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去前写完随笔,摘录一下怎么看待移动互联网时代中启发我的话

第一个观点是技术发展的S曲线(下图)。每一项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发展到一个瓶颈,无视这个瓶颈是不行的,会碰壁。

2013年5月27日20:16:02_智能手机

好比现在的CPU,在主频上就到了一个瓶颈区。

第二个是AU模型(下图),一个新产业,在初期以产品创新为主,在后期以工艺创新为主。

2013年5月27日20:16:02_搜索_02

AU模型的主要威力是它提出的主导设计的概念。通过大量的产品创新,会产生一个具有主导地位的产品形态,而主导设计是什么样子,在它出现之前,很难预测,在它出现之后,你再去做和主导设计违背的设计,费力不讨好。

大家想想,智能手机这一块是不是这样的?无论是对业界,还是对消费者来说,IPhone这种智能手机的形态是横空出世的(当然,事后大家发现并不是横空出世的,这个在后面会分析为什么)。现在的智能手机,长的都和它差不多,这就是主导设计。PC上的Windows,搜索引擎中的Google式搜索模式(Google之前,搜索引擎以目录搜索为主),也分别是对应行业的主导设计。

第三个是技术扩散曲线(见下图)。新产品的接受,是从创新者开始的,先后经历早期采用者、早期采用人群、后期采用人群、迟缓者,得到普及,成为日常用品。

2013年5月27日20:16:02_搜索_03

这个观点很朴实。我们来挖掘它的价值:当一个产业刚兴起时,主要角色是创新者和早期采用者,滔滔不绝的也是他们,他们站在自己立场上去看问题,发表观点及受采访。而作为市场的主体:早期采用人群(早期大多数),后期采用人群(后期大多数)还没有参与进来。这就导致一个陷阱,如果你沿着创新者和早期采用者的观点、想法去做的话,很可能做出的不是沉默的大多数所需要的。

这就是第四个洞见(见下图)。早期用户和主流用户区别很大,它们之间存在一个"鸿沟"。如果你用做早期用户的手法去做主流用户,那么很抱歉,个屁的概率很高。

2013年5月27日20:16:02_搜索_04

第五个是Christensen的创造性破坏模型。有两个技术,一个是主流技术,占领了主流市场,一个是野鸡技术,活在野鸡市场上。野鸡技术是向上发展的,一旦野鸡技术达到了主流技术所能忍受的水准,而那时,人们突然发现,野鸡身上有主流技术所无法提供的优势,市场就会发生非常剧烈的变化。

2013年5月27日20:16:02_搜索引擎_05

小型化、无线化、智能化。

做胃镜,一根管子插到胃里,很痛苦。胶囊胃镜,胶囊大小,在肚子里旅游一圈,照一堆照片出来,又不痛苦,获得的数据更多。

如果把机器人做到很小,直接能进入血液里,代替免疫系统来作战,可以战胜多少疾病?

这是浪潮。这种浪潮会横扫整个社会。

趋势是这样,那么怎么参与其中呢?

在主导设计出现前,产品形态的变化规律难以把握,但是模块的变化规律确实很容易把握的。

模块的变化:更小,更强,更易用,更方便,更便宜,更节能。当很多个模块都在发生这样的变化时,这些模块可以组合成很多新形态的产品,如果这些产品能够在利基市场(野鸡市场)上顺利成长,向主流市场的征伐是时间问题。

智能手机是浪花,是催化剂,它会帮我们培养用户使用小型设备的使用习惯,帮我们完善人和小型设备的交互模式和交互体验,它的发展会让无线通讯加速发展,会让小型计算设备的成本大幅度下降,计算能力飞速提高,会让这方面的人力成本变得便宜。

将目光更多的盯在那些大设备上,用我们的小模块,组成新的产品形态,去取代它们。在它(大设备)的立场上,你是外行,但是,一旦你能满足用户的主要需求,那么你就成了市场的主导者了,那时,它就是外行了,而你,是规则制定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