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xtCapture/Smart3D集群处理
1 前言
本文主要记录本人搭建CC集群的过程,以及在搭建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麻烦。
主要参考的文章及资料如下: (1)ContextCaptureMaster/Smart3D 集群处理详解 (2)CC(smart3D)内业工作站集群的搭建方法与操作步骤 很详细的工作站搭建步骤,包括硬件设备的选择及搭配等,但仍未解决我的问题 0_0 (3)ContextCaptureMaster/Smart3D集群设置经验分享 (4)访问权限解决
设备情况: 两台电脑(一台主机A,一台节点机B),一个交换机,两条网线(本次处于实验过程中,使用八口千兆交换机,六类网线)。
在实际建模过程中,由主机A来建立工程,节点机B只需要保证Engine的运行即可,因此以下内容主要针对主机A进行描述,节点机的操作与主机类似。
2 文件共享的设置(局域网搭建)
主要遇到的问题:
(1)已经完成文件夹及磁盘的共享,但没有权限进行访问;
(2)完成共享后,在“网络”文件夹下无法查看到共享的文件,因此无法判断是否共享成功;
(3)如何将共享文件设置为“网络位置”,便于快速进入。
2.1 检查SMB1.0是否启用
解决主要问题(2)时,进行了此处的设置,但并没解决问题,因此暂时并不知道此步骤的具体影响,但建议进行设置。
2.2 磁盘及文件夹安全权限设置
主要解决了问题(1)
本人CC的工程文件及模型的输出目录均存放在主机A的D盘中,航摄像片存放在节点机B的D盘中,因此需要对A、B两台电脑的D盘实现共享;
主机A装入CC时,任务序列装在了C盘,C盘的安全权限开启较为麻烦,因此只对任务序列所在的文件夹进行共享。
以上图片步骤解决共享(建立局域网)后访问权限的问题。 在需要进行共享的磁盘(或文件夹)的属性中,选择“安全”选项卡,然后依照图片步骤进行设置(在第9步后点应用,会有根据文件量有一段时间的等待)。
2.3 网络共享设置
利用交换机及网线连接好主机A与节点机B之后,进行网络共享权限的设置。
根据上图进行设置,然后保存更改即可。
2.4 局域网IP设置
搭建局域网时,需要主机与节点机在同一个网段下,可将主机网段编号为1,节点机从2开始依次往后编号。
以下是主机IP设置的步骤,主机IP地址设置为192.168.1.1,子网掩码设置为255.255.255.0(节点机除IP地址最后一位进行更改外,其余与主机保持一致)
确定后即完成主机A的IP地址设置,节点机B的IP地址设置为192.168.1.2,其余与主机A保持一致。
完成IP地址的更改后,可根据CC(smart3D)内业工作站集群的搭建方法与操作步骤中的2.2更改主机与节点机名称,方便识别。
2.5 磁盘(文件夹)共享设置
如果在第5步时已经有了Everyone的选项,则直接跳到第11步,无需再次添加Everyone。
根据以上步骤,完成对主机A和主机B的磁盘D的共享设置,以及完成主机A中任务序列文件夹的共享。
2.6 文件共享查看(检查共享状态)
根据参考资料中博主的方法,本人并没有成功观察到共享状态,因此选择另外的方式进行查看。
(1)利用“Windows+R”的组合键,调出“运行”窗口;
(2)在“运行”窗口中输入目标电脑的IP地址,比如主机A为“\192.168.1.1”,注意“\”的输入。
之后便可进入主机A查看共享的磁盘及文件夹了。
换IP后可进入节点机B查看共享的磁盘及文件夹。
若此时提示无访问权限,则需要返回步骤2.2进行安全权限的设置。
若能访问A、B共享的磁盘及文件,则成功完成共享。
2.7 网络位置的设置
每次使用“运行”台加IP地址的方式进行访问会十分繁琐,因此需要将网络位置固定在窗口上,便于访问。
注意在第4步的时候,需要具体到被共享的磁盘或文件夹。
完成后在“网络位置”的栏目中会出现共享的磁盘及文件夹,可以快速进行访问。
以上步骤完成了共享文件(局域网)的设置,之后可利用CC进行集群计算了。
3 ContextCapture集群设置
主要设置为任务序列的位置、工程文件的位置、影像读取的位置,需要注意的是,以上位置均要使用网络位置
3.1 ContextCapture Center Settings设置
主机A与节点机B中均需要进行此项设置,且输入的路径一致。
复制网络路径后,粘贴到本节第二张图片中的红框位置即可。
注意不能在本节第二张图片中的“浏览”中选择位置,本人实践后发现,直接通过“浏览”选择的位置,不是以网络位置进行定位,节点机B无法进行识别(此处为个人理解,也可能是我的操作失误导致无法识别,但利用粘贴复制的操作可正常运行)。
然后打开主机A以及节点机B的ContextCapture Center Engine之后,观察路径一致则设置成功(如下图所示)。
3.2 CC工程设置(ContextCapture Center Master)
此步骤主要设置工程存储位置、照片读取位置,以及保证任务序列位置的正确。
只需要在主机A中进行设置即可。
在新建工程时,“Projection Location”处应选择在共享的磁盘中(本人选择为主机A的D盘),因为写文章时程序正在运行中,因此照片表示的是已经完成新建的工程。
1号红框表示工程路径,之后的空三文件、模型文件均会保存在此文件夹下,注意为网络路径。
2号红框为任务序列路径,需要与3.1中的路径保持一致,亦为网络路径。
本文影像保存在节点机B的D盘中,因此需要保证影像路径的正确。
在导入影像时,应选择网络路径进行导入,本文在程序运行后撰写,因此只展示路径,不展示导入过程。
鼠标右键工程名(本文为“12back”),选择“资源路径管理器”,即可观察到影像及生产路径,可在此位置对路径进行批量修改。
本文进行实验时,已经完成了空三,只剩下建模,因此直接通过建模步骤来验证集群的成功。
打开“监视任务序列”,可以看到有2个运算引擎端,说明节点机B启动成功。
然后观察主机A与节点机B的Engine框口,可以观察到主机与节点机是否正常运行(此外,也可以通过同时运行的任务数量来观察集群是否成功)。
以上即是本人集群的总过程,现阶段受限于交换机、网线以及电脑数量,运行速率还是较慢的,若上述步骤有错误或者不必要的操作,望诸位在评论区指出,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