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mp.weixin.qq.com/s/_zKEcP6IcCJ5LjgaLe23lQ

初衷:帮老爸老妈实现价值增值,对穷苦大半辈子的老人来说,由自己的劳动报酬带来的愉悦感很好,我永远都记得他们拿着销售所得后的笑容。

原则:1)老爸老妈开心,又不能让他们太累,所以要在产量和辛劳度之间平衡;2)我的时间投入最少;

成果:平均2月左右一次销售(农产品季节性明显),1年多来,累计销售收入1万+,今年预计过2万。

产品:散养鸡/鸭蛋、散养鸡、菜籽油、土豆等。其实,卖的是我的个人品牌,大家信任我提供的是绿色食材,真正不吃饲料的跑地鸡。所以虽然村里很多人希望我代销,我都没有答应,原因:1)不敢保证产品质量,同样是土鸡,有的满地跑,有的被圈养在狭小的范围,有的也吃饲料,农产品没有标准;2)没有时间,时间是最宝贵的;

定价:

  • 刚需产品不亏本就好,所以鸡/鸭蛋的销售价就是农村里的收购价,2/2.5元/个;
  • 附加产品略加价,比如农村里鸡的零售价200-250/只,我卖260,真不赚钱,我还要几十公里送货咩,油费、时间等。

销售渠道:微信,搞过1个微店(没有实际成交)

客户:朋友、同事,朋友的朋友或者同事,最多辐射了一层关系网。总的成交客户也就10个左右,多是重复购买的客户。

感悟:

1、赚钱不容易。客户的转化和拓展比我预期的要难很多,现在的客户多是朋友、同事,会长期重复下单的的客户一只手数的过来。相比菜场里一只鸡几十块到100多,我的定价高了,所以受众不大。但相比高端进口超市,我的定价不算高,但高端超市解决了品牌、信任的问题。我的客户仅限于熟人中购买力比较强的,加上我不愿意花时间,产量也有限,所以规模作不大。

2、对商业的理解需要补课。千万不要以为在大公司、大平台混,就理解商业。上幼儿园时,老妈就让我拎着菜篮子,挨家挨户去卖菜,每年的寒暑假都在各种小作坊里混,长大一点就开始观察到身边的企业一家家倒下,一家家又长起来,所以我自以为还是很接地气的。但帮老爸老妈卖农产品后,发现自己已经相去甚远,也建议要作商业的朋友,自己去经营一些东西,只为感受商业,形形色色的商人心理和经营手法。

举2个案例:

案例1:有的老人舍不得吃鸡蛋,也不舍得送人,总等着人来收,于是家里的鸡蛋越攒越多,但时间长,鸡蛋会坏。后来别人来买了,不幸吃的时候发现鸡蛋是坏的,于是以后再也不会到老人这里来买。不管在什么行业,也不管在农村、城市,这种心态都不少,炒股的时候也会有这种心态。事情的本质是一样的,我们要的是什么,有什么,能放弃什么,贪多必自伤。

案例2:现在的农村或城乡结合部,有很多小农场、观光采摘园,农产品往往供不应求,农场主肯定不想错失这部分生意,所以农庄里卖的农产品往往不是自产的,从外部市场采购来。加之,消费者对农产品并没有专业的判断力,所以可以蒙混过关,但遇到吃货或者有经验的,一定穿帮,比如鸡蛋打开后,我妈一眼就可以看出它的品质。更重要的是,这不是长久之道。

3、食品安全问题让人寝食难安。我曾天真的以为农村里的食材总是安全的,后来才知道,催熟剂、各种药剂无孔不入。比如笋,不打药的农户少之又少,因为打药后,笋可以早上市,早期上市的笋价格(农村收购价)可以到30元/斤,但产量旺季就只有几元一斤。我们的先哲说过如果有300%的利润,资本就敢于践踏人间一切的法律。我们的农民非常朴素,也无法抗拒。笋式如此,其他的产品也难免入俗。

4、农产品没有标准。我家的油是纯天然的,从生产到压榨,没有任何添加剂,可是怎么让客户相信?我家的鸡是纯散养,不吃一颗饲料,就在乡间地里撒欢,怎么让客户相信?有个朋友简单研究过农产品的标准:无公害、绿色、有机等。但是这些标准本身的社会认知、接受度也远远不够,一项项对应到产品上更是难。没有标准的时候,自创标准或许是个好机会,自创标准还有一种办法就是打品牌,消费者不需要感知标准,只要记得品牌就好,因为品牌中包含了品质、信任。

5、眼前和未来的竞争是供应链。这部分留着下次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