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队列为什么选用redis?聊聊如何做技术方案选型?

老生常谈,消息队列主要有几大用途:

解耦:下单完成之后,需要订单服务去调用库存服务减库存,调用营销服务加营销数据。

引入消息队列,可以把订单完成的消息丢进队列里,下游服务自己去调用就行了,这样就完成了订单服务和其它服务的解耦合。使用消息MQ后,只需要保证消息格式不变,不需要关心发布者及消费者之间的关系,这两者不需要彼此联系

 

异步:订单支付之后,要扣减库存、增加积分、发送消息等等,这样一来这个链路就长了,链路一长,响应时间就变长了。

引入消息队列,除了更新订单状态等,其它的都可以异步去做。

 

削峰:例如秒杀系统,秒杀的时候流量疯狂怼进来,我们的服务器,Redis,MySQL各自的承受能力都不一样,直接全部流量可能直接挂了。

场景:在大量流量涌入高峰,如数据库只能抗住2000的并发流量,可以使用MQ控制2000到数据库中。我们把请求扔到队列里面,只放出我们服务能处理的流量,这样就能抗住短时间的大流量了。

 

日志处理:日志存储在消息队列中,用来处理日志,比如kafka。

 

那么,我们讨论关于「消息队列为什么选用redis,是否合适」的问题

赞成的观点认为 Redis 很轻量,用作队列很方便。

反对观点认为 Redis 会「丢」数据。

把 Redis 当作队列来用是否合适?让我们一起一探究竟。

show you the code

 

redis 选用目录:

  • List 队列
  • pub\sub 发布\订阅模型
  • Stream 
  • 与消息队列的对比

 

List 队列

把 Redis 当作队列来使用,最先想到的就是使用 List 这个数据类型。

因为 List 底层的实现就是一个「链表」,在头部和尾部操作元素,时间复杂度都是 O(1),这意味着它非常符合消息队列的模型。

生产者使用 LPUSH 发布消息:

127.0.0.1:6379> LPUSH queue msg1(integer) 1127.0.0.1:6379> LPUSH queue msg2(integer) 2

 

消费者这一侧,使用 RPOP 拉取消息:

127.0.0.1:6379> RPOP queue"msg1"127.0.0.1:6379> RPOP queue"msg2"

 

redis 为什么不建议做消息队列 为什么不用redis做消息队列_消息队列

 

 

 

这里有个小问题,当队列中已经没有消息了,消费者在执行 RPOP 时,会返回 NULL。

127.0.0.1:6379> RPOP queue(nil)   // 没消息了

 

而我们在编写消费者逻辑时,一般是一个「死循环」,这个逻辑需要不断地从队列中拉取消息进行处理,伪代码一般会这么写:

while true:
    msg = redis.rpop("queue")
    // 没有消息,继续循环
    if msg == null:
        continue
    // 处理消息
    handle(msg)

 

如果此时队列为空,那消费者依旧会频繁拉取消息,会造成「CPU 空转」,不仅浪费 CPU 资源,还会对 Redis 造成压力。

 

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也简单,当队列为空时,我们可以sleep 2秒,然后再尝试拉取消息。

while true:
    msg = redis.rpop("queue")
    // 没有消息,休眠2s
    if msg == null:
        sleep(2)
        continue
    // 处理消息        
    handle(msg)

 

这就解决了 CPU 空转问题。

 

又带来另外一个问题:当消费者在休眠等待时,有新消息来了,那消费者处理新消息就会存在「延迟」

 

如何既能及时处理新消息,还能避免 CPU 空转呢?

 

Redis 提供了「阻塞式」拉取消息的命令:BRPOP / BLPOP,这里的 B 指的是阻塞(Block)。

如果队列为空,消费者在拉取消息时就「阻塞等待」,一旦有新消息过来,就通知消费者立即处理新消息

 

redis 为什么不建议做消息队列 为什么不用redis做消息队列_消息队列_02

 

 

 

现在,我们这样来拉取消息了:

while true:
    // 没消息阻塞等待,0表示不设置超时时间
    msg = redis.brpop("queue", 0)
    if msg == null:
        continue
    // 处理消息
    handle(msg)

 

使用 BRPOP 阻塞式方式拉取消息时,还支持传入一个「超时时间」,如果设置为 0,则表示不设置超时,直到有新消息才返回,否则会在指定的超时时间后返回 NULL。

这个方案既兼顾了效率,还避免了 CPU 空转问题,一举两得。

tips:如果设置的超时时间太长,连接太久没有活跃过,可能会被 Redis Server 判定为无效连接,之后 Redis Server 会强制把这个客户端踢下线。所以,采用这种方案,客户端要有重连机制。

 

这种队列模型,有什么缺点?

  1. 不支持重复消费:消费者拉取消息后,这条消息就从 List 中删除了,无法被其它消费者再次消费,即不支持多个消费者消费同一批数据
  2. 消息丢失:消费者拉取到消息后,如果发生异常宕机,消息就丢失了

第一,使用 List 做消息队列,一组生产者对应一组消费者,不能满足多组生产者和消费者的业务场景。

第二个问题,因为从 List 中 POP 一条消息出来后,这条消息就会立即从链表中删除。也就是说,无论消费者是否处理成功,这条消息都没办法再次消费了。

如果消费者在处理消息时异常宕机,那这条消息就相当于丢失了。

 

消息延迟问题解决了,又引入新的问题存在。

Pub/Sub发布/订阅模型

这个模块是 Redis 专门是针对「发布/订阅」这种队列模型设计的。

它正好可以解决重复消费问题。

Redis 提供了 PUBLISH / SUBSCRIBE 命令,来完成发布、订阅的操作。即多组生产者、消费者的场景。

redis 为什么不建议做消息队列 为什么不用redis做消息队列_Redis_03

 

 

 

假设开启 2 个消费者,同时消费同一批数据,就可以按照以下方式来实现。

首先,使用 SUBSCRIBE 命令,启动 2 个消费者,并「订阅」同一个队列。

// 2个消费者 都订阅一个队列
127.0.0.1:6379> SUBSCRIBE queue
Reading messages... (press Ctrl-C to quit)
1) "subscribe"
2) "queue"
3) (integer) 1

 

此时,2 个消费者都会被阻塞住,等待新消息的到来。

之后,再启动一个生产者,发布一条消息。

127.0.0.1:6379> PUBLISH queue msg1
(integer) 1

 

这时,2 个消费者就会解除阻塞,收到生产者发来的新消息。

127.0.0.1:6379> SUBSCRIBE queue
// 收到新消息
1) "message"
2) "queue"
3) "msg1"

 

看到了么,使用 Pub/Sub 这种方案,既支持阻塞式拉取消息,还很好地满足了多组消费者,消费同一批数据的业务需求。

 

除此之外,Pub/Sub 还提供了「匹配订阅」模式,允许消费者根据一定规则,订阅「多个」自己感兴趣的队列。

// 订阅符合规则的队列
127.0.0.1:6379> PSUBSCRIBE queue.*
Reading messages... (press Ctrl-C to quit)
1) "psubscribe"
2) "queue.*"
3) (integer) 1

 

这里的消费者,订阅了 queue.* 相关的队列消息。

之后,生产者分别向 queue.p1 和 queue.p2 发布消息。

127.0.0.1:6379> PUBLISH queue.p1 msg1
(integer) 1
127.0.0.1:6379> PUBLISH queue.p2 msg2
(integer) 1

 

这时再看消费者,它就可以接收到这 2 个生产者的消息了。

127.0.0.1:6379> PSUBSCRIBE queue.*
Reading messages... (press Ctrl-C to quit)
...
// 来自queue.p1的消息
1) "pmessage"
2) "queue.*"
3) "queue.p1"
4) "msg1"

// 来自queue.p2的消息
1) "pmessage"
2) "queue.*"
3) "queue.p2"
4) "msg2"

 

Pub/Sub 最大的优势就是,支持多组生产者、消费者处理消息

而Pub/Sub 最大问题是:数据丢失

 

这其实与 Pub/Sub 的实现方式有很大关系。

比如,发生以下场景,就有可能导致数据丢失:

  1. 消费者下线
  2. Redis 宕机
  3. 消息堆积

Pub/Sub 在实现时没有基于任何数据类型,也没有做任何的数据存储,它只是单纯地为生产者、消费者建立「数据转发通道」,把符合规则的数据,从一端转发到另一端。

一个完整的发布、订阅消息处理流程是这样的:

  1. 消费者订阅指定队列,Redis 就会记录一个映射关系:队列->消费者
  2. 生产者向这个队列发布消息,那 Redis 就从映射关系中找出对应的消费者,把消息转发给它

 

redis 为什么不建议做消息队列 为什么不用redis做消息队列_数据_04

整个过程中,没有任何的数据存储,一切都是实时转发的。

这种设计方案,就导致了上面提到的那些问题。

 

例如,如果一个消费者异常挂掉了,它再重新上线后,只能接收新的消息,在下线期间生产者发布的消息,因为找不到消费者,都会被丢弃掉。

如果所有消费者都下线了,那生产者发布的消息,因为找不到任何一个消费者,也会全部「丢弃」。

所以,当你在使用 Pub/Sub 时,一定要注意:消费者必须先订阅队列,生产者才能发布消息,否则消息会丢失。

这也是前面,我们让消费者先订阅队列,之后才让生产者发布消息的原因。

 

另外,因为 Pub/Sub 没有基于任何数据类型实现,所以它也不具备「数据持久化」的能力。

也就是说,Pub/Sub 的相关操作,不会写入到 RDB 和 AOF 中,当 Redis 宕机重启,Pub/Sub 的数据也会全部丢失。

 

最后,我们来看 Pub/Sub 在处理「消息积压」时,为什么也会丢数据?

当消费者的速度,跟不上生产者时,就会导致数据积压的情况发生。

如果采用 List 当作队列,消息积压时,会导致这个链表很长,最直接的影响就是,Redis 内存会持续增长,直到消费者把所有数据都从链表中取出。

但 Pub/Sub 的处理方式却不一样,当消息积压时,有可能会导致消费失败和消息丢失

回到 Pub/Sub 的实现细节上来说。

每个消费者订阅一个队列时,Redis 都会在 Server 上给这个消费者在分配一个「缓冲区」,这个缓冲区其实就是一块内存。

当生产者发布消息时,Redis 先把消息写到对应消费者的缓冲区中。

之后,消费者不断地从缓冲区读取消息,处理消息。

 

redis 为什么不建议做消息队列 为什么不用redis做消息队列_数据_05

 

 

问题就出在这个缓冲区上。

因为这个缓冲区其实是有「上限」的(可配置),如果消费者拉取消息很慢,就会造成生产者发布到缓冲区的消息开始积压,缓冲区内存持续增长。

如果超过了缓冲区配置的上限,此时,Redis 就会「强制」把这个消费者踢下线。

这时消费者就会消费失败,也会丢失数据。

 

我们看一下Redis 的配置文件,缓冲区的默认配置:client-output-buffer-limit pubsub 32mb 8mb 60。

参数含义如下:

  • 32mb:缓冲区一旦超过 32MB,Redis 直接强制把消费者踢下线
  • 8mb + 60:缓冲区超过 8MB,并且持续 60 秒,Redis 也会把消费者踢下线

 

可以看出,List 其实是属于「拉」模型,而 Pub/Sub 其实属于「推」模型

List 中的数据可以一直积压在内存中,消费者什么时候来「拉」都可以。

但 Pub/Sub 是把消息先「推」到消费者在 Redis Server 上的缓冲区中,然后等消费者再来取。

当生产、消费速度不匹配时,就会导致缓冲区的内存开始膨胀,Redis 为了控制缓冲区的上限,所以就有了上面讲到的,强制把消费者踢下线的机制。

 

现在,我们总结一下 Pub/Sub 的优缺点:

  1. 支持发布 / 订阅,支持多组生产者、消费者处理消息
  2. 消费者下线,数据会丢失
  3. 不支持数据持久化,Redis 宕机,数据也会丢失
  4. 消息堆积,缓冲区溢出,消费者会被强制踢下线,数据也会丢失

所以,Pub/Sub 在实际的应用场景中用得并不多。除了第一个是优点之外,剩下的都是缺点。

 目前只有哨兵集群和 Redis 实例通信时,采用了 Pub/Sub 的方案,因为哨兵正好符合即时通讯的业务场景。

 

我们再来看一下,Pub/Sub 有没有解决,消息处理时异常宕机,无法再次消费的问题呢?

其实也不行,Pub/Sub 从缓冲区取走数据之后,数据就从 Redis 缓冲区删除了,消费者发生异常,自然也无法再次重新消费。

 

好,现在我们重新梳理一下使用消息队列时的需求。

当我们在使用一个消息队列时,希望它的功能是这样的:

  • 支持阻塞等待拉取消息
  • 支持发布 / 订阅模式
  • 消费失败,可重新消费,消息不丢失
  • 实例宕机,消息不丢失,数据可持久化
  • 消息可堆积

 

Redis 作者,叫Salvatore Sanfilippo,来自意大利的西西里岛,居住在卡塔尼亚。在开发 Redis 期间,还另外开发了一个开源项目 disque。项目的定位,就是一个基于内存的分布式消息队列中间件。

在 Redis 5.0 版本,作者把 disque 功能移植到了 Redis 中,并给它定义了一个新的数据类型:Stream

 

Stream

Stream 在做消息队列时,是如何处理的?

首先,Stream 通过 XADD 和 XREAD 完成最简单的生产、消费模型:

  • XADD:发布消息
  • XREAD:读取消息

生产者发布 2 条消息:

// *表示让Redis自动生成消息ID
127.0.0.1:6379> XADD queue * name zhangsan
"1618469123380-0"
127.0.0.1:6379> XADD queue * name lisi
"1618469127777-0"

 

使用 XADD 命令发布消息,其中的「*」表示让 Redis 自动生成唯一的消息 ID。

这个消息 ID 的格式是「时间戳-自增序号」。

消费者拉取消息:

// 从开头读取5条消息,0-0表示从开头读取
127.0.0.1:6379> XREAD COUNT 5 STREAMS queue 0-0
1) 1) "queue"
   2) 1) 1) "1618469123380-0"
         2) 1) "name"
            2) "zhangsan"
      2) 1) "1618469127777-0"
         2) 1) "name"
            2) "lisi"

 

如果想继续拉取消息,需要传入上一条消息的 ID:

127.0.0.1:6379> XREAD COUNT 5 STREAMS queue 1618469127777-0
(nil)

 

没有消息,Redis 会返回 NULL。

redis 为什么不建议做消息队列 为什么不用redis做消息队列_消息队列_06

 

 

 这就是 Stream 最简单的生产、消费。

为了方便理解,凡是大写的单词都是「固定」参数,凡是小写的单词,例如队列名、消息长度等,都是可以自己定义的。

 

我们来看看stream 是如何处理消息队列的问题的。

1) Stream 是否支持「阻塞式」拉取消息?

支持,在读取消息时,只需要增加 BLOCK 参数即可。

// BLOCK 0 表示阻塞等待,不设置超时时间
127.0.0.1:6379> XREAD COUNT 5 BLOCK 0 STREAMS queue 1618469127777-0

 

这时,消费者就会阻塞等待,直到生产者发布新的消息才会返回。

 

2) Stream 是否支持发布 / 订阅模式?

支持,Stream 通过以下命令完成发布订阅:

  • XGROUP:创建消费者组
  • XREADGROUP:在指定消费组下,开启消费者拉取消息

下面我们来看具体如何做?

首先,生产者依旧发布 2 条消息:

127.0.0.1:6379> XADD queue * name zhangsan
"1618470740565-0"
127.0.0.1:6379> XADD queue * name lisi
"1618470743793-0"

 

之后,我们想要开启 2 组消费者处理同一批数据,就需要创建 2 个消费者组:

// 创建消费者组1,0-0表示从头拉取消息
127.0.0.1:6379> XGROUP CREATE queue group1 0-0
OK
// 创建消费者组2,0-0表示从头拉取消息
127.0.0.1:6379> XGROUP CREATE queue group2 0-0
OK

 

消费者组创建好之后,我们可以给每个「消费者组」下面挂一个「消费者」,让它们分别处理同一批数据。

第一个消费组开始消费:

// group1的consumer开始消费,>表示拉取最新数据
127.0.0.1:6379> XREADGROUP GROUP group1 consumer COUNT 5 STREAMS queue >
1) 1) "queue"
   2) 1) 1) "1618470740565-0"
         2) 1) "name"
            2) "zhangsan"
      2) 1) "1618470743793-0"
         2) 1) "name"
            2) "lisi"

 

同样地,第二个消费组开始消费:

// group2的consumer开始消费,>表示拉取最新数据
127.0.0.1:6379> XREADGROUP GROUP group2 consumer COUNT 5 STREAMS queue >
1) 1) "queue"
   2) 1) 1) "1618470740565-0"
         2) 1) "name"
            2) "zhangsan"
      2) 1) "1618470743793-0"
         2) 1) "name"
            2) "lisi"

 

可以看到,这 2 组消费者,都可以获取同一批数据进行处理了。

这样就达到了多组消费者「订阅」消费的目的。

redis 为什么不建议做消息队列 为什么不用redis做消息队列_redis 为什么不建议做消息队列_07

 

 

 

3) Stream 能否保证消息不丢失,重新消费?

除了上面拉取消息时用到了消息 ID,这里为了保证重新消费,也要用到这个消息 ID。

当一组消费者处理完消息后,需要执行 XACK 命令告知 Redis,这时 Redis 就会把这条消息标记为「处理完成」。

// group1下的 1618472043089-0 消息已处理完成
127.0.0.1:6379> XACK queue group1 1618472043089-0

redis 为什么不建议做消息队列 为什么不用redis做消息队列_数据_08

 

 

如果消费者异常宕机,肯定不会发送 XACK,那么 Redis 就会依旧保留这条消息。

待这组消费者重新上线后,Redis 就会把之前没有处理成功的数据,重新发给这个消费者。这样一来,即使消费者异常,也不会丢失数据了。

// 消费者重新上线,0-0表示重新拉取未ACK的消息
127.0.0.1:6379> XREADGROUP GROUP group1 consumer1 COUNT 5 STREAMS queue 0-0
// 之前没消费成功的数据,依旧可以重新消费
1) 1) "queue"
   2) 1) 1) "1618472043089-0"
         2) 1) "name"
            2) "zhangsan"
      2) 1) "1618472045158-0"
         2) 1) "name"
            2) "lisi"

 

4) Stream 数据会写入到 RDB 和 AOF 做持久化吗?

Stream 是新增加的数据类型,它与其它数据类型一样,每个写操作,也都会写入到 RDB 和 AOF 中。

我们只需要配置好持久化策略,就算 Redis 宕机重启,Stream 中的数据也可以从 RDB 或 AOF 中恢复回来。

 

5) Stream 是如何处理消息堆积的?

其实,当消息队列发生消息堆积时,一般只有 2 个解决方案:

  1. 生产者限流:避免消费者处理不及时,导致持续积压
  2. 丢弃消息:中间件丢弃旧消息,只保留固定长度的新消息

而 Redis 在实现 Stream 时,采用了第 2 个方案。

在发布消息时,你可以指定队列的最大长度,防止队列积压导致内存爆炸。

// 队列长度最大10000
127.0.0.1:6379> XADD queue MAXLEN 10000 * name zhangsan
"1618473015018-0"

 

当队列长度超过上限后,旧消息会被删除,只保留固定长度的新消息。

这么来看,Stream 在消息积压时,如果指定了最大长度,还是有可能丢失消息的。

Stream 还支持查看消息长度(XLEN)、查看消费者状态(XINFO)等命令

 

既然Stream 几乎覆盖到了消息队列的各种场景,这是不是意味着,Redis 真的可以作为专业的消息队列中间件来使用呢?

还「差一点」。

 

与消息队列Mq对比

一个消息队列必须要做到两大块:

  1. 消息不丢
  2. 消息可堆积

前面我们很大篇幅是围绕消息不丢失展开的。

这里我们换个角度,从一个消息队列的「使用模型」来分析一下,怎么做,才能保证数据不丢?

使用一个消息队列,其实就分为三大块:生产者、队列中间件、消费者

 

redis 为什么不建议做消息队列 为什么不用redis做消息队列_Redis_09

 

 

 

消息是否会发生丢失,其重点也就在于以下 3 个环节:

  1. 生产者会不会丢消息?
  2. 消费者会不会丢消息?
  3. 队列中间件会不会丢消息?

1) 生产者会不会丢消息?

当生产者在发布消息时,可能发生以下异常情况:

  1. 消息没发出去:网络故障或其它问题导致发布失败,中间件直接返回失败
  2. 不确定是否发布成功:网络问题导致发布超时,可能数据已发送成功,但读取响应结果超时了

如果是情况 1,消息根本没发出去,那么重新发一次就好了。

如果是情况 2,生产者没办法知道消息到底有没有发成功?

所以,为了避免消息丢失,它也只能继续重试,直到发布成功为止。

生产者一般会设定一个最大重试次数,超过上限依旧失败,需要记录日志报警处理。

也就是说,生产者为了避免消息丢失,只能采用失败重试的方式来处理。

但这也意味着消息可能会重复发送。

是的,在使用消息队列时,要保证消息不丢,宁可重发,也不能丢弃。

那当消费者收到重复数据数据时,要设计幂等逻辑,保证业务的正确性。

从这个角度来看,生产者会不会丢消息,取决于生产者对于异常情况的处理是否合理

所以,无论是 Redis 还是专业的队列中间件,生产者在这一点上都是可以保证消息不丢的。

 

2) 消费者会不会丢消息?

消费者拿到消息后,还没处理完成就异常宕机了,那消费者还能否重新消费失败的消息?

要解决这个问题,消费者在处理完消息后,必须「告知」队列中间件,队列中间件才会把标记已处理,否则仍旧把这些数据发给消费者。

这种方案需要消费者和中间件互相配合,才能保证消费者这一侧的消息不丢。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Redis 也是合格的。

 

3) 队列中间件会不会丢消息?

前面 2 个问题只要客户端和服务端配合好,就能保证生产端、消费端都不丢消息。

但是,如果队列中间件本身就不可靠呢?

毕竟生产者和消费这都依赖它,如果它不可靠,那么生产者和消费者无论怎么做,都无法保证数据不丢。

在这个方面,Redis 其实没有达到要求。

Redis 在以下 2 个场景下,都会导致数据丢失。

  1. AOF 持久化配置为每秒写盘,但这个写盘过程是异步的,Redis 宕机时会存在数据丢失的可能
  2. 主从复制也是异步的,主从切换时,也存在丢失数据的可能(从库还未同步完成主库发来的数据,就被提成主库)

基于以上原因我们可以看到,Redis 本身的无法保证严格的数据完整性

 

那么,专业的消息队列中间件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

像 RabbitMQ 或 Kafka 这类专业的队列中间件,一般是部署一个集群,生产者在发布消息时,队列中间件通常会写「多个节点」,以此保证消息的完整性。这样一来,即便其中一个节点挂了,也能保证集群的数据不丢失。

也正因为如此,消息队列在设计时也更复杂。毕竟,它们是专门针对队列场景设计的。

 

4) 消息积压如何处理?

因为 Redis 的数据都存储在内存中,所以一旦发生消息积压,则会导致 Redis 的内存持续增长,如果超过机器内存上限,就会面临被 OOM 的风险。

Redis 的 Stream 提供了可以指定队列最大长度的功能,就是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

但 Kafka、RabbitMQ 这类消息队列就不一样了,它们的数据都会存储在磁盘上,磁盘的成本要比内存小得多。

综上,把 Redis 当作队列来使用时,始终面临的 2 个问题:

  1. Redis 本身可能会丢数据
  2. 面对消息积压,Redis 内存资源紧张

Redis 是否可以用作队列,我想这个答案应该会比较清晰了。

如果你的业务场景足够简单,对于数据丢失不敏感,而且消息积压概率比较小的情况下,把 Redis 当作队列是完全可以的。

而且,Redis 相比于 Kafka、RabbitMQ,部署和运维也更加轻量

 

总结

我们介绍了 List、Pub/Sub、Stream 在做队列的使用方式,以及它们各自的优劣。

之后又把 Redis 和消息队列中间件做对比,发现 Redis 的不足之处。

最后,我们得出 Redis 做队列的合适场景。

redis 为什么不建议做消息队列 为什么不用redis做消息队列_消息队列_10

 

 

 

 

消息队列对比总结一下:

 

目前常用的几个中间件从这些维度来考虑:可靠性,性能,功能,可运维行,可拓展性,社区活跃度。

redis 为什么不建议做消息队列 为什么不用redis做消息队列_数据_11

 

 

ActiveMQ作为“老古董”,市面上用的已经不多,其它几种:

RabbitMQ:
优点:轻量,迅捷,容易部署和使用,拥有灵活的路由配置
缺点:性能和吞吐量不太理想,不易进行二次开发

RocketMQ:
优点:性能好,高吞吐量,稳定可靠,有活跃的中文社区
缺点:兼容性上不是太好

Kafka:
优点:拥有强大的性能及吞吐量,兼容性很好
缺点:由于“攒一波再处理”导致延迟比较高

 

我们之前的案例,有做过性能测试。现简单附rocketMq 和kafka 测试对比。

主要围绕两个测试进行。

1 测试-topic数量的支持

如下图所示,测试环境:

Kafka 0.8.2

RocketMQ 3.4.6

1.0 Gbps Network

16 threads

redis 为什么不建议做消息队列 为什么不用redis做消息队列_消息队列_12

 

 

 这张图是Kafka和RocketMQ在不同topic数量下的吞吐测试。横坐标是每秒消息数,纵坐标是测试case。同时覆盖了有无消费,和不同消息体的场景。一共8组测试数据,每组数据分别在topic个数为16、32、64、128、256时获得的,每个topic包括8个partition。下面四组数据是发送消息大小为128字节的情况,上面四种是发送2k消息大小的情况。on 表示消息发送的时候,同时进行消息消费,off表示仅进行消息发送。

先看最上面一组数据,用的是kafka,开启消费,每条消息大小为2048字节。可以看到,随着topic数量增加,到256 topic之后,吞吐极具下。

可以先看最上面的一组结果,用的是Kafka,开启消费,每条消息是2kb(2048)。可以看到,随着topic数量增加,到256个topic之后,吞吐急剧下降。

第二组是是RocketMQ。可以看到,topic增大之后,影响非常小。

第三组和第四组,是上面两组关闭了消费的情况。结论基本类似,整体吞吐量会高那么一点点。

下面的四组跟上面的区别是使用了128字节的小消息体。可以看到,kafka吞吐受topic数量的影响特别明显。对比来看,虽然topic比较小的时候,RocketMQ吞吐较小,但是基本非常稳定,对于我们这种共享集群来说比较友好。

2 测试-延迟

  • Kafka

测试环境:

Kafka 0.8.2.2

topic=1/8/32

Ack=1/all,replica=3

测试结果:如下图

redis 为什么不建议做消息队列 为什么不用redis做消息队列_Redis_13

 

 

 

(横坐标对应吞吐,纵坐标对应延迟时间)

上面的一组的3条线对应ack=3,需要3个备份都确认后才完成数据的写入。

下面的一组的3条线对应ack=1,有1个备份收到数据后就可以完成写入。

可以看到下面一组只需要主备份确认的写入,延迟明显较低。

每组的三条线之间主要是topic数量的区别,topic数量增加,延迟也增大了。

  • RocketMQ

测试环境:

RocketMQ 3.4.6

brokerRole=ASYNC/SYNC_MASTER, 2 Slave

flushDiskType=SYNC_FLUSH/ASYNC_FLUSH

测试结果:如下图

redis 为什么不建议做消息队列 为什么不用redis做消息队列_Redis_14

 

 

 

上面两条是同步刷盘的情况,延迟相对比较高。下面的是异步刷盘。

橙色的线是同步主从,蓝色的线是异步主从。

然后可以看到在副本同步复制的情况下,即橙色的线,4w的tps之内都不超过1ms。用这条橙色的线和上面Kafka的图中的上面三条线横向比较来看,kafka超过1w tps 就超过1ms了。kafka的延迟明显更高。

 

1、由于我们系统的qps压力比较大,所以性能是首要考虑的要素。
2、开发语言,由于我们的开发语言是java,主要是为了方便二次开发。
3、对于高并发的业务场景是必须的,所以需要支持分布式架构的设计。
4、功能全面,由于不同的业务场景,可能会用到顺序消息、事务消息等。

具有一定的并发量,对性能也有比较高的要求,所以选择了低延迟、吞吐量比较高,可用性比较好的RocketMQ。

那么,

3.RocketMQ有什么优缺点?

RocketMQ优点:

  • 单机吞吐量:十万级
  • 可用性:非常高,分布式架构
  • 消息可靠性:经过参数优化配置,消息可以做到0丢失
  • 功能支持:MQ功能较为完善,还是分布式的,扩展性好
  • 支持10亿级别的消息堆积,不会因为堆积导致性能下降
  • 源码是Java,方便结合公司自己的业务二次开发
  • 天生为金融互联网领域而生,对于可靠性要求很高的场景,尤其是电商里面的订单扣款,以及业务削峰,在大量交易涌入时,后端可能无法及时处理的情况
  • RoketMQ在稳定性上可能更值得信赖,这些业务场景在阿里双11已经经历了多次考验,如果你的业务有上述并发场景,建议可以选择RocketMQ

RocketMQ缺点:

  • 支持的客户端语言不多,目前是Java及c++,其中c++不成熟
  • 没有在 MQ核心中去实现JMS等接口,有些系统要迁移需要修改大量代码

 

消息队列有两种模型:队列模型发布/订阅模型

1. 队列模型
这是最初的一种消息队列模型,对应着消息队列发-存-收的模型。生产者往某个队列里面发送消息,一个队列可以存储多个生产者的消息,一个队列也可以有多个消费者,但是消费者之间是竞争关系,也就是说每条消息只能被一个消费者消费。

redis 为什么不建议做消息队列 为什么不用redis做消息队列_redis 为什么不建议做消息队列_15

 

 

2. 发布/订阅模型
如果需要将一份消息数据分发给多个消费者,并且每个消费者都要求收到全量的消息。很显然,队列模型无法满足这个需求。解决的方式就是发布/订阅模型。
发布 - 订阅模型中,消息的发送方称为发布者(Publisher),消息的接收方称为订阅者(Subscriber),服务端存放消息的容器称为主题(Topic)。发布者将消息发送到主题中,订阅者在接收消息之前需要先订阅主题。“订阅”在这里既是一个动作,同时还可以认为是主题在消费时的一个逻辑副本,每份订阅中,订阅者都可以接收到主题的所有消息。

redis 为什么不建议做消息队列 为什么不用redis做消息队列_redis 为什么不建议做消息队列_16

 

 

它和 队列模式的异同:生产者就是发布者,队列就是主题,消费者就是订阅者,无本质区别。唯一的不同点在于:一份消息数据是否可以被多次消费

RocketMQ使用的消息模型是怎样的呢?RocketMQ使用的消息模型是标准的发布-订阅模型,在RocketMQ的术语表中,生产者、消费者和主题,与发布-订阅模型中的概念是完全一样的。

redis 为什么不建议做消息队列 为什么不用redis做消息队列_Redis_17

 

 

 

消息消费模式有两种:Clustering(集群消费)和Broadcasting(广播消费)。

redis 为什么不建议做消息队列 为什么不用redis做消息队列_redis 为什么不建议做消息队列_18

 

 

默认情况下就是集群消费,这种模式下一个消费者组共同消费一个主题的多个队列,一个队列只会被一个消费者消费,如果某个消费者挂掉,分组内其它消费者会接替挂掉的消费者继续消费。

而广播消费消息会发给消费者组中的每一个消费者进行消费。

RocketMQ的基本架构

RocketMQ 一共有四个部分组成:NameServerBrokerProducer 生产者Consumer 消费者,它们对应了:发现,为了保证高可用,一般每一部分都是集群部署的

redis 为什么不建议做消息队列 为什么不用redis做消息队列_数据_19

 

 

类比一下我们生活的邮政系统——
邮政系统要正常运行,离不开下面这四个角色, 一是发信者,二 是收信者, 三是负责暂存传输的邮局, 四是负责协调各个地方邮局的管理机构。对应到 RocketMQ 中,这四个角色就是 Producer、 Consumer、 BrokerNameServer

未完待续...

 

文:一只阿木木

欢迎转发、交流小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