第1层卷积层中卷积核的数量,56等于224/2/2(步长为2会使输入尺寸减半)。

总体来讲,在Stage 0中,形状为(3,224,224)的输入先后经过卷积层、BN层、ReLU激活函数、MaxPooling层得到了形状为(64,56,56)的输出。

Stage 1

在理解了Stage 0以及熟悉图中各种符号的含义之后,可以很容易地理解Stage 1。理解了Stage 1之后,剩下的3个stage就不用我讲啦,你自己就能看懂。

Stage 1的输入的形状为(64,56,56),输出的形状为(64,56,56)

下面介绍Bottleneck的具体结构(难点),把Bottleneck搞懂后,你就懂Stage 1了。

Bottleneck具体结构

现在让我们把目光放在本图最右侧,最右侧介绍了2种Bottleneck的结构。

“BTNK”是BottleNeck的缩写(本文自创,请谨慎使用)。

2种Bottleneck分别对应了2种情况:输入与输出通道数相同(BTNK2)、输入与输出通道数不同(BTNK1),这一点可以结合ResNet原文去看喔。

BTNK2

我们首先来讲BTNK2

BTNK2有2个可变的参数CW,即输入的形状(C,W,W)中的cW

令形状为(C,W,W)的输入为 ,令BTNK2左侧的3个卷积块(以及相关BN和RELU)为函数 ,两者相加()后再经过1个ReLU激活函数,就得到了BTNK2的输出,该输出的形状仍为(C,W,W),即上文所说的BTNK2对应输入  与输出  通道数相同的情况。

BTNK1

BTNK1有4个可变的参数CWC1S

BTNK2相比,BTNK2多了1个右侧的卷积层,令其为函数 BTNK1对应了输入  与输出 通道数不同的情况,也正是这个添加的卷积层将 变为 ,起到匹配输入与输出维度差异的作用( 和  通道数相同),进而可以进行求和 

简要分析

可知,ResNet后4个stage中都有BTNK1BTNK2

  • 4个stage中BTNK2参数规律相同

    4个stage中BTNK2的参数全都是1个模式和规律,只是输入的形状(C,W,W)不同。

  • Stage 1BTNK1参数的规律与后3个stage不同

    然而,4个stage中BTNK1的参数的模式并非全都一样。具体来讲,后3个stage中BTNK1的参数模式一致,Stage 1BTNK1的模式与后3个stage的不一样,这表现在以下2个方面:

  1. 参数SBTNK1左右两个1×1卷积层是否下采样

    Stage 1中的BTNK1:步长S为1,没有进行下采样,输入尺寸和输出尺寸相等。

    后3个stage的BTNK1:步长S为2,进行了下采样,输入尺寸是输出尺寸的2倍。

  2. 参数CC1BTNK1左侧第一个1×1卷积层是否减少通道数

    Stage 1中的BTNK1:输入通道数C和左侧1×1卷积层通道数C1相等(C=C1=64),即左侧1×1卷积层没有减少通道数。

    后3个stage的BTNK1:输入通道数C和左侧1×1卷积层通道数C1不相等(C=2*C1),左侧1×1卷积层有减少通道数。

为什么Stage 1BTNK1参数的规律与后3个stage不同?(个人观点)

  • 关于BTNK1左右两个1×1卷积层是否下采样

    因为Stage 0中刚刚对网络输入进行了卷积和最大池化,还没有进行残差学习,此时直接下采样会损失大量信息;而后3个stage直接进行下采样时,前面的网络已经进行过残差学习了,所以可以直接进行下采样。

  • 关于BTNK1左侧第一个1×1卷积层是否减少通道数

    根据ResNet原文可知,Bottleneck左侧两个1×1卷积层的主要作用分别是减少通道数和恢复通道数,这样就可以使它们中间的3×3卷积层的输入和输出的通道数都较小,因此效率更高。

    Stage 1BTNK1的输入通道数C为64,它本来就比较小,因此没有必要通过左侧第一个1×1卷积层减少通道数。

https://mp.weixin.qq.com/s/ARGbjWkaTiHDD-SZlEha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