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又到了做年度总结,新年展望的时候。最近和很多同事亲切友好得交换了反馈,发现很多朋友都会对自己有着同样的埋怨:“想的太多,做的太少,对自己渐渐失去信心”,“做事情东抓一把西抓一把,比较随意也比较分散,一年过去也说不上做了什么,更谈不上有什么收获”,而我给的建议也大多就是一个:“新年了,做个计划吧”。
想清楚不做的事更重要
我们通常以为自己了解自己,清楚自己喜欢做什么,要做什么,所以觉得不需要做计划就可以很好地管理自己。我原来也是这样认为,但是一旦我开始尝试将想做的事情写下来的时候,我才发现想做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大的方面包括公司贡献、项目贡献、团队发展、个人成长、家庭等方面,细节一展开吓自己一跳:旅游、健身、看书、写作、翻译、做播客、内部培训、外部演讲、项目推动、学一门新语言、Recruiter Support、Marketing Support……
每一个项目展开又是一大片,此时我才意识到,我做不了所有的事情,开始对计划进行删减,裁剪到一个相对靠谱的范围,通过做计划搞清楚不做什么比搞清楚要做什么有时候更重要,这样可以让我们更加专注,不会被各种诱惑所影响,做事也更有质量。
给今年一个主题
李开复老师在去年写过一篇《李开复:如何设计你的2015年度计划》,其中提到了Facebook的创办人扎克伯格每年都一项年度计划并执行的很好。所以开复老师也推荐计划不要多,选择一项可行的目标就好。我认为对于大多数人,一年只计划一件事情应该是不够的,但是确实需要给接下来的一年定一个主题,例如:前端之年、设计之年、安全之年、团队之年还是社区之年……找一个今年主要想发力的方向,给自己个目标和指导原则。
制定验收条件
往往我们写计划都是这样式儿的:“今年要健身”,“今年要提高一下前端”,“今年要多读书”,“今年要多分享”,“今年要多帮助招聘”。我们知道一般这样的计划都很难被执行的很好,因为过于宽泛了,无法验证,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无法测试。所以做计划要像写用户故事(User Story)一样制定验收条件(Acceptance Criteria)。
例如上面的计划可以写成:“每周健身3次”,“组织一次三周三页面的培训”,“读30本书”,“每季度做一次内部分享”,“参与支持至少一次校招或社招”,这样的计划更明确也更容易跟踪和验证。
知行合一
大多数计划的完成之日,也就是其历史使命完成之时,其作用主要体现在对于未来一年的美好憧憬而已,可以使身心都得到短暂的放松。
制定计划而不执行,还不如不做计划。为了充分发挥计划的威力,我个人的做法是根据全年计划先制定出第一个月的任务(Task),纳入到GTD体系中执行。因为计划已经被设计成可验证的,所以这种划分会非常的简单,例如一年计划要读30本书,那在第一个月就需要读三本书,我会为拆分出的每一项建立一个ToDo来跟踪这项任务,这样就形成了一月份的具体任务。
每个月的最后一天,也会有一个任务提醒我及时回顾这个月的任务执行情况,一方面将已完成的任务总结写入Evernote中的《个人2016年大事记》中,一方面根据全年的计划和当月的任务完成情况来制定下一个月的具体计划。这样逐月交替,计划就可以充分发挥其价值,来帮助我更好的来管理自己。
成功从管理好自己开始
总之无论是做计划还是时间管理,任务管理,都是一个自我管理的过程。所谓自我管理,我的理解就是用现在的自己管理未来的自己,而同时现在的自己也被过去的自己所管理。以小见大,管理自己的策略和管理一个团队管理一个公司是有很多相似之处的:规划战略,制定目标,划分计划,分解变为可执行可验证的任务,跟踪实施,响应变化,反思总结。所以,无论你有何种远大的目标,就先从管理好自己开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