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lint 是非常有名的 linter,地球上每一个 JavaScript 程序员都应该知道。
linter 是一种代码静态分析工具,它可以帮你找到代码中可能存在的错误与 bug,也能找出代码风格的问题,不过因为只是静态分析,对 js 这种动态类型的语言所能做的就比较有限了,毕竟在 js 中,变量的类型如果不执行就不容易知道,有些错误就不那么容易被找出来,虽然如此,能做的检查还是很多了。
安装
安装 eslint 本身只需要安装 eslint 本身就够了,而且 eslint 自带一些规则,不安装任何插件就做到基本的检查,但一般还是需要安装一些插件。
$ yarn add --dev eslint
eslint 除了可以安装插件外,还可以安装另外两个东西,总共有 3 种:
- plugin:eslint 的插件可以帮 eslint 增加规则,另外也可以通过配置文件让程序员添加自己的规则,插件可以提供一份默认的推荐配置
- config:可以重复使用的规则配置文件,比较有名的是 standard 和 airbnb 的规则,配置文件有可能会有依赖的插件,需要自己去安装
- parser:用来扩充 eslint 可以处理的语法,有用 babel 转换 js 的 babel-eslint ,让 eslint 可以处理实验性的语法;@typescript-eslint/parser 可以让 eslint 处理 Typescript;还有 vue-eslint-parser 用来处理 vue 代码。
使用
虽然安装很简单,但不对 eslint 进行配置是什么都不能做的,所以还要提供一个基本的配置,而 eslint 提供一个简单的初始化命令,通过执行这个命令并回答几个问题,eslint 就会产生一个基本的配置:
$ yarn eslint --init
eslint 的配置文件可以是 js、json 或 yml 的格式,在这里我们用 js 格式,文件要取名为 .eslintrc.js,这里就用基本的配置,即只用 eslint:recommended 这组设置,如果有其它的插件也像这样进行基本的设置:
module.exports = {
extends: 'eslint:recommended',
}
eslint 的配置文件有几个基本的配置项,在这里也顺便说几个我常用的 config 的插件,首先是 config 的部分:
-
eslint-config-standard:很有名的配置,它还需要另外安装 4 个插件 eslint-config-prettier:用来关掉排版相关配置项的配置文件,因为要交给 prettier 处理,关掉就不会引发冲突了。 我还没有列出 standard 所相依的插件:
-
eslint-plugin-simple-import-sort:能够自动排序 import 的一个插件
-
eslint-plugin-eslint-comments:用来检查 eslint 的特殊注解的一个插件,eslint 可以用特殊的注解开关规则,这些等下会讲到,这个插件的用途是不允许关闭了规则后不再打开,以及关掉所有规则。 把上面的内容都写到配置文件中应该是这样:
module.exports = {
extends: [
'standard',
// 加上 prettier 的配置,关掉部份样式检查,顺序很重要
'prettier',
'prettier/standard',
// 如果是插件提供的配置项需要以 `plugin:` 开始
'plugin:eslint-comments/recommended',
],
// 额外的规则,这里也可以决定是否要关掉某些规则
rules: {
// 设置 plugin `eslint-plugin-simple-import-sort` 的 `sort` 规则是 `error`,也就是不符合时是会报错的
// 另外还可以设置为 `warn` 只警告,或是 `off` 关掉
// 有的规则也有选项,这是就要用 ['error', {<options>}] 这种像 babel 的格式了
'simple-import-sort/sort': 'error',
},
// 配置指定的环境,这会影响到判断哪些是全局变量
env: {
browser: true
},
// 设置 eslint 自己的 parser 用的是哪一版本的 js ,一般设置为 eslint --init 就行了
parserOptions: {
ecmaVersion: 12,
},
}
运作原理
eslint 跟 babel 很相似,都是先把文件转成 AST,如果想查看 eslint 转出来的 AST ,可以到 AST Explorer (https://astexplorer.net/) 选择 espree 解析器,这是 eslint 内置的解析器,它和 babel 的解析器不太一样,应该说是 babel 的解析器和别人不一样才对,ECMAScript 定义了一套 js 的 AST 该怎样定义的规则,是 babel 和别人不同,另外 eslint 的解析器需要很详细的信息,不能只有代码的同步而已,而这样才能做好 lint 的工作。
它的运作方式也像 babel 一样,让 plugin XML visitor 对特定的节点进行检查,如果发现有问题就通过它的 API 来报告,也可以通过它的 API 提供修正的程序。
写一个自己的 eslint 插件
接下来写一个 eslint 插件,虽说是写插件,但实际上写的是 eslint 的规则,假设我们希望 js 的对象是这样的(比如 vue 的 object):
export default {
name: 'Foo',
props: {},
data: () => ({}),
}
像上面这样中间都有个空行,可以用两种很简单的方法来判断是不是 vue 的对象:
-
在 export default 之后
-
包含在 Vue.extend 中 eslint 的规则大致分为meta 和 create 两个部分:
-
meta:这个规则的描述,如果这个规则可以被自动修复,也必须要定义在这里
-
create:建立规则的 AST visitor,规则的检查是在这里做的 与 babel 插件很像,第一步是先打开 AST Explorer,选 eslint 用的解析器 espree,这里要替换的是 ObjectExpress
module.exports = {
meta: {
// 可以被修复的规则一定要定义,这里除了 'whitespace' 外还有 'code' ,不过知识分类上的问题
// 这里因为是要加换行,所以选 'whitespace'
fixable: 'whitespace',
// 可以定义可能会出现的信息,这就可以进行统一管理。这是 eslint 的推荐做法
// 你也可以直接把数据写在 context.report
messages: {
requireNewline: 'require newline between',
},
},
create: function (context) {
return {
ObjectExpression(node) {
if (
// 判断副节点是否为 export default
node.parent.type === 'ExportDefaultDeclaration' ||
// 或父节点是 `Vue.extend`
(node.parent.type === 'CallExpression' && isVueExtend(node.parent.callee))
) {
// 得到 source code 对象,后面的 fixer 需要用到
const sourceCode = context.getSourceCode()
// 用 for 循环把对象的属性每两个氛围一组,检查中间有没有加空行
for (let i = 0; i < node.properties.length - 1; ++i) {
// 这里的判断方法很简单,上一个属性结尾的行号必须与下一个属性结尾的行号相差 2 以上
// 也就是中间有两个以上的空行
if (node.properties[i + 1].loc.start.line - node.properties[i].loc.end.line < 2) {
context.report({
// 用预先定义的数据
messageId: 'requireNewline',
// 或是你可以直接把数据写进来
// message: 'require newline between',
// 指定出错的位置,因为是在两个属性之间,所以就用上一个的 end 与后一个的 start 来指定
loc: {
start: node.properties[i].loc.end,
end: node.properties[i + 1].loc.start,
},
// 如果出错的位置正好是某个 AST 的节点,那也可以传入节点
// node: node
fix(fixer) {
// 这里是自动修复的部分稍后再加上
},
})
}
}
}
},
}
},
}
正常来说 eslint 的插件需要照着 eslint 的命名规则才能加载,不过为了方便测试,就直接调用 eslint 的函数把自定义的规则加入:
// eslint 的 Linter
const { Linter } = require('eslint')
// 我们要定义的规则
const rule = require('./space-between-properties')
const linter = new Linter()
// 为规则设定一个 id
const id = 'space-between-properties'
// 加入规则定义,也就是上面的那个东西
linter.defineRule(id, rule)
// 执行规则
const res = linter.verify(
`
export default {
name: 'Foo',
props: {},
}
`,
{
rules: {
[id]: 'error',
},
parserOptions: {
sourceType: 'module',
ecmaVersion: 2015,
},
}
)
// 如果有错误的话就打印出来
if (res.length) {
console.log(res)
}
不出意外的话应该会看到有内容输出,接着要加上自动修复的部分:
// 接上面的 fix 部份
fix(fixer) {
// 取得两个节点中间的 token
const tokens = sourceCode.getTokensBetween(node.properties[i], node.properties[i + 1])
// “通常”中间只会有逗号,所以唯一的节点就是逗号
const comma = tokens[0]
// 要求 eslint 在都好后面加上换行
return fixer.insertTextAfterRange(comma.range, '\n')
}
修复也很简单,就是在逗号后面加上换行而已,不过上面也特别说了是“通常”,其实这个插件你只要在 , 后面加上注解就会出现问题了
eslint 会在最后一次把修复加上去,然后再跑一次所有规则,如果还是有可以修复的问题就再跑一次,直到没有可以自动修复的问题为止,所以也不用担心会破坏其他插件所提供的规则。不过如果出现了规则互相冲突会怎样呢,如果有兴趣的话可以自己来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