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黄天元
本文希望诠释如何利用TF-IDF方法对文本中的关键词进行提取。关键词提取的输入是一大段文本材料,输出是少数的关键词。比如我们日常看的论文,会有关键词。但是这些一般都是作者自己根据文章内容,向杂志社提供的关键词。事实上,如果有了正文的文本,我们完全可以利用计算机自动提取关键词(在一些数据库中,这些关键词的名称叫做Index Keywords,即索引关键词,区别于作者关键词Author Keywords)。
从海量的文本文档中,提取少量表征其内容的关键词,这就是关键词提取的主要任务。掌握了这项技能,能够自动化地给文本贴标签,非常有用。根据大部分从业者和学界的实践证明,TF-IDF算法能够解决大部分的关键词抽取场景,简单有效,其实大部分能够做文章的地方不是在算法,而是在中文分词和词性标注的部分。所以,掌握这个简单有效的方法,并利用它来做关键词提取,是非常重要的。本文会首先对TF-IDF算法做简要介绍,然后提供这个算法在R语言中的实现代码。
TF-IDF简介
TF-IDF的基本思想是:词语的重要性与它在文件中出现的次数成正比,但同时会随着它在语料库中出现的频率成反比下降。也就是说,如果在一篇论文或一次演讲中,我们反复提到一些词,那么这些词可能会比其他的词更重要。但是如果这些词,别人也都在用,那么这些词就不能称之为我们文章或者演讲的特色(比如大量的常用词)。为了能够提取出文本中“最具特色”的表征性关键词,需要利用TF-IDF算法,也就是说:如果某个词或者短语在一个文档中出现多次,但是在其他文档中很少出现,就可以认为这个词或短语具有很好的区分性,适合用来对这个文档进行表征。
TF(Term Frequency)表示一个词在文档中出现的次数。
DF(Document Frequency)表示整个语料库中含有某个词的文档个数
IDF(Inverse Document Frequency)为逆文档频率,其计算公式为:IDF= log(语料库中文档总数/(包含该词的文档数+1))。如果没有加1,那么分母为零的时候会出错,因此必须加1。图中没有加1,一般认为既然对这个词进行统计,这个词应该至少出现一次。这在训练模型的时候是正确的,但是在运用模型的时候,就不一定了。为了保险,加1没错。
TF-IDF = TF * IDF
由公式可知:一个词在文档中出现的次数越多,其TF值就越大,整个语料库中包含某个词的文档数越少,则IDF值越大,因此某个词的TF-IDF值越大,则这个词是关键词的概率越大。
TF-IDF关键词提取算法的一大缺点是:为了精确的提取一篇文档中的关键词,需要有一整个语料库来提供支持。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法,通常是在一个通用的语料库上提前计算好所有词的IDF值,jieba就是这么做的。这样的解决方案对于普通文档关键词提取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对于专业性稍微强一点的文档,表现就会差很多。因此如果是一个垂直领域,需要自己先对模型进行训练,形成一个IDF的库(里面装的东西就是一个数据框,一列是词语,一列是这个词语的IDF)。jieba是用《人民日报》语料库进行训练的,对新闻类的特征提取有一定效果。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大家用语习惯的变化,无论是分词库还是IDF词库都需要定期更新,才能够有良好的效果。
R语言中的实现
基本准备
首先安装必要的包。
1library(pacman)
2p_load(tidyverse,tidytext,data.table,rio,jiebaR)
然后,导入数据。数据在我的Github中可以下载,网址为:github.com/hope-data-sc. 我们导入到R环境中
1import("./hire_text.rda") -> hire_text
2hire_text
这里面包含了互联网公司的一些招聘信息,一共有4102条记录,只有一列,列名称为hire_text,包含了企业对岗位要求的描述。
下面,我们要对这些文本进行分词,然后提取能够表征这些文本的关键词。这样,我们就可以知道这些企业究竟想要什么样的人才。
分词
首先,要进行高质量的分析,就需要用到外部词库。这里我会用搜狗词胞库,网址为pinyin.sogou.com/dict/。经过对数据的观察,我认为这些互联网公司主要招聘的对象还是IT,有的则是金融行业,因此我要使用两个词库:计算机词库(pinyin.sogou.com/dict/d/pinyin.sogou.com/dict/d)和财经词库(pinyin.sogou.com/dict/d)。下载到本地之后,我会把它们转化为文本格式,然后统一复制粘贴到用户词库中(详细方法见之前的文章R语言自然语言处理:中文分词)。 下面先对scel文件进行转格式。
1p_load(cidian)
2decode_scel(scel = "./财经金融词汇大全【官方推荐】.scel", output = "./finance.utf8", cpp = TRUE)
3## output file: ./finance.utf8
4decode_scel(scel = "./计算机词汇大全【官方推荐】.scel", output = "./it1.utf8", cpp = TRUE)
5## output file: ./it1.utf8
6decode_scel(scel = "./开发大神专用词库【官方推荐】.scel", output = "./it2.utf8", cpp = TRUE)
7## output file: ./it2.utf8
然后把这些词典加载到用户词典中。进入DICTPATH
所在目录,然后找到“user.dict.utf8”,把转格式之后的文本内容复制粘贴进去。
现在,我们的分词能力就已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现在我们要求每一个文本的关键词,首先给每个文档一个ID。
1hire_text %>%
2 mutate(id = 1:n()) -> hire_txt
然后,我们用jiebaR的工具开始分词。
1worker() -> wk
2
3hire_txt %>%
4 mutate(words = map(hire_text,segment,jieba = wk)) %>%
5 select(id,words) -> corpus
6
7corpus
8## # A tibble: 4,102 x 2
9## id words
10## <int> <list>
11## 1 1 <chr [41]>
12## 2 2 <chr [51]>
13## 3 3 <chr [50]>
14## 4 4 <chr [54]>
15## 5 5 <chr [44]>
16## 6 6 <chr [63]>
17## 7 7 <chr [53]>
18## 8 8 <chr [18]>
19## 9 9 <chr [57]>
20## 10 10 <chr [49]>
21## # ... with 4,092 more rows
因为这一步不是很好理解,我先停一下解释一下。我先构建了一个名为wk的worker,默认会调用我放在自定义的分词库和原有的词库。然后,我用这个分词器,对表格中每一个文本,都做了分词。这里用了map函数,它会对hire_text的每一个元素,进行segment函数的处理,而且jieba参数都会设为wk,也就是我们用同一个分词器对所有的文本进行处理。最后得到一个新的列,我命名为words,它包含了每一个文本处理的分词结果,不过因为每个文本分词的长度都不一样,我们把它们都放在一个list里面,然后放在数据框中。
不过这个格式还是不能用的,我们最后要得到tidy的格式:也就是id是所属的文本编号,而另一列应该是这个文本分词的每一个词,再一列是这个词出现的词频(TF),然后我们再来计算IDF和TF-IDF。 听起来好像很复杂,不过让你看看它在R里面能有多简单。
1corpus %>%
2 unnest() %>%
3 count(id,words) -> f_table
4
5f_table
6## # A tibble: 172,877 x 3
7## id words n
8## <int> <chr> <int>
9## 1 1 1228 1
10## 2 1 1279 1
11## 3 1 1666 1
12## 4 1 360 1
13## 5 1 567 1
14## 6 1 6 1
15## 7 1 D 1
16## 8 1 大厦 1
17## 9 1 栋 1
18## 10 1 高宝 1
19## # ... with 172,867 more rows
现在这个f_table中,id是文档编号,words是分词结果得到的每一个词,n则是这个词在当前文档中出现的频次。
求TF、IDF和TF-IDF
至此,根据原理,我们需要的数据其实全部都有了,因此无论是TF还是IDF都可以求,其乘积TF-IDF也就出来了。不过我们已经加载了tidytext这个包,因此,这个任务基本是马上就完成了。
1f_table %>%
2 bind_tf_idf(term = words,document = id,n = n) -> tf_idf_table
3
4tf_idf_table
5## # A tibble: 172,877 x 6
6## id words n tf idf tf_idf
7## <int> <chr> <int> <dbl> <dbl> <dbl>
8## 1 1 1228 1 0.0244 8.32 0.203
9## 2 1 1279 1 0.0244 8.32 0.203
10## 3 1 1666 1 0.0244 7.22 0.176
11## 4 1 360 1 0.0244 5.37 0.131
12## 5 1 567 1 0.0244 8.32 0.203
13## 6 1 6 1 0.0244 2.75 0.0671
14## 7 1 D 1 0.0244 5.14 0.125
15## 8 1 大厦 1 0.0244 5.23 0.128
16## 9 1 栋 1 0.0244 5.83 0.142
17## 10 1 高宝 1 0.0244 7.22 0.176
18## # ... with 172,867 more rows
我专门把形参都显示出来,大家能够知道应该怎么放进去。term接收的是分词的结果,document接收的是文档的编号,n接收的是在文档中出现的词频。一个bind_tf_idf函数,统统搞定。
关键词提取
既然关键词提取是基于TF-IDF,那么我们现在只要把每个文档中TF-IDF最高的n个词提出来,就是这个文档最重要的关键词。比如,我需要提出最重要的3个关键词,可以使用分组提取操作。
1tf_idf_table %>%
2 group_by(id) %>%
3 top_n(3,tf_idf) %>%
4 ungroup() -> top3
需要明确的是,top_n函数选择前三名的时候,如果有并列第三的,会全部纳入表格中。 最后,让我们做个词云来看看。
1p_load(wordcloud2)
2
3top3 %>%
4 count(words) %>%
5 top_n(200) %>% #只显示出现次数最多的200个关键词
6 wordcloud2(size = 2, fontFamily = "微软雅黑",
7 color = "random-light", backgroundColor = "grey")
因为数据是随机选的,所以不用太在意结果。此外,用jieba分词的时候,自动调用了里面的停用词库。但是,其实根据个性化的需求,可以定义更多的停用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