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为什么需要用研?
产品最终面向的是用户
只要是人作为操控着使用的产品就需要用户研究,为了使得产品更符合使用者的期望习惯,从而增加用户粘性,提高产品收益。
用户是谁就可以根据产品的定位进行划分,通常所有产品都可以划分为客户和用户。客户即付费方,为产品或服务买单的人。用户使用产品或服务的人,产品的真正使用者。由于行业本身的特性及历史遗留因素等,toB产品一般客户和用户是两批人,一般客户为高层领导,用户为普通员工。toC产品则客户和用户重合,为用户本身。
由于用户群的划分,导致两类产品在用户研究策略上会有所差异但本质又大体相同。用研的本质都是找出产品提供的服务其解决的问题点所在,通过问题查找方案。toB类产品用研方法着重于通过专业人员知识提取解决方案,toC类产品由于又海量的用户群基本则着重于通过统计概率等数学分析手段提取结论方案。
专业 vs 高效
toC类产品用户体验演进流程:统计-结论-优化,注重优化效率
这类产品当生命周进展到一定程度后,进一步分析统计数据,去深入挖掘结论的成因从而得到更多有效数据,从而挖掘出新的需求价值点,或引导新的趋势。
toB类产品用户体验演进流程:专业经验-方法论,注重价值
传统行业初级阶段都是直接从问题出发,根据自身专业领域经验给出解决方案。由于行业特性,用户成分等因素,往往用户体验不是最先关注的。只有当产品已经抢占市场,并大规模使用后,部分产品开始关注用户体验,产品也逐渐toC化。
进来越来越多的toB产品逐渐开始toC化,一方面是用户体验概念的普及,另一方面也是产品的演进最终的走向是一致的,专业的产品方案,高效的用户体验。
小结
无论是C端产品还是B端产品,一款真正的好的产品产出都是在做降维打击。即高维度的人士将自己对问题的处理方法提炼总结,形成一款优秀的产品。
那么用户研究的最终研究就是高维人士的思考方法。B端类产品通过高级专家入户着手,C端产品则通过海量数据统计入手,得出结论先行修改,再由数据领域或用研领域等专家进一步挖掘数据与数据之间的价值关系点,数据背后的关系链。
用户画像如何起作用?
首先要明确用户画像中的用户所指谁?不同产品根据其类型是有不同的使用人群的,那么针对B端产品,由于决定产品的人员因素是复杂的,相对应的用户画像也应该有进一步的分类,而不能单一的画某一类用户画像,根据其的作用目的,决定用户画像的目标群体以及关注的特性。
B端用户画像分类
识别产品干系人
1984年,R·爱德华·弗里曼在《Strategic Management: A Stakeholder Approach》一书中,对干系人的定义就做了一个基础性的解释:
所谓「干系人」是指,在一个组织中会影响组织目标或被组织影响的团体或个人。
项目干系人就是项目中影响项目目标或者被项目影响的团体或个人。对此,项目管理协会出版的《PMBOK》中是这样描述的——项目干系人是积极参与项目或其利益受项目实施或完成的积极或消极影响的个人或组织。
采用项目干系人识别方法可以同样确定产品干系人,
用户画像的不同视角
用户画像的作用
用户画像提炼方法
与基于设计团队的偏好设计产品,服务和解决方案相反,在许多以人为中心的设计学科中,标准化实践是整理研究并将数据中的某些趋势和模式个性化为人物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