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上周写了一篇《筛选了几百份简历,明白了为什么大厂要设学历门槛了》,讲的是关于面试简历筛选与面试者真实经验判断。没想到这篇文章在CSDN和掘金上获得了不少的阅读、点赞、评论和收藏。
今天这篇继续来聊聊跟大家关系更紧密的,关于薪资、关于培训机构、关于内卷的一些看法。
故事从那位哽咽者开始
故事从远程面试一位简历包装的面试者开始。有一次面试一个姑娘,连续问了两个项目实现逻辑的问题,对方因为答不上来,说话都开始哽咽了。于是赶紧问了一个简单的问题,缓解对方情绪,快速结束面试。
经过这件事之后,对面试者的情绪真是照顾有加,即使发现对方有问题,也装作不知道,快速走完整个流程,客气的结束面试。
但这种改变也引起了部分面试者的改变。面试另外一个姑娘时,没几分钟已经发现她没有工作经验,出于照顾情绪,还是问了她期望的薪资。没想到姑娘以为搞定了面试官,开口要了20k的价格。
刚刚毕业,经过培训,简历作假3年经验,所掌握的技能更多的是面试题,然后开口要价20k。是梁静茹给的勇气么?
故事的另一面
经过了几十场面试,发现经过培训机构培训,包装简历的,基本要价范围都在15-20k之间。但这组数据却有着另外一个对照组,那就是有一两年真实工作经验的人开的价格。他们的开价大多在10-15k之间,这是什么情况?劣币驱逐良币吗?
锚定心理作祟
这个问题思考了很久,大概想明白了后面的原因,曾发过这样一条朋友圈:
“最近在思考一个招聘的奇怪现象:为什么大多数真正工作一两年的人要价在10-15k之间,而刚培训出来包装一下就敢要15-20k?
思考的答案是:锚定效应。那些有工作经验的人,锚定的是原来的工资,比如原来10k,涨50%已经很高了,也不过15k。而培训出来锚定的是机构宣传的价格或最优同学找到的价格。因此,就出现了这样的倒挂现象。”
后来想想,除了攀比,培训机构的宣传应该起了很大作用。比如有些可能会鼓吹,经过我们的培训,谁谁谁拿到了多高多高薪资。然后再回来做一个经验分享,于是刚毕业,不了解行情的学生就以为市场价格就真的那么高。
朋友的案例分享
刚发完那条朋友圈,就有朋友私聊我,讲的另外一个人94年的Java开发和他的表弟的故事。94年的Java开发说,他表弟培训机构出来,在郑州面试开价15k,直接把面试官吓跑了。然后表弟到上海,开价17k,竟然被录用了。
然后,94年的开发就说朋友不敢要价。而这位朋友跟我的看法一样:这只是个例,只是幸存者偏差。
为什么说是幸存者偏差
在招聘的过程中,HR给到我这边有大几百份简历了,经过上篇文章中的筛选,真正到面试阶段的只有几十个,大概只有5%被筛选出来。而真正能进入第二轮面试的目前只不过四五个。
被筛掉的几百份简历,90%是因为简历作假被识别出来的,而进入电话面试的几十个人中,90%同样是包装的。这说明什么?这说明大多数公司的面试官都不傻。真正有点实力的人,都被抢走了,而这些包装的,要高价的,却一直处于找不到工作。
有真实工作经历的人吃亏了吗
所以,回到上面的话题,有真实工作经历的人吃亏了吗?没有,他们的工作经验快速被市场识别出来,然后快速找到了工作。甚至当拿到多个offer之后,他也会进行权衡,选择自己满意的,符合市场规律的薪资。
唯一想说的是,如果你真的有技术实力,其实可以自信一些,向那帮刚毕业的学生学习一下,别怕!
而对于刚毕业的学生想说的是:刚毕业,那点工资差距真的影响不太大,先找到工作,提升实战能力才是首选。如果一直受到锚定效应的影响,一直飘着,错失的会更多。而那些经过包装,但一直没找到工作的人有多少,可能根本没人跟你说,他们没找到工作的原因,更不会有人跟你讲,不要只看幸存者偏差的结果。
真的内卷吗
在招聘岗位上,现在招人的基本要求就是:你来了,能把这摊事撑起来就好。什么学历,上家公司背景,几乎不在乎。但面试的结果却让人非常失望。
在招前端面试时,好不容易发现有真实工作经验的人,然后问一个简单的实战问题:用纯HTML实现一个文件上传功能,你会怎么做?
答不上来,工作好几年的人,竟然答不上来。一个form表单,两个input的事,竟然答不上来。
我在想,是真的内卷了吗?还是自己真的没用心学习提升一下自己呢?
小结
目前市场的现状就是,企业找不到好的人才,而很少情况是人才找不到好工作。只要你稍微努力一下,你就能超过一大批人。
就我自己而言,马上到35岁的坎儿了,反而不焦虑了,反而对未来充满了希望,反而发现选择的机会更多了。为什么呢?持续看我文章的朋友都知道,我几乎没有一天不在学习。你呢?是仅仅处于在心理上的内卷焦虑中,还是已经做出了行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