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这种笼统提问的,想都不用想,一定是个学生。中国高校生态圈严重分化,从双非到985到清北都是高校。江浙沪珠三角有高校,西部边疆也有高校,这些高校能一样吗?一二线城市高校和三四线18线城市的高校能一样吗?

针对不同的高校,可以有n个回答。我可以说现在高校竞争极为变态,超级内卷,三年一评,飞升疾走。这潜台词是985高校。然后学生看了瑟瑟发抖,超级焦虑。

我也可以说现在高校超级轻松,每年都有寒暑假。上上课就走。不用坐班,性价比超高,而且还稳定,养老不用愁。这里的高校潜台词是,三四线城市的双非高校。然后学生看了无脑读博,幻想自己美滋滋的未来生活。

所以说这么笼统的问有用吗?可以得到有用的信息吗?可以辅助你决策吗?再说博士内部就不分化吗?生化环材的博士和计算机博士能一样吗?看下面招聘工业工程专业的教师,各种花言巧语:

没有三年一评非升即走,没有97%的淘汰率,没有特聘花式作妖,不是临时工不是博士后,就是正儿八经的高校老师。校办附小附中,子女教育不用愁。正经事业编制,中年危机全无忧。养老参公,还是老一辈口中高校熟悉的味道。现在不要998,只要赶快投递简历。抓住机会,赢得未来!

博士毕业去高校难度大吗?_博士

只要你是相关专业的博士就行,甚至没有论文的要求,还是带编制的教师岗位。但招了几年啦,还不是招不到人。咨询的一问发现讲师就5000千/月,副教授8000/月,教授1万/月(当然是税后收入),扭头就走了。现在,数理类的博士,运筹学,应用数学,统计学,自动化等等。谁随便便出去找个工作不二三十万一年。谁愿意来你这儿拿5000一个月呢?你说博士进高校难不难?

相反,同一个学校材料专业的讲师招聘,已经要求三篇一区或者六篇二区。就这样收到的简历都堆积如山,很多材料博士挤破头想进都进不来。你说博士进高校难不难?

作者:大番薯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52844946/answer/1606434289非常同意@霍华德的答案,在这里稍微补充一些我的看法。

我博士毕业那年假意去找了找教职,发现京、沪地区的大学,对于化学专业的毕业生,没有nature子刊(当然不包括nature comm)及以上,根本不搭理你好吗?你听到的只是:“哦,我们看看你的资料”,或者“要不要来做博后呀,我们待遇挺好的哟”。提交材料之后,要是不做博后,你和他便再无交集。

甚至是天津这样的走下坡路的城市(确实,天津现在的地位和建国初期相比,差很多),当中的一所双非院校(天大、南开化学本来就很强,更不必说了,要求肯定更高),没有6篇SCI文章,一律安排博后。这所双非院校,排名居然100开外呢!

然而以石河子大学、西藏大学为代表的西部院校,热情地接待了我;这种热情程度,甚至让不打算去这些地方的我心存愧疚。一来到各类人才招聘会他们的宣传点,立马热茶、笑脸相迎,安家费、启动费、实验场地、公寓立马安排,全部满上,通通办齐!

一冷一热,所谓世态炎凉,不过如此。

简单说来,热点地区想当长工留下,得有点本事。先做博后,出成果,好好打拼!冷门地区,起步阶段的待遇优厚,但是以后会不会增加考评,发生内卷,不好说。

化学领域的情况大抵如此。当然,手握一两篇nature science,那情况就不同了。请接受大学人才办的膜拜和跪舔吧!啊哈哈哈。作者:花花鼓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52844946/answer/1606993231难度极大。不仅是进入高校难度很大,进入后真正科研的时候难度更大。先说进入高校。之前公认的性价比之最,青千,今年是最后一届。虽然会有替代品,但是海外履历不再有以前的强势了。我认识的几个哥们,海外3年履历还没到,已经准备回国占坑了。

现在比较吃香的路,本科是top5,国内top5里面大佬的博士,然后国外大佬的博后。这一路要求有大子刊及以上的paper,然后就可以经由国内外大佬介绍,在国内某top10里拿到一个职位,可能会非升即走。由于没有青千了,有可能用优青替代。有大佬力挺一般可以拿到优青,视高校排名给的职位也不一样。北京和上海top2会给长聘副教授一类的,待遇就那样,大概和30岁的码农差不多。浙江某top最近要求全员非升即走,明年就能评杰青那种也要非升即走,非常不人性化。相信过几年我们就能看到浙大的院士非升即走了(呵呵)。其他地方不熟,不敢妄言。

国内top想进非常难,本科、博士的导师、博后导师、个人成果、运气缺一不可。还想进的请对比一下自己的条件。即使这么难,进去也不是直接长聘教授了,给个长聘副教授就不错了。

排名低一点的高校行不行?中下游985和强势211招聘条件也很高了,和top也差不了多少。这些学校唯一的好处是,你进去会给长聘教授,而top会给特聘教授或者长聘副教授。这些学校是给你一步到位了,但是你也要付出代价。比如这些学校通常会有很强的保守势力,他们会非常排外。刚来就给教授的青椒,能力强,年轻,这些人能没有危机感吗?他们组团排挤你你还真不一定抗的住。排挤的办法很多,校内的经费,仪器使用,学生评优,毕业答辩,偶尔在造个谣啥的。因此这些学校的青椒没有大佬力挺会走的很艰难。当然,如果你的大佬导师就在这些学校,那就直接去吧,你会被保护的很好的,别人搞你也会有所忌惮。

更低的学校行不行?不行,完全不行。青椒去了就会体验到人生的残酷,社会的黑暗,比如文章被偷,基金被抄,而且你还无能为力。基金和paper怎么被同事拿走的,请各位自行想象。

我这些讨论并没有涉及特殊情况,比如家境一类的。如果你是各种二代想反驳我,我只能说你说的对,并且想抱你大腿,以后我们就是兄弟。

之后讨论进入高校后你会遇到的困难。

首先是经费问题。你永远不会知道学校答应给你的经费到底啥时候给。好一点的地方是经过几个月的审批然后给你,有的地方会分几年给你,还有的地方是等你的帽子下来再给(没下来就不给了)。

其次是实验场地器材问题。很多学校都没有多余的实验室了(有也不是你的),所以大家都在建大楼。测试仪器也不是青椒买得起的。因此新pi往往都需要其他同事的帮助。这种帮助不是无偿的,之后要加倍还的。碰见不好说话的唯利是图的,做实验都受限制。

最后是课题组成员的招收。招学生还好说,招博后最难。厉害的博士都找大佬去了。剩下的博士,很多人履历都很好,成果也多。但是你根本不知道那是他自己厉害,还是他导师厉害,还可能是运气好。年轻pi需要的是能独挡一面的博后,而不是只会听指挥的人。新课题组一开始就没几个人,一旦招人不当,有可能毁了课题组。

最后强调一下,我说的是比较片面的。选择高校的维度会有很多,比如家乡位置、家境、人脉关系等。我谈的更多是一个概率,排名越高的学校教职越难拿,但是被坑的概率也越小,如果有机会还是要往排名高的学校跑。还有,不要相信任何高校(包括top)给出的任何承诺,白纸黑字也不要信。高校翻脸,你又能怎么样?各位青椒就当自己是个临时工就得了。

我周围一群大佬或者青椒,我说的都是从真事概括简化出来的,生化环材及沾边的专业均适用。我是那个无大佬背书的且没有啥成果的博后,我是被压榨那个。我的很多回答和文章都在揭示科研圈里面具体的问题,而这些问题是很多学生想不到的,闻所未闻的,因此我有必要持续科普一些东西。我留在圈里只是为了认识更多的人,同时研发一些技术,为以后成果转化做铺垫,而不是为了爬上去在重复同样的压榨过程。理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作者:刘皇叔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52844946/answer/915015454现在博士太多了,尤其土博士,特别是读的最辛苦、岁数还大、成果一般、老板非著名教授的那种普博生。去稍微有点名气的高校应聘都被人嫌弃。但是成果好、年轻、老板院士级别(怎么说也得个千人长江吧)的除外,还是有期待空间的。如果不是非学术不去的那种,完全可以找个竞争不那么激烈的行业,挣钱还是最应该考虑的。男怕入错行、女也怕啊!
作者:RoseofVersailles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52844946/answer/955977403目前不大,再过两年不好说。不过还是那句话,进高校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

毕业就进高校可以,但是拿不到帽子。拿不到帽子,就处处低人一等。从26博士毕业,到67退休,和同龄人差距越拉越大。

别人拿面上的时候你连青基都没中。别人的博士都毕业好几个了,你才上博导。别人学生都发NSC了,你学生还在数SCI篇数。等你中面上了,别人都上杰青长江了。等你好不容易上了长江,别人都院士好多年,全世界徒子徒孙开花结果了。等你最后上了院士,别人都进中央掌握生杀大权了。

作者:知乎用户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52844946/answer/1599685835985,需要海归3篇2区1作以上,或本校本硕博重点培养土博,非升即走(没拿面上10点前别回宿舍,跟大老板抢博士比跟基金委抢青年要难);

211,需要2篇3区1作以上,或本校本硕博重点培养土博,非升即走(一般一个国青就能保底);

普通一本,需要985本,需要1年辅导员,给编(部分开始不给编,非留即走,考核压力不大);

四非一本,硕士也可以试试,教师编制,行政坐班,工作以“完成领导安排的其他工作”为主。

作者:超人没有油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52844946/answer/1617347459我认为可以,很多人觉得读研博就一定要去985/211之类的好平台,其实不然,普通一本,二本不能去吗?大专高职不能去吗?多数人读博是不一定有学术追求和个人自我价值实现追求的,说的直接一点就是混个名头谋个出身,去企业也好、去事业单位也好归根结底绝大多数人都是找一份谋生的工作,好出身手握好文章去好平台,差出身没好文章去一般平台又为什么不能接受呢?我认为绝大多少人只盯着最好的平台和高校教职不放,认为不去这些平台人生就灰暗了,读博就没有意义了,这和何不食肉糜有什么区别!

我认为在没有更好的选择之前读博去高校是完全可以的,中国高校千千万,不一定要吊死在985/211或者是其他top名头的高校上,绝大多数人注意是绝大多数人是成不了院士的,能在小专业领域内称得上是一个专家也完全足够你去实现你的人生价值!

作者:冬瓜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52844946/answer/1614626767说难也不难,说不难也难。大数据说话,数据源自教育部网站公布的文件。先说难的方面,可谓竞争激烈!截止到2019年,四十年来全国博士毕业总共94万人次,其中高校教师中拥有博士学历人数47万(考虑部分教师拿的是海外博士学位,实际情况是不到博士毕业总人数一半进入高校)。目前全国高校在读博士生42.4万(不包括2020年新入学的10万人),按现在高校招聘的规模,每年大约提供3.5-4万个岗位给新毕业博士就业,就算是现在停止博士生招生,把在读的博士消化完全,估计都需要10+年时间。实际上国家还是继续博士扩招,年招生约10万人,其中60%是985的博士,毕业6万余人,海外博士约1+万规模的回国就业。所以,2019年国内外应届博士7.2+万人,出站博后1.4万人,加上往届未就业,大致行情是约10万人的博士体量来竞争3万个高校岗位(其余岗位是硕士本科)。

2019年数据统计,博士毕业6.2万人(未含海归),部分流入其它行业,部分进站搞博后(2019年2.5万人进站),且以10%速度递增。2019年高校教师博士学位新增人数4.1万,抛除在职老师取的学位,各种海归,往届没有落实工作进入高校的博士,2019年实际只有1/3应届博士进入高校。

科研事一步晚,步步晚的,三年就算一个世代。相同年份读的博士,相同年份毕的业。有的在一本二本混讲师,有的在已在985当教授。人生啊,就他妈这么残酷。“四青”头衔1600人(去年1200),加上中科院百人,各种托举,各类省级人才头衔,每年总人数不会超过4000。每年能带上头衔帽子的博士占总毕业人数不会超过5%。毕业后三到五年内没有及时出好文章得到大佬推荐支持或者带上帽子的年轻博士,基本就泯然众人矣。如今985的名校毕业的博士,能找个普通一本,都算不错了。

结论:以带上帽子为标准的话,95%的毕业的博士都是陪太子读书,都是分母和炮灰。就算进高校,一辈子能混到所谓的教授,就算到头!其它的也别奢望。

再说不难的原因。请看另一组数据:2019年,高校专任教师174万人中拥有博士学位的只有47万人,占比27%。除了985211一本高校,博士老师占比高于50%外,还有大量的二本专科学校 ,博士学历老师低于27%,如果每所高校博士学历老师都需要达到50%,就目前规模还需要招聘35万人次的博士补充高学历师资,每年6万毕业人数,6年毕业生才可以填满这个窟窿,从这意义来讲,2030年之前毕业的博士都有市场,都还好找工作。

可是,改革开放至今40余年, 全国总94万个博士,为什么仍然只有不到一半的人(47万)选择高校?只能是说平台低的学校性价比太低,宁愿进入其它行业,也不想去低平台高校。想想也是如此,低平台的年轻讲师一个月5-6千,混个8-10年拿到教授,工资8千-1万,一眼看到头,就这工资水平还需要费了吧唧读到博士?本科毕业就行啊。这就是为啥博士只盯着985/211,冲着四青头衔,起码有点奔头。

 

 

博士毕业去高校难度大吗?_博士_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