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适应性系统

    1)微核模式应用于必须能够适应变更系统需求的软件系统。这种模式把最小功能核心同扩展功能和特定客户部分分离开来。微核也可作为插入到这些扩展中并协调其协作的套接字。

    2)映像模式为动态地改变软件系统的结构和行为提供了一种机制。分成两部分,一个元层次提供所选系统属性的相关信息并使软件包含自述信息。一个基本层次包括应用程序逻辑。它的实现建立在元层次之上。

 

2.微核模式

   条件

   1)在你的领域中的应用程序需要支持不同的但又相似的应用平台。

   2)应用程序可以按类分组,每组以不同方式使用相同的功能核心,需要基于应用程序平台模拟现有标准。

   3)应用程序平台的功能核心应该分离出一个占有最小的存储空间的组件和消耗的处理能力仅尽可能地小的服务。

 

   结构

   1)内部服务器(Internal servers)

   2)外部服务器(External servers)

   3)适配器(Adapters)

   4)客户机(Clients)

   5)微核(Microkenel)

 

   5)微核

   微核表示了该模式的主要组件。它实现了诸如通信手段或资源处理那样的主要服务,其他的组件全部或部分建立在这样的基本服务之上。许多系统特定的附属物被封装在微核内。它也负责维护像进程或文件那样的系统资源。

   

面向模式的软件架构 3 pdf 面向模式的软件架构卷1_应用程序

 

   1)内部服务器

   一个内部服务器扩展了微核所提供的功能。它表示了提供的附加功能的一个独立组件。微核通过服务请求调用内部服务器的功能。

   

面向模式的软件架构 3 pdf 面向模式的软件架构卷1_面向模式的软件架构 3 pdf_02

   设计目标之一应该是使微核尽可能小以减少存储需求。另一个目标是提供快速执行机制以减少服务执行时间。因此,额外和更复杂的服务由内部服务器实现,必需时,微核会激活或装载它们,可以认为内部服务器是微核的扩展。注意,内部服务器只能由微核组件访问。

 

   2)外部服务器

   一个外部服务器是使用微核实现以应用领域为基础的它自己的视图的一个组件。不同的外部服务器为特定应用领域实现不同的策略。

   外部服务器通过像微核那样的输出接口来展现它的功能,它通过使用微核提供的通信手段接收来自客户机应用程序的服务请求,解释这些请求,执行相应的服务,并把结果返回到它的客户机。服务的实现依赖于微核机制。于是,外部服务器需要访问微核的编程接口。

面向模式的软件架构 3 pdf 面向模式的软件架构卷1_应用程序_03

 

   3)适配器和 4)客户机

   一个客户机是一个同外部服务器精确关联的应用程序,它只存取外部服务器提供的编程接口。如果一个客户机需要直接存取它的外部服务器的接口,那么每个客户机不得不使用可用的通信手段与外部服务器相互作用。每个与外部服务器的通信都必须硬化编码到客户机代码之中,将导致很多缺点:

      a.这样的系统不能很好地支持可变更性。

      b.如果外部服务器模拟现存的应用平台,为这些平台开发的客户机应用程序不加以修改将不能运行。

   为避免直接依赖性,适配器代表了客户机及其外部服务器的接口,允许客户机以一种可移植的方式访问它们的外部服务器的服务。一旦客户机向外部服务器请求一个服务时,适配器的任务是把调用提交给适当的服务器。为了达到这个目的,适配器使用了微核提供的通讯服务。

面向模式的软件架构 3 pdf 面向模式的软件架构卷1_应用程序_04

 

微核模式优点

   1)可移植性;

   2)适应性和可扩展性;

   3)策略与机制分离。

 

分布式微核

   1)可扩展性;

   2)可靠性;

   3)透明性。

 

不足

   1)性能;

   2)设计和实现的复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