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用例的设计方法:
- 基于需求的设计方法 2.(最常用)等价类:对于无穷输入 (强调输入)依据需求将输入划分为若干个等价类,从等价类中选出一个测试用例,如果这个测试用例测试通过,则认为所代表的的等价类测试通过。 有效等价类:对于程序的规格说明书是合理的 无效等价类: 3.(最常用)边界值:对于输入,输出 对输入或输出的边界值进行测试的一种黑盒测试方法。通常边界值分析法是作为对等价类划分法的补充。 例如:输入框长度1-11,取边界值:0,1,11,12 对于闭区间是往外取,开区间往里取。 对于不说明开闭区间,一般是闭区间。
- 因果图:强调输入输出之间的关系,结果依赖输入 基本知识:恒等(如果原因为真,那么结果必定为真) 与(只有两个结果都为真,那么结果为真) 或(两个原因中有一个为真,结果为真) 非(只有原因为假,结果才为真) 因果图法设计测试用例的步骤: 1)分析所有可能的输入和可能的输出 2)找出输入与输出之间的对应关系 3)画出因果图 4)把因果图转换成判定表 5)把判定表对应到每一个测试用例 5.正交排列:目的是减少用例数目,用尽量少的用例覆盖输入的两两组合 **正交表的性质:每一列中各数字出现的次数一样多,任何两列所构成的各有序数对出现的次数都一样多。 因素数用C表示,水平数用T表示 正交表的表示形式:L=行数(水平数因素数)即L=N(TC) 正交法设计测试用例的步骤: 1)有哪些因素(变量) 2)每个因素有哪几个水平 3)选择一个合适的正交表 4)把变量的值映射到表中 5)把每一行的各因素水平的组合作为一个测试用例 6)加上你认为可以且没有在表中出现的用例组合 其中N=C(T-1)+1 6.场景设计法:理解为业务流程,但一个业务流程表不一定是一个场景 7.错误猜测法:错误猜测法(基于经验和直觉,找出程序中你认为可能出现的错误,有针对性地设计测试用例) 经验可能来自: 1)对某项业务的测试较多 2)也可以来自用户的反馈意见 3)或者从故障管理库整理出bug 缺陷和故障的区别:没有上线之前叫缺陷bug,上线之后叫故障 测试用例的有效性:核心的是这条测试用例是否能执行下去,有效和无效并不是以测试用例是否能发现bug来衡量 测试用例的粒度:指测试用例编写的详细程度 主要考虑可以参考如下: 1)产品的质量要求 2)项目对用例的要求 3)测试时间和资源是否充分 测试用例的评价:即保证正确性 1)同行评审 2)用户检查 3)项目组评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