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区划分
1、设备名称的读取
/dev/xd*
x=s /dev/sd* sata硬盘,或着iscsi网络存储
x=v /dev/vd* 虚拟硬盘,一般出现在虚拟机里
x=h /dev/hd* ide硬盘,一般出现在老式电脑中
/dev/sda1 系统中第一块sata硬盘的第一个分区
/dev/cdrom , /dev/sr[0-...] 系统中的光驱
插上优盘观察
blkid 查看设备的id信息
2.设备的使用
设备必须要用目录来对设备中的内容进行读取
所以设备在使用时需要做挂载动作
mount 设备 挂载点
把系统中第二块硬盘的第一个分区挂载到/mnt下
ls 命令可看到优盘里的内容
touch命令可在里面建立东西
只读挂载第二块硬盘的第一个分区挂载到/mnt
设备正忙时不能卸载
在设备使用时更改设备的挂载参数为rw
umount 设备 | 挂载点
umount /dev/sdb1 | /mnt
不能卸载时
用一下命令发现进程
lsof /dev/sdb1
fuser -vm /dev/sdb1
发现后可用 kill -9 id | fuser -kvm /dev/sdb1 结束进程
3.分区的管理
设备分区信息
1)mbr主引导记录446个字节
2)mpt主分区表64个字节
3)硬盘的有效性标识“55aa”2个字节
4)一个主分区占用16个字节记录分区信息
5)一块硬盘上如果用mbr的分区方式最多可以存在4个主分区
二、建立分区
1.查看系统中的设备
用fdisk -l 查看系统中的设备
出现下图状况
如下操作给系统加快硬盘
查看
用cat /proc/partitions命令查看系统中的设备
2.创建分区
命令fdisk /dev/vdb
m 帮助
d 删除分区
l 列出系统可用分区类型
n 新建分区
t 修改分区id
q 显示分区
wq 保存退出
格式化设备,在设备上安装文件系统
发现并且在使用的设备
df -h 1G=2的n次方
df -H 1G=10的n次方
查看可用设备
3.设备的使用
临时挂在设备,使设备投入使用
可看到被格式化的/dev/vdb1
看到/dev/vdb1 挂载载/mnt
设备永久挂载 vim /etc/fstab
mount -a 使/etc/fstab中记录的未生效挂载策略生效
修改配置文件如下
删除分区
umount /dev/vdb1
fdisk /dev/vdb
swap
swapon -s 查看swap分区信息
4.swap分区的建立
查看可看到swap分区已建立
格式化
当磁盘被占用时,不能创建新分区时,可用文件来替代分区
文件创建后的 和创建设备一致 格式化mkswap /swapfile 挂载使用
swap的删除
还原配置文件
三、磁盘配额
激活设备配额参数
四、mbr-----> mpt 的相互转换
mklabel 修改设备分区方式标签
fdisk -l 可看到 类型为gpt
五、分区加密
1、建立分区
2、用如下命令对分区加密
加密后生成如下
打开可看到
进行格式化 进行挂载投入使用
进行实验 给里面建立file1-8 close后看不到 open打开后可看
3.加密设备开机自动挂载
修改配置文件
4.加密的清除