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简介

 

       数据库的功能有增、删、改、查,这4种。
       使用数据库的原因有六个,分别是:降低存储数据的冗余度;更高的数据一致性;储存的数据可以共享;可以建立数据库所遵循的标准;便于维护数据的完整性;能够实现数据的安全性。其中最重要的是降低数据的冗余度。
       掌握数据库相关的技术,是程序员必备的技能之一。

 

       数据在数据库中的存储形式分为:
       1、层次模型,单个记录以父子关系组织在一起,形成一个倒挂的树。
       2、网状模型,网状模型通过允许记录有多个父子关系,来增强层次模型。
       3、关系模型,关系型数据模型与与层次和网状模型的呆板结构完全不同。访问层次状数据库的应用程序基于该数据库已经定义好的实现。数据库结构必须硬编码到应用程序的编程语言中。如果数据库发生变化,该应用程序就必须变化。
       但是,关系型数据库是独立于应用程序的。更改数据库设计,而不会影响应用程序成为可能,因为关系型模型用组成相关数据的表的行和列这种结构,来替换父子框架。使用关系模型,我们可以克服早期模型的缺陷,在表之间定义复杂的关系。
       4、对象模型,所谓面向对象,就是将世界上一切事物都看做是对象,整个世界都是由相互关联的对象组成。
       关系型数据是把世界看做是由实体和联系组成的。所谓实体就是指在现实世界中客观存在并可相互区别的事物。实体可能是有形或无形的、具体或抽象的,有生命和无生命的。
       对任何关系型数据库来说,表之间的关联关系存在3种基本的关系类型: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

       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
       关系型数据库只是一个保存数据的容器,大多数数据库依靠一个称为数据库管理系统(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简称BDMS)的软件来管理数据库中数据。管理关系型数据库的软件称为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Relational 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简称RBDMS)
       我们可以把RBDMS分为本地数据库管理系统和数据库服务器管理系统两种类型。


       结构化查询语言SQL:
       SQL是结构化查询语言(Structured Query Language)的英文缩写。SQL与RBDMS协同工作,来定义数据库的结构、存储数据、操纵数据、获取数据、控制对数据的访问以及确保数据的完整性。SQL是非过程性的,只关注结果,过程有BDMS来操控。
       SQL标准定义了操作关系型数据库以及包含的数据的多种技术,并将SQL语句分为:数据定义语言(DDL)、数据查询语言(DQL)、带护具操作语言(DML)和数据控制语言(DCL)。
       DDL用于创建、修改和删除数据库内的数据结构。
       DQL用于从数据库中一个或者多个表中查询指定的数据。
       DML用于修改数据库中的数据,插入、更新和删除数据。
       DCL用于控制对数据库的访问权限和控制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