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Pipeline概述

  • Redis客户端执行一条命令分为如下四个过程:
  • 1.发送命令
  • 2.命令排队
  • 3.命令执行
  • 4.返回结果
  • 其中1+4称为Round Trip Time(RTT,往返时间)

Pipeline概述

  • Redis提供了批量操作命令(例如mget、mset等),有效地节约RTT。但大部分命令是不支持批量操作的,例如要执行n次hgetall命令,并没有 mhgetall命令存在,需要消耗n次RTT。Redis的客户端和服务端可能部署在不 同的机器上。例如客户端在北京,Redis服务端在上海,两地直线距离约为 1300公里,那么1次RTT时间=1300×2/(300000×2/3)=13毫秒(光在真空中 传输速度为每秒30万公里,这里假设光纤为光速的2/3),那么客户端在1秒内大约只能执行80次左右的命令,这个和Redis的高并发高吞吐特性背道而 驰
  • Pipeline(流水线)机制能改善上面这类问题,它能将一组Redis命令进行组装,通过一次RTT传输给Redis,再将这组Redis命令的执行结果按顺序返回给客户端
  • 下图为没有使用Pipeline执行了n条命令,整个过程需要n次 RTT


  • 下图为使用Pipeline执行了n次命令,整个过程需要1次RTT


二、性能测试

  • 下图给出了在不同网络环境下非Pipeline和Pipeline执行10000次set操作的效果,可以得到如下两个结论:
  • Pipeline执行速度一般比逐条执行要快
  • 客户端和服务端的网络延时越大,Pipeline的效果越明显


  • 备注:因测试环境不同可能得到的具体数字不尽相同,本测试Pipeline每次携带100条命令

三、原生批量命令与Pipeline对比

  • 可以使用Pipeline模拟出批量操作的效果,但是在使用时要注意它与原生批量命令的区别,具体包含以下几点:
  • 原生批量命令是原子的,Pipeline是非原子的
  • 原生批量命令是一个命令对应多个key,Pipeline支持多个命令
  • 原生批量命令是Redis服务端支持实现的,而Pipeline需要服务端和客户端的共同实现

四、最佳实践

  • Pipeline虽然好用,但是每次Pipeline组装的命令个数不能没有节制,否则一次组装Pipeline数据量过大,一方面会增加客户端的等待时间,另一方 面会造成一定的网络阻塞,可以将一次包含大量命令的Pipeline拆分成多次 较小的Pipeline来完成
  • Pipeline只能操作一个Redis实例,但是即使在分布式Redis场景中,也可以作为批量操作的重要优化手段,具体见后面“缓存设计”文章的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