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青年们,都在想些什么?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青年是时代发展的晴雨表,也是引风气之先的社会力量;科技青年,从行业精英中来,到优秀学者中去。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高校辈有人才出,带你上车,体味大神们寻常人生中的酸甜苦辣,获得满满干货和人生箴言。
天下学者一家亲,到哪都可称师哥,今天听谁唠唠嗑?
本期我们有幸采访到了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海量数据计算研究中心的朱镕博士。 图源:个人提供
研究分享:AI for System,我的话匣子关不住
图源:个人提供
朱镕,今年1月份博士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海量数据计算研究中心。一毕业便受到阿里巴巴达摩院邀请,担任算法工程师,从事一些数据处理方面的算法和系统方面的技术工作,他主要负责的研究方向是AI for System,即通过一些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的技术来解决以前系统设计中的优化问题。
“其实我博士课题主要研究方向是图数据挖掘,现在也算是跨方向研究,这我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有很多知识缺口需要恶补。”
谦谦君子,温润如玉。朱镕给小芯的第一印象便是如此。
其实,他最初的理想是博士毕业去当老师,教书育人。
“但是后来我发现,高校和企业不是完全对立的,相互的交流合作越来越多。所以我毕业选择了来企业工作,学术界和工业界我都想了解一下。未来我希望自己积淀的更多一些,解决一些更加实际、更有挑战性的问题,丰富自己的技术领域。Better Research,Better Life,Better Future。”
接着,小芯与朱镕谈及了他的研究方向AI for System,小伙子的话匣子一下子被打开。
“我个人觉得这个方向是非常有意思的,目前研究开展也有一些,但从深度和广度两个层面来看都不够。因为以前深度学习主要解决的问题都是一些偏软性的任务。比如说,最重要的两个应用领域:第一个是自然语言处理,把人类的语言让机器去处理,建立相应的模型去做翻译等相关的任务。第二个是计算机视觉语言CV这类,让计算机通过一些方式去理解图像,理解视频,包括完成一些像人脸识别之类的任务。”
“但这些都是软性任务,现在AI for System更多是用深度学习这些去解决系统构建里面的一些任务,它和以前NRP、CV里面的一些技术可能不太一样,它偏硬性一点。”
小芯逮到机会,赶紧“穷追不舍”,想挖掘出更多关于目前AI for System研究的情况,于是对朱镕的研究领域继续深耕,获得满满业内干货:
Q:为什么要研究AI for System这个方向呢?它的研究价值、现状和前景?
“因为我们回顾以往的一些系统设计,发现以前的设计更多的是靠人的经验。我们去总结一些规则,然后通过相应的方式去优化系统的设计和架构。但是现在系统的规模越来越大,人类的经验所总结的规则是有限的,它并不一定能够很好的去适应现在系统发展的需要。
深度学习恰恰具有解决这方面问题的巨大优势,我们就试图用它来取代人类总结规则的过程。通过他在数据中的自主学习,自动的去发现这些规则,去帮我们优化系统相应的架构。
包括之前很著名的新闻,谷歌用机器学习的方法来做索引,战胜了数据库里非常常用的一些壁数。我们现在也在做相关的一些探索,将机器学习相关的技术,应用于数据处理系统的一些通信同步,包括像索引,缓存,还有相应的一些技术,希望能够让我们的系统更加智能化,更加的聪明,能够自动化优化到用户所期盼的程度。”
Q:目前已经取得的研究成果?可以做详细一点的介绍,分享一些干货吗?
“我在博士期间做的是图数据挖掘方向,关注于考虑多层次图数据的分析和挖掘问题。在这个方向上,我们针对图数据多方面的顶点关系,完成了稠密区域发现、可靠邻居搜索、相似性计算、影响力最大化等多方面的工作。这方面的工作发表了多篇文章。例如影响力最大化问题,我们首次提出了同时优化时间、空间、精度和稳定性四方面指标的算法。测试结果表明该算法性能优于目前已有的任何算法。目前我从事的是机器学习、图数据和图系统相互交叉的研究方向。在机器学习和图数据结合领域,针对图神经网络GNN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在机器学习和系统交叉领域,开展了AI for System相关的研究,使用强化学习的技术对系统设计做自适应的优化。目前这方面的研究工作正在开展过程中。”
Q:怎样去做好研究呢?有没有什么建议和技巧分享?
“我觉得研究更多的是一个总结和感悟的过程。可以总结为两点:第一点是积淀,就是说我们可能要了解最新的一些研究进展,看很多相关的一些论文,包括补充相应的方向的一个专业数据,专业知识和背景知识。
拿我自己举例子,因为我从博士到工作等于是换了一个方向,没有继续从事原来课题的研究。为了适应这种跳跃,一方面,我先后补了很多背景知识,包括把相关领域那些圣经级的书籍全部看一遍。另一方面,我也把这个方向目前最新的一些研究进展和研究综述全部看了一遍。这样就会有一个宏观和微观上的双重把握,然后你就可以对你所研究的这些项目和问题有一个总体上很清晰的一个认识。
第二点是思考,经过积淀,现在你已经对这个问题有了一些了解,那么之后为了解决那些困难,你会采取怎样的一种努力,这就是思考。我觉得思考更多的是一种经验性的东西,是能力的一种体现。整个博士期间很好地培养了我们这种做科研的能力,当然也会在以后工作中得到进化。古语说得好,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所以我觉得做研究就是一种思和学,两者相互迭代,相互提高,螺旋式上升的这样一个过程。”
Q:作为过来人,对于即将进入社会,找工作或参加工作的师弟师妹有没有什么建议?
“希望大家,尤其读博的同学,不要总待在学校,可以去企业、研究院去实习,一是看看外面的世界,看看大家都在做什么。我一直倡导,一定要走出去,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只有交流、碰撞、接触,才能产生好的idea。二是了解实际的业务场景,知道用户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做拍脑袋想问题的研究完全没有任何意义。三是培养自己多方面的能力,除了技术研究,还有人际交往、交流报告等等,不能做书呆子。凡是真正科研上有大成就的人,绝对都不是书呆子。四是不要局限于自己的领域,多看看其他领域的进展和知识,尝试一下交叉的工作,对于丰富自己的研究能力大有裨益。五是不要迷信权威,相信自己的判断,敢于吃螃蟹和走自己认为正确的道路,有试错才会有收获。”
图源:个人提供
走近朱镕:保持好奇心,“取经之路”还很漫长
走近朱镕,不同于人们刻板印象中常年蜗居在实验室的科学怪人形象,他更像一位有远见卓识的政客。
“我对时政比较感兴趣,每天可能都会花上半个小时的时间去看一下相关的新闻和材料,研究一下最新的军事装备。往大了说叫关心国家大事,往小了说就是满足一些个人好奇心。”
好奇心,人类进步的动力,也是一个研究者所必备的基本素养。在好奇心的驱动下,研究员们始终充满热情,不断尝试。但研究过程注定是枯燥单调的,这个时候就需要一点自娱自乐,需要有自己专属的娱乐解压方式。在这个方面,朱镕可谓是一骑当千,总能挖掘新的爱好,带着大家一起玩。
“我特别喜欢游泳,喜欢那种在水中漂浮很自在的感觉,经常和同事一起去搞一搞游泳比赛,我觉得是一种比较棒的减压方式,定时的减压能提高研究效率。
另外,我最近还培养了一个新爱好——德州扑克,同事之间玩,可能你手里有牌也可能你手里没有牌,虚虚实实真真假假相互交融,毫无疑问心理的磨练。”
当被问及怎样看待别人对他“学霸”“天才”的评价时,“扑克迷”立刻羞涩表示:
“我觉得这个问题应该属于‘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范畴,如果说别人总认为你是一个学霸,更多的可能是因为他并不是你这个领域的,或者说对你这个研究方向并不是很懂,然后看到你的文章,科研成果,获得的一些奖励,就会自然而然认为你在这个方面积淀深厚,研究深入,产生一种很厉害的感觉。
但是从自身来说,我觉得自己还是远远不够的,毕竟现在都是刚刚参加工作,向有经验行家学习的路还很漫长。甚至有时候和我们的一些同龄人相比,我觉得我的工作也是远远不如他们的。
这方面,保持自我的同时也要保持一个谦虚谨慎的心态,要听取别人意见,也要客观看自己,不要沉迷于别人对自己的夸赞中,以学习为主,把‘如何充实和提高自己’设为目标,这样才能够让自己进步的更快。”
天才有怪癖:吾好梦中思考,线性与非线性的交融
不是所有事都是一帆风顺的,技术研究更是如此。在科研过程中,我们总会遇到各式各样的问题和挑战。遇到问题了该怎么办呢?不少人都曾在这个问题上栽过跟头,对此,朱镕热心的提供了自己的一套解决方案。(敲黑板,划重点)
“某一次我们一篇论文的实验,已经完成了95%的测试,还剩余5%的工作还没有完成。但是这个时候,用于实验的集群电费账户已经告警了,集群管理员把集群下线了。当时论文的Deadline已经很近了,而且也找不到可以替代的集群重新做实验。而集群的电费,是每个财年学校做预算的时候才下拨的,所以钱需要到下一年才能给。这时候,我就废了很大的力气,和财务和科工部门沟通。最终通过争取,他们同意让我们先运行实验,完成后面的工作,电费预扣明年的额度。我觉得在这个过程中,虽然很紧急,但是收获很大,对自己的沟通能力培养很多。
遇到这种需要多个部门协调的时候,一定要有条理。首先必须明确自己的需求是什么,怎么才能达到这个目的,给出他们建议的备选方案。而后和相关负责的部门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讲清楚这件事情的前因后果,最后总是可以得到理想的结果。”
社会的生态是复杂的,一个成熟、完备的科研工作者,不仅仅具备的是技术层面的研究能力,也应该有完备的人际沟通、资源争取、协调组织、交往外联方面的能力。朱镕在读书和工作期间,除了埋头写论文以外,也会参加很多外部的活动,包括学术和非学术的,用于增大自己的交往面。这也是他总能沉着冷静面对各种问题突发问题的关键。
此外,他常常将研究过程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叫非线性的,一部分叫线性的。
什么是非线性的?他用简单的语言为我们解释道:
“就是说我们研究过程往往会碰到一些很难的点,一时半会想不到很好的idea,没有灵感难以继续推进。”
谈及每个人都会有的“大脑短路期”,朱镕还“神秘”地为我们分享了他的“传家秘诀”和趣事。
“每当我卡壳时,我就会通过一个神奇的方式来让自己获取灵感,那就是做梦,我往往会在做梦的时候得到一些特别好的灵感。
我有一个研究的idea,关于那个东西的证明,我就是在做梦的时候得到的。当时梦着梦着,突然一下就惊醒了,然后迅速就把这个证明过程全部给推了出来,用了一个很巧妙的转换方式。这听起来很玄幻,但的的确确是发生在我身上的事情。
可能是因为当你总是关注一些东西,反复思考思考,就郁结在一个地方,并不一定能得到解脱。但是像在梦里,你的大脑的神经元相互之间有一些杂乱的连接交互之后,往往能够诞生出来一些不一样的东西。比如说,像深度学习的神经网络,它的神经元之间相互怎么样能连接得到一个好的效果,它就是一个black box,一个黑盒。你并不知道怎么样去堆一个模型,它往往就能得出效果。”
然后,第二个部分线性的,就是说在我们基本确定了已有的方向,接着往下推进。比如说做一些写代码,调参数,写论文等一些比较苦力的活。这个部分的一些事情,我觉得更多的需要的是一种韧性和坚持,是考验我们耐心、恒心和毅力的一个过程。但我觉得这个东西只要我们坚持下去,慢慢的培养和磨练自己的心性,一定就可以达到相应的目的。
图源:个人提供
不一样的烟火,不一样的他
“全面”、“乐观”、“韧性”是朱镕的代言词。
“全面”,他不会局限于单一技术领域的事,会通过涉猎天文地理各方面的阅读来不断拓展自己的广度。
“乐观”,对任何事物的变化,他都保持着坦然接受的态度,主动去拥抱这种变化,去适应不同的工作节奏,不同的工作环境和不同的工作氛围。
“韧性”,也可以说是他独有的一种“任性”。他常常喜欢去挑战一些别人觉得不会成功的事。
“有些事试了不一定会成功,但不试连失败都谈不上。”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扑克迷”的“取经之路”还很漫长……
:你养过宠物吗?
养过,而且养过很多稀奇古怪的东西。
:比如说什么宠物?
养过猫,养过狗,还养过蝌蚪,当然它最后长成了小孩,还养过蚕。
:那你其中最喜欢的宠物是什么品种?
蚕宝宝,因为它可以吐丝结茧,而且养过的整个过程我觉得还是非常的有意思,相当于一个很有益的科学探索,尤其最后看到了结出的蚕茧和蚕丝。
留言 点赞 发个朋友圈
我们一起分享AI学习与发展的干货
如需转载,请后台留言,遵守转载规范
推荐文章阅读
ACL2018论文集50篇解读
EMNLP2017论文集28篇论文解读
2018年AI三大顶会中国学术成果全链接
ACL2017 论文集:34篇解读干货全在这里
10篇AAAI2017经典论文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