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栈
全文字数: 3000 阅读时间: 6分钟 我是一个栈,先来跟你介绍一下我的家族,我的家族是一个很古老的家族,家族成员很多,外界称呼我们这个家族为数据结构。我们是计算机世界中存储和组织数据的。数据结构家族在计算机世界中是至关重要的,因为我们家族功能的强大,现代编程语言及其API中都有我们家族成员的身影。
我的家族是一个庞大的家族。家族中也有几大分支,比如说树、图、堆、散列表等。各个分支都有不同的能力,所以很多人选择适当的数据结构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我们家族和算法家族是世交,基本上所有重要场合两家都会一起出现。
我叫栈,我的爸爸叫数组,我的妈妈叫链表,我的双胞胎弟弟叫队列。我们这个家庭是整个数据结构家族中比较重要的家庭。
和你说过了,我们数据结构家族是计算机世界中储存和组织数据的。我的家族之所以这么强大,就是因为我们要应付各种需求,提供不同的数据存储方式。我的四个家庭成员分别可以解决不同的数据存取需求。
数组
说起我的爸爸——数组,他是数据结构家族的族长,人们都说他是数据结构大家族的根基。很多编程语言都内置数组。
数组爸爸是个很富有的人,他有很多土地。每当有人找他来存储数据的时候,他都会预先划分出一块连续的土地(连续的内存),然后把别人交给他的数据按顺序存储在这些连续的土地中,当别人来取这些数据的时候,需要提供给数组要取哪块土地中的数据(数组的位置索引),然后数组就可以直接去那块土地中把数据取出来,交给需要读取这个数据的人。并不是所有数据数组都能帮忙存储的,父亲只会帮别人存储相同类型的数据。
数组数据结构是由相同类型的元素(element)的集合所组成的数据结构,分配一块连续的内存来存储。利用元素的索引(index)可以计算出该元素对应的存储地址。
我的家族的所有人都支持几个基本的操作:插入、删除、读取。
因为数组爸爸在存储数据的时候,是按照顺序保存的,他保存数据的土地是一块一块相连的。那么,他的特点就是寻址读取数据比较容易,但是插入和删除比较困难。这个其实比较好理解。读取容易的原因是只要你告诉数组你要从哪块土地读取数据,他就会直接去那块土地中把数据取出来给你。插入和删除比较麻烦,主要是因为这些存储数据的空间都是连着的,比如编号为0-1-2-3-4这五块土地中都保存了数据,但是现在你要往1中插入一块数据,那就意味着从1开始,后面的所有土地中的数据都要往后移一个位置。这是很大的工作量啊。
链表
人们都说,男女搭配,干活不累。由于数组爸爸有寻址容易,插入和删除困难的问题,他在找老婆的时候特意找了一个和自己互补的姑娘——链表。链表妈妈的特点正好是寻址困难,插入和删除容易。 在帮助别人存储数据这件事上,链表的方式和数组有很大不同。数组是提前划分了一大片连续的土地,用来存储数据。但是链表不是这么做的,因为链表妈妈家里并没有数组爸爸家里那么富有。他的数据存储并不是连续的,能这么做的原因是妈妈存储数据的土地中有两块区域,一块用来保存数据,一块用来记录下一个数据保存在哪块土地中(指针)。这样,别人找他存储数据的时候,她就要根据指示先找到下一块空余的土地,然后把数据保存在里面。链表这样的数据存储方式可以把一些碎片空间利用起来。
链表是一种线性表,但是并不会按线性的顺序存储数据,而是在每一个节点里保存着下一个节点的指针。
通过上面的这种保存数据的方式,链表在插入和删除数据的时候比较容易,比如编号为0-1-2-3-4这五块土地中都保存了数据,但是现在你要往1中插入一块数据,那么只需要依次更改0号土地和1号土地中记录下一块土地地址的值就行了。对于其他的数据存储没有任何影响。但是,如果你想从数据中取出一块数据那可就麻烦了,因为这意味着链表妈妈要帮你从第一块土地开始挨个帮你找。一直找到你要的数据为止。
我和我的胞弟
栈,也就是我,一个英俊潇洒的数据结构。我和队列是一堆孪生兄弟。我们两个都可以用数组和链表来实现。虽然是双胞胎,但是我们两个都是有性格的,我们要求别人存储数据和取出数据的顺序要按照我们的规矩来。
我的原则是:先进后出(栈)
弟弟的原则是:先进先出(队列)
我给你举个例子你就明白了,我和弟弟每个人都有一个管子,用来帮你们保存数据,当然这个管子可能是用数组爸爸是实现的也可能是链表妈妈实现的。我们握住管子的两头,我的这个管子只能通过管子左面的口子放入东西,也只能从左面的口子取出东西。右面的口子是不开的。而弟弟队列呢,他的管子的左面的口子放东西,管子的右面的口子取东西。
爸爸妈妈是如何生出我和弟弟的
上面说过了,栈和队列都是可以通过数组或者链表实现的。当然了,父母创造孩子,天经地义嘛。那么,先来看看我是如何实现的。作为一种数据结构,我接口有isEmpty()、size()、push()、pop()、peek()以及迭代。
先来看看如何通过数组实现栈:
public class Stack<Item> implements Iterable<Item> {
private Item[] a; // 数组表示栈,栈顶在最大的下标。
private int n; // 栈内元素的个数
/**
* 初始化一个空栈
*/
public Stack() {
a = (Item[]) new Object[2];
n = 0;
}
/**
* 判断栈内是否有元素
*/
public boolean isEmpty() {
return n == 0;
}
/**
* 返回栈内元素个数
*/
public int size() {
return n;
}
// 改变栈的大小
private void resize(int capacity) {
assert capacity >= n;
// 注意不能直接创建泛型数组
Item[] temp = (Item[]) new Object[capacity];
for (int i = 0; i < n; i++) {
temp[i] = a[i];
}
a = temp;
// 也可以选择下面这种方式改变数组大小
// a = java.util.Arrays.copyOf(a, capacity);
}
/**
* 压入元素
*/
public void push(Item item) {
//先判断n的大小,如果栈满则改变栈的大小
if (n == a.length) resize(2*a.length);
a[n++] = item;
}
/**
* 弹出并返回元素
*/
public Item pop() {
if (isEmpty()) throw new NoSuchElementException("Stack underflow");
Item item = a[n-1];
a[n-1] = null; //防止对象游离
n--;
// 如果有必要则调整栈的大小
if (n > 0 && n == a.length/4) resize(a.length/2);
return item;
}
/**
* 返回但不弹出栈顶元素
*/
public Item peek() {
if (isEmpty()) throw new NoSuchElementException("Stack underflow");
return a[n-1];
}
/**
* 返回一个可以进行先进后出迭代的迭代器
*/
public Iterator<Item> iterator() {
return new ReverseArrayIterator();
}
// 用内部类实现迭代器接口,实现从栈顶往栈底的先进后出迭代,没有实现remove()方法。
private class ReverseArrayIterator implements Iterator<Item> {
private int i;
public ReverseArrayIterator() {
i = n-1;
}
public boolean hasNext() {
return i >= 0;
}
public void remove() {
throw new UnsupportedOperationException();
}
public Item next() {
if (!hasNext()) throw new NoSuchElementException();
return a[i--];
}
}
/**
* 测试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tack<String> stack = new Stack<String>();
while (!StdIn.isEmpty()) {
String item = StdIn.readString();
if (!item.equals("-")) stack.push(item);
else if (!stack.isEmpty()) StdOut.print(stack.pop() + " ");
}
StdOut.println("(" + stack.size() + " left on stack)");
}
}
再来看看如何使用链表实现栈:
public class Stack<Item> implements Iterable<Item> {
private Node<Item> first; //栈顶节点
private int N; // 栈内元素数量
// 辅助类Node,用于形成链表
private static class Node<Item> {
private Item item;
private Node<Item> next;
}
/**
* 初始化栈
*/
public Stack() {
first = null;
N = 0;
}
/**
* 判断栈是否为空
*/
public boolean isEmpty() {
return first == null;
//return N == 0;
}
/**
* 返回栈内元素数量
*/
public int size() {
return N;
}
/**
* 压入元素
*/
public void push(Item item) {
Node<Item> oldfirst = first;
first = new Node<Item>();
first.item = item;
first.next = oldfirst;
N++;
}
/**
* 弹出元素
*/
public Item pop() {
if (isEmpty()) throw new NoSuchElementException("Stack underflow");
Item item = first.item; // 需弹出的元素
first = first.next; // 删除头节点
N--;
return item;
}
/**
* 返回但不弹出元素
*/
public Item peek() {
if (isEmpty()) throw new NoSuchElementException("Stack underflow");
return first.item;
}
/**
* 从栈顶到栈底打印元素
*/
public String toString() {
StringBuilder s = new StringBuilder();
for (Item item : this)
s.append(item + " ");
return s.toString();
}
/**
* 实现Iterable接口
*/
public Iterator<Item> iterator() {
return new ListIterator<Item>(first);
}
// 实现Iterator接口用于迭代,没有实现remove方法
private class ListIterator<Item> implements Iterator<Item> {
private Node<Item> current;
//初始化时,current指向栈顶
public ListIterator(Node<Item> first) {
current = first;
}
public boolean hasNext() {
return current != null;
}
public void remove() {
throw new UnsupportedOperationException();
}
public Item next() {
if (!hasNext()) throw new NoSuchElementException();
Item item = current.item;
current = current.next;
return item;
}
}
/**
* 测试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tack<String> s = new Stack<String>();
while (!StdIn.isEmpty()) {
String item = StdIn.readString();
if (!item.equals("-")) s.push(item);
else if (!s.isEmpty()) StdOut.print(s.pop() + " ");
}
StdOut.println("(" + s.size() + " left on stack)");
}
}
同样作为数据结构的弟弟,也有些接口需要实现:isEmpty()、size()、enqueue()、dequeue()、peek()以及迭代。队列和栈不同的是,入列和出列是在两个地方,所以需要维护两个变量来表示队头和队尾。
使用数组实现队列:
public class Queue<Item> implements Iterable<Item> {
private Item[] q;
private int N; // 队列中元素的数量
private int first; // 队头元素的下标
private int last; // 队尾元素的后一个位置的下标,也就是元素入列时可以放置的位置
/**
* 初始化队列,此时头尾下标重合
*/
public Queue() {
q = (Item[]) new Object[2];
N = 0;
first = 0;
last = 0;
}
/**
* 依旧用N判断队列是否为空
*/
public boolean isEmpty() {
return N == 0;
}
/**
* 队列中元素数量
*/
public int size() {
return N;
}
// 调整数组大小
private void resize(int max) {
assert max >= N;
Item[] temp = (Item[]) new Object[max];
//注意这里:把N个元素放入总大小为max的队列(max>=N)
//因为循环使用数组,从first开始的第i个元素可能保存在了first
//前面(即last在first前面)。
for (int i = 0; i < N; i++) {
temp[i] = q[(first + i) % q.length];
}
q = temp;
//把小队列按顺序复制到大队列后重置队头和队尾
first = 0;
last = N;
}
/**
* 元素入列
*/
public void enqueue(Item item) {
if (N == q.length) resize(2*q.length);
q[last++] = item; // 元素入列
if (last == q.length) last = 0; // 如果last超出数组下标,把last置零,循环利用数组
N++;
}
/**
* 元素出列
*/
public Item dequeue() {
if (isEmpty()) throw new NoSuchElementException("Queue underflow");
Item item = q[first];
q[first] = null; // 防止对象游离
N--;
first++;
if (first == q.length) first = 0; // 循环利用数组,下一个队头在下标为0的地方
if (N > 0 && N == q.length/4) resize(q.length/2);
return item;
}
/**
* 返回队头元素但不出列
*/
public Item peek() {
if (isEmpty()) throw new NoSuchElementException("Queue underflow");
return q[first];
}
/**
* 实现Iterable接口
*/
public Iterator<Item> iterator() {
return new ArrayIterator();
}
//实现迭代器
private class ArrayIterator implements Iterator<Item> {
//维护一个i用于迭代
private int i = 0;
public boolean hasNext() { return i < N; }
public void remove() { throw new UnsupportedOperationException(); }
//直接利用first进行遍历,注意可能存在数组的循环利用
public Item next() {
if (!hasNext()) throw new NoSuchElementException();
Item item = q[(i + first) % q.length];
i++;
return item;
}
}
/**
* 测试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Queue <String> q = new Queue <String>();
while (!StdIn.isEmpty()) {
String item = StdIn.readString();
if (!item.equals("-")) q.enqueue(item);
else if (!q.isEmpty()) StdOut.print(q.dequeue() + " ");
}
StdOut.println("(" + q.size() + " left on queue)");
}
}
使用链表实现队列:
public class Queue<Item> implements Iterable<Item> {
private Node<Item> first; // 队头节点
private Node<Item> last; // 队尾节点(注意和上面的last区分,last并不是队尾元素的下标)
private int N; // 队列元素的数量
// 辅助类Node
private static class Node<Item> {
private Item item;
private Node<Item> next;
}
/**
* 初始化队列
*/
public Queue() {
first = null;
last = null;
N = 0;
}
public boolean isEmpty() {
return first == null;
}
public int size() {
return N;
}
/**
* 返回但不删除头元素
*/
public Item peek() {
if (isEmpty()) throw new NoSuchElementException("Queue underflow");
return first.item;
}
/**
* 元素入列
*/
public void enqueue(Item item) {
//记录尾节点
Node<Item> oldlast = last;
//创建新的尾节点
last = new Node<Item>();
last.item = item;
last.next = null;
//如果队列是空的,将first置为last,因为这时候队列中只有一个元素
if (isEmpty()) first = last;
//否则执行正常的在尾节点插入新节点的操作
else oldlast.next = last;
N++;
}
/**
*元素出列
*/
public Item dequeue() {
if (isEmpty()) throw new NoSuchElementException("Queue underflow");
//队头元素出列
Item item = first.item;
first = first.next;
N--;
//如果这时候队列为空,表示原来只有一个元素,这时候也将last置为null
if (isEmpty()) last = null;
return item;
}
public String toString() {
StringBuilder s = new StringBuilder();
for (Item item : this)
s.append(item + " ");
return s.toString();
}
public Iterator<Item> iterator() {
return new ListIterator<Item>(first);
}
// 实现迭代
private class ListIterator<Item> implements Iterator<Item> {
private Node<Item> current;
//要实现迭代,我们只需要维护一个节点,并在开始的时候将它置为first
public ListIterator(Node<Item> first) {
current = first;
}
public boolean hasNext() { return current != null;}
public void remove() { throw new UnsupportedOperationException(); }
public Item next() {
if (!hasNext()) throw new NoSuchElementException();
Item item = current.item;
current = current.next;
return item;
}
}
/**
* 测试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Queue<String> q = new Queue<String>();
while (!StdIn.isEmpty()) {
String item = StdIn.readString();
if (!item.equals("-")) q.enqueue(item);
else if (!q.isEmpty()) StdOut.print(q.dequeue() + " ");
}
StdOut.println("(" + q.size() + " left on queue)");
}
}
我是一个栈,我的双胞胎弟弟叫队列。我的爸爸是数组,我的妈妈是链表。 你们可以使用数组和链表来实现栈和队列。
好了,今天关于我和我的家族的故事就先给你介绍到这里了。偷偷告诉你一个秘密,其实我和弟弟之间是可以互相转换的。也就是说可以使用栈来实现队列,同样也可以使用队列来实现栈。关于这个小秘密,我下次再给你介绍哦。
PS:本文参考了部分网络文章,由于公众号限制无法添加链接,请至原文查看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