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转型与数字资产
2020年开始,发改委为首的十三部门多次联合发文,要求加快推进各行业数字化转型。在十四五规划中,“数字”和“数字化”密集出现了81次,规划里更是用了一个单独篇章详细阐述数字时代数字经济,明确提出了阶段目标:“迎接数字时代,激活数据要素潜能,推进网络强国建设,加快建设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以数字化转型整体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
同样在2020年4月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里,首次提到将数据作为一种新型生产要素,与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等传统要素并列为要素之一。《意见》明确,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推进政府数据开放共享、提升社会数据资源价值、加强数据资源整合和安全保护。
那么数字时代的数据生产要素是什么呢?是数字资产。
数字资产既是资产的数字化,比如住房汽车等有形资产和股票债券等权证的数字化,也是数据的资产化,比如把数据构建为可控制、可变现、可计量的无形资产。
数字资产是资产的一种,它具有资产的所有特征:
第一、资产必须有归属,拥有者才有权控制资产,你买了一辆车,其他人未经允许开你的车,就是违法。
第二、每个资产都是独一无二,无可替代的,一支铅笔丢了,即使再买一支品牌、型号、颜色都一模一样的,也依然不是原来那支。
第三、资产必须可以验证,住建局验证房产,车管所验证车辆,资产真实可信才有价值。
第四、资产具备可操作性,因为它要投入生产,进行处理,就像铁矿石和碳进了炼钢厂,生成钢铁一样。
第五、资产在交换和流转过程中,要保障安全性和完整性。如果你订了一份猪脚饭,收到之后发现肉被外卖小哥吃了一半,以后还敢放心掏钱吗?
总结一下,数字化转型需要的数字资产,至少具备独占性、唯一性、真实性、可操作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所以,信息化系统上的数据算不算数字资产呢?不算。
第一、数据易于复制,无法独占也保障不了唯一。一份数据,可以轻松复制粘贴变成几百份。你花大价钱买了个号称全球唯一的限量款豪车,第二天发现街上至少几千辆,换谁都受不了。
第二、数据非常容易修改、删除。特别在中心化的信息系统里,今天你账户有十万块,明天你得罪了管理员,就被改成了五毛钱,毕竟运维人员删库跑路也不是啥新闻。
第三、数据无法验证真实性。2020年广州某上市公司突然爆出几亿存货失踪,在出事前,无论公司内部、审计律所还是银行风控的系统里,这些存货数据都被当作真实存在的。
信息系统的数据无法作为数字资产,这也是要进行数字化改造的原因之一。
可能有敏锐的读者已经发现了,区块链技术的主要特点就是不可篡改、可校验、集体维护等等,天然匹配数字资产的特性要求,所以我一直认为,国家把区块链放入新基建中,重点并不是数字货币或者去中心化,而主要是为了数字化转型做底层支撑。
在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的数字化时代,区块链是数字化转型必要的基础技术。
可惜现实常常都很残酷,区块链虽然是数字化转型的必要技术,但并不是用了区块链就可以保障数字化转型能够成功。
区块链现状
目前区块链应用主要有三种模式:存证哈希、通证和NFT。
存证哈希
就是用特定的计算机算法对指定数据内容生成一个特征值,内容不同,特征值必定不同。只要把这个特征值保存在区块链上,验证的时候只要检测特征值和收到的数据内容是否一致,就知道内容是否被篡改。
通俗点说,就是你买了一幅画,卖家对着画拍一张照片先发给你。你收到画之后,只要跟照片对比一下,就能知道有没有人改你的画。
这种方式是目前市面上看到各种电子公文、电子合同的存证类业务最主流的实现方式,因为实现非常简单。
但是这种方案问题也很致命,数字资产不具备可操作性。因为链上存的只是原物的照片,不管你如何修改照片,原物也不会受到丝毫影响。
通证(Token)
由加密货币技术发展而来,主要解决链上钱包账户之间转账和余额校验问题。
首先,通证系统的设计目标是为了解决链上数值处理和计算的,而数字资产需要的是数据处理能力,两者的要求差别是很大的。为了让通证系统具备数据处理能力,程序员们做了很多尝试,比如可编程账本、智能合约等等,但是这就像要用一个只有加减乘除的卡西欧计算器,写一本《三体》出来一样,不用做都知道会玩死人。
其次,通证是一种同质化记账方式,比如我有一支笔,你有一支笔,在通证系统里存储的是铅笔×2,分不清哪只笔是谁的,这种设计显然无法用来做资产管理。
NFT
非同质化通证,号称是具备不可替代性和唯一性的通证,也是目前区块链领域的当红炸子鸡。
简单说,如果你有1000元现金资产,在通证上,会记录你的账户余额为1000,而NFT上,会记录你有10张100面额的钞票,每张钞票都有自己的唯一编号,无法替代。
那NFT是不是我们的最终答案呢?不是。
NFT其实是通证的一种拓展,以太坊对此有一个描述:NFTs are tokens that we can use to represent ownership of unique items(NFT是标识独立物品所有权的通证)。
所以NFT保障唯一标识的不可替代性,而不是数字资产本身。
通俗点讲,NFT就是大闸蟹身上的防伪环,环上的编号确实是协会统一管理,可问题在于,没人保证戴上这个环的就是正品大闸蟹。
维基百科上对于NFT应用的描述,还是比较客观的
虽然艺术家可以出售代表作品的非同质化代币,但艺术家仍然可以保留作品的著作权,并创造更多的同一作品的非同质化代币。非同质化代币的买家并不能获得对作品的独家访问权,买家也不能获得对原始数字文件的独占。将某一作品作为非同质化代币上传的人不必证明他们是原创艺术家,在许多案例中,在未经创作者许可的情况下,艺术品被用于非同质化代币。
翻译过来就是说,你有一幅画,你可以用它创建成千上万个各不相同的NFT卖给不同的人。别人也可以利用你的画,创建属于他的NFT拿去卖,而不用管你同不同意。
当然,乐观点想,就算你的NFT卖了十个亿,原画还是在你手上(手动滑稽)。
NFT交易本质上就是在炒大闸蟹的防伪环,至于环后面螃蟹是真是假,甚至有没有螃蟹,其实都没有人关心的。
所以说到这里,稍微偏题一下,就我个人观点,目前的NFT交易本质上就是没有底层锚定资产的击鼓传花资金盘,如果你不是靠割韭菜发财的做局大佬,还是早点跑吧,免得哪天又跟P2P一样满头绿油油的,毕竟类似的套路早就不是一回两回了。
结论来说,通证系统的问题,NFT基本都原样继承了,它也无法满足数字资产管理的要求。
总结
时至今日,中国无论是工业能力、IT基础设施水平还是社会整体信息化能力,在不少领域已经超过美国。我们有扎实的基础,只要抓住局部领先优势,加速进行全中国各行各业的数字化转型,把ICT领域的优势赋能到社会各个领域,就可以快速提升综合国力,甚至实现弯道超车。所以数字化转型无论对于国家、政府还是企业,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机会,它至少蕴含了上万亿的市场机会。
区块链技术原本是数字化转型里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础,可惜的是,目前业内主流方案都是源于欧美的业务场景,无论存证哈希、通证还是NFT,都无法满足数字资产管理的要求,强行在上面构建数字资产体系纯粹是缘木求鱼,翻车几乎无法避免。
数据生产要素,是基于我们自己的国情和社会实际需要提出来的,其他国家用不上,也不会为我们创造,我们只能自己搞定。所以,我们期待国内各厂家认真努力,早日实现核心技术的突破,补上数字化转型缺失的这一环,真正实现弯道超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