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 无知无畏
    • 弃赛
    • 再报名

 


记得10多年前还在读书时候,看到有朋友背着越野包从山里回来,羡慕的不行,就盼着有一天自己有机会也参加一下,直到某一次刷抖音看到澳门Vivi作为首位中国澳门女性,挑战环勃朗峰168公里越野赛成功,再也无法按捺内心的冲动,于是开始了越野入坑之旅。

无知无畏

2019年,自己平时一般每个月都有跑步5-10公里运动,偶尔2-3个月会刷一个半马(21公里),在年底时候看到中山市有马拉松比赛,于是报名参加了人生第一场马拉松比赛,而且,年轻气盛的报名了全马(42公里),唯一的一次长距离是年初在深圳湾体育公园,沿着海边自己尝试了一次全马(那个时候自己还不知道需要准备补给,拿着手机就出发了)。好在,最后正式比赛全程补给,全马最终成绩4小时13分钟。
我的第一次越野比赛_跑步

第一次参加马拉松的感受,对于这个配速还算自豪,毕竟很多经常参赛的朋友用时比我还长,比赛之后下午回深圳自己搭地铁,也没什么特别反应,只是比赛之后的第二、三天时候有点腿酸,再之后就恢复赛前状态。因此,在报名越野时候,轻率的报名了50公里越野,关门时间是12小时,自己异想天开的只看到了自己能看到的路程距离,没有意识到从来没体验过的垂直爬升,毕竟在之前,自己连一座山都没认真爬过,认为就算走应该也可以走完。413的全马成绩让自己过于自负,想当然认为,路跑再坚持8公里,应该可以在5个小时内完成,就算增加爬山,也距离12小时关门时间还有很多空间。

弃赛

2020年底,正式比赛当天,早餐没有认真对待,只吃了一颗鸡蛋,而且CP1(第一个打卡点)都没进行任何补给,甚至没喝一口水,也没往水带中加水。当时想着CP2距离CP1只有12公里,应该很快就能到。毕竟从起点到CP1的6公里,只是刚有点出汗,跟自己平时5-10公里跑步差不多,加上自己有意控制了速度,所以体能还比较充裕,非常轻松的到达CP1,甚至在上山过程也是一路小跑。

由于从来没有参加过越野,只关注了距离,忽略了爬升,比赛结束后看比赛地图才意识到,从CP1到CP2的累计爬升有1000多米,要爬三座大山,而起点到CP1累计只有200米的爬升。在经历了第一座大山后,就开始双腿发软,大脑缺氧(饿的),勉勉强强完成第二座山的主峰,对于第二座山上的其它山头,不论上还是下,没走几步路,双腿就轮换的抽筋,直到被收尾的救援队以及路过的跑友看到后,向我提供各种能量胶、运动饮料、盐丸、登山杖等等的一路帮扶,才勉强回血,并在第三座大山前选择了弃赛,自己转头走向了30公里的CP2。

我的第一次越野比赛_个人杂谈_02

在30公里的CP2点休息了1个多小时后,跟着30公里选手,沿着30公里的路线走完了剩下的15公里,最终赶在关门前半小时到达终点,9个半小时完赛30公里(30公里的关门时间是10个小时)。

在CP2处,边吃补给边接受工作人员及跑友的询问关怀(因多次屁降后背全是泥土),同时也学习到了很多越野相关的知识,比如最重要的是鞋子一定要专业,而我穿了去年跑马拉松的跑鞋(鞋底差不多磨平了,不防滑),在上下山的沙土路上,非常容易滑倒。

再报名

尽管首次50公里比赛,中途转投30公里,但非常感谢一路上给与我帮助的无数跑友,大家在自己也舍不得吃补给的情况下,毫不犹豫的向我伸出了援手,而且一路上听到的全是鼓励和支持,真的是非常感动。

在一个月后的2020年12月27日,报名参加了广州市的花城山竞赛30公里组,赛前好好吃了早餐,并带着两根登山杖,买了专业的登山鞋、带着防沙鞋套、最终5个多小时完赛,并且一路上还帮助了好几位搁浅在山上的朋友,也把自己的补给提供给了其他跑友。

两次越野仅相隔一个月,其中较大的区别在于,第二次的准备比较充分,首先装备上专业齐全,其次态度上有了敬畏之心,每次补给都认真对待。参加两次越野比赛,最大的感受就是,一个人永远是在跟自己竞赛,尤其每个人的目标都不一样,除非这是自己的饭碗,需要进行排他性的立足。

我的第一次越野比赛_越野_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