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算是一名IT小民工,上上服务器调调交换机,没事溜达一圈机房QQ群看看有没有什么故障需要处理。
近期公司在采购设备和配件,这不,拿到了两根三星2400MHZ的内存需要测试一下,插进R730服务器里可以正常识别,free也可以看到,但是bios的硬件识别并没有发现该内存,问过DELL的工程师可能是因为没有封装成DELL识别信息,说白了就是没有采购DELL官方渠道的配件所以它自己不认。DELL总搞这些破玩意,之前采购第三方的光模块也各种不能识别,各种error包,后来联系厂家打上DELL的识别码就好了。
铺垫一下:本人写文经验不足,涉足也浅,但是迫于想记录自己所经历的技术活儿,也想写一写自己对技术的看法,如果有新的发现能认知会继续更新。
了解内存作用(数据交互)
- 存储分为内部存储器、外部存储器、cache。内存用于cpu和存储之间的数据交互,把不正在使用的文件或者程序存放在外存中,例如机械硬盘、SSD、U盘、光盘、阵列等物理存储设备。||| 这里提到一点:机械硬盘是通过磁性离子正负极的状态存储数据的,SSD是通过电子信号状态存储数据的,相对来说机械硬盘的存储时间会大于SSD,SSD失电时间过长可能会有数据的丢失,当然了,机械硬盘也不是一劳永逸的存储数据,它也会因为空气中酸性物质的腐蚀,周边磁场的变化而失去离子信号 ||| 所以内存的大小决定了CPU同一时间内最大可调用的程序的多少,在我们使用大型绘图软件或者玩游戏当中会发现,有时候效果渲染粒度细化之后会感到屏幕成像的卡顿,这种情况可能就是内存不足造成的
- 举个生活中的例子:
过去北方的冬天家里都会存储一些生菜供过年过冬用,在自己家院子里挖一个地洞,会放满白菜、萝卜、土豆这些,但是每次炒菜的时候,也只是拿出来一颗白菜,因为炒锅的直径决定了一次烹饪所承载的最大承载量。内存就是相当于炒锅了,地洞就相当于外部存储器了。 - 同为内存也分为ROM和RAM,前者为只读存储器,只能读取信息无法写入更改原定程序,多用于主板内的bios系统,固件程序等。后者是我们常用且广为人知的随机存储器用于快速的读写调用的内存卡。
了解内存工作原理(如何实现其作用)
- 内存卡上有半导体存储单元,主要工作模块数据临时存储交换都在存储单元上,也就是我们看到的小黑块,内存的小主板(电路板)把这些存储单元集成在一个板子上,形成了我们现在使用的内存条。
- 内存在工作时,会根据频率参数体现数据交换的性能,像CPU主频一样描述内存的也称之为HZ(赫兹),石英晶体加电后会以正弦波的频率震荡,震荡大小、形变记录下来,正弦波变化的电流展示出来。我们的内存条上没有晶体振荡器所以无法自身产生震动频率,内存上频率大小,只是告诉使用者内存能承受多大的频率产生多大的交换速度。相当于一辆汽车可以跑到120KM/h,但是如果走山路和走公路速度就会截然不同。也就是说内存的实际工作频率取决于主板。
内存的协同工作对象
- 类似于“工作原理”主要是把外部存储的数据信息提取到内存中供CPU直接获取,当然CPU中也有存储空间但是及其的小。早年间在硬件不发达的时候,扩容内存增加PC性能是最廉价最快捷的办法,原因就是内存扩大可以把需要运维的程序临时调度到内存中,单位时间内调度的程序和进程越多就会尽快的进入cpu运算总,从而提升了计算机处理速度。
- 其他的还有主板,南桥等基础设备的协同工作,主板所定义的内存频率决定内存实际工作时的内存大小。
取决内存性能的参数和材料
- 不止是内存包括很多主板类芯片类的产品用到最多的原材料就是硅,硅的提取和制作中需要完全无尘环境,所以制作工艺的技术和环境决定了产品的稳定性,如果在制作中掺杂进了诸如灰尘的细小颗粒也对对产品工作时的稳定性大打折扣。之后是铝,在电路板中的金属连接多数用铝作为传到材料,汇成电路网络。之后的产品整形,焊接技术将会决定了产品的密封情况,防止其中某个元器件的松动脱落,或者因接触不良导致的性能故障。
如何证明内存真正可用
- 当插入不通型号、频率、厂商、规格、容量的内存时可能会出现兼容性问题,比如无法开机(蓝屏)、进入系统后打开某个应用调用大程序时程序崩溃、内存溢出错误死机等现象。如果出现以上现象均为不可用状态,一般内存扩容首先考虑双通道运行,尽量避免增加单条容量。
内存性能测试工具
- 测试工具windows的话可以下载CPU-Z查看内存和CPU的参数能大概性能。
鲁大师也可以识别厂家内存大小等信息。
技术有限,在了解的途中借鉴了一些技术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